“精神史”與“概念史”研究辨析——從唯物史觀的微觀解讀到哲學范式的文化轉向
發(fā)布時間:2017-08-18 20:03
本文關鍵詞:“精神史”與“概念史”研究辨析——從唯物史觀的微觀解讀到哲學范式的文化轉向
更多相關文章: 精神史 概念史 日常生活 微觀范式 文化批判
【摘要】:馬克思的唯物史觀不僅是抽象概念的辯證邏輯體系同具體人類歷史的統(tǒng)一,更是對現(xiàn)實社會關系的革命性反思。但在以物質生產理論為基本座架的傳統(tǒng)哲學語境中,為馬克思所指認的歷史現(xiàn)實卻止步于宏觀且空洞的概述。事實上,對歷史本身的解讀必須根植于構成歷史文本的人類日常生活及文化圖景。而文化圖景,乃是反映特定時代風貌的文學、藝術、哲學、史學等人類精神成果的有機集合。鑒于此,哲學既要在自身的敘事中實現(xiàn)概念思辨與現(xiàn)實批判的顛倒,又要借助不同人文學科間話語的互動,在社會總體性的文化背景下完成微觀層面的"精神史"分析。如此一來,邏輯與歷史的統(tǒng)一就具象化為"精神史"與"概念史"的統(tǒng)一。當唯物史觀的批判對象從抽象的"概念史"經由籠統(tǒng)的"人類史"而深入到具體的"精神史"之后,馬克思主義哲學也就從狹義的哲學獨白躍遷至廣義的學緣性對話,從而實現(xiàn)了微觀批判范式的轉向。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關鍵詞】: 精神史 概念史 日常生活 微觀范式 文化批判
【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布達佩斯學派的文化-政治哲學批判研究”(2016T90449);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一等資助項目“克爾凱郭爾辯證思想與馬克思辯證法比較研究”(2015M580417) 江蘇省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大衛(wèi)·哈維馬克思主義空間政治哲學思想研究”(16HQ002)
【分類號】:B03
【正文快照】: 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包含兩個任務,即對黑格爾哲學中邏輯與歷史關系的顛倒,和就歷史本身進行現(xiàn)實性批判。誠然,生產力與生產關系間寬泛的辯證運動能夠在宏觀層面揭示歷史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并促使概念的純粹思辨體系向客觀現(xiàn)實回歸,但是,以物質生產為核心內容的傳統(tǒng)社會理論,卻無法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個人觀點[J];美文(上半月);2008年04期
2 孫家勛;;筆述漂泊精神史[J];詩選刊(下半月);2008年02期
3 ;谷禾:與生活同步并保持獨立的品質[J];詩刊;2009年12期
4 李玲;中國現(xiàn)代鄉(xiāng)村女性精神史的文學圖解[J];前沿;2005年05期
5 宋錚;;作為精神史的《阿Q正傳》[J];文藝爭鳴;2012年04期
6 ,
本文編號:6964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696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