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哲學論文 >

先秦儒道圣人觀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12 20:34

  本文關鍵詞:先秦儒道圣人觀比較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先秦儒家 先秦道家 圣人觀


【摘要】:圣人是先秦儒道兩家共同追求的最高理想人格。以孔孟荀為代表的先秦儒家和以老莊為代表的先秦道家對圣人有著各具特色的見解。本文對先秦儒道圣人觀的歷史淵源、發(fā)展脈絡、顯著特點、修養(yǎng)途徑等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梳理和分析,進而探討了它們之間的反差與契合,指出盡管先秦儒道兩家的圣人觀在道德取向、社會理想和修為原則等方面存在差異,但他們在對主體性的認同、對待欲望的淡泊態(tài)度與注重內在精神體悟等方面卻不謀而合。本文還探討了先秦儒道圣人觀的內在聯(lián)系,并試圖挖掘其現(xiàn)實意義,為當代中華民族理想人格的建構提供有益的思想資源。
【關鍵詞】:先秦儒家 先秦道家 圣人觀
【學位授予單位】:黑龍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B22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緒論8-15
  • 一、選題的目的和意義8-9
  • (一)系統(tǒng)研究先秦儒道圣人觀的關系8
  • (二)以嶄新的視角理解先秦儒道的內涵8-9
  • (三)拓展該領域的深度和廣度9
  • 二、文獻綜述9-15
  • (一)國內研究現(xiàn)狀9-13
  • (二)國外研究現(xiàn)狀13-15
  • 第一章 先秦儒道圣人觀的產(chǎn)生15-25
  • 第一節(jié)“圣”的文字和語義解析15-18
  • 一、文字演化15
  • 二、語義解析15-18
  • 第二節(jié) 先秦儒道圣人觀的思想淵源18-21
  • 一、夏代18-19
  • 二、殷代19-20
  • 三、周代20-21
  • 第三節(jié) 先秦儒道圣人觀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21-24
  • 一、諸侯割據(jù)21-22
  • 二、百家爭鳴22-23
  • 三、軸心文化23-24
  • 本章小結24-25
  • 第二章 先秦儒家圣人觀的演變25-60
  • 第一節(jié) 孔子的圣人觀25-33
  • 一、圣人之標準25-26
  • 二、圣人之特征26-32
  • 三、圣人之境界32
  • 四、結語32-33
  • 第二節(jié) 孟子的圣人觀33-46
  • 一、孟子對孔子圣人觀的繼承和發(fā)展33-38
  • 二、成圣的依據(jù)——性善38-40
  • 三、圣人的外王之道40-42
  • 四、成圣的途徑42-46
  • 第三節(jié) 荀子的圣人觀46-58
  • 一、對孔孟圣人觀的繼承和發(fā)展46-49
  • 二、理論依據(jù)49-50
  • 三、性格特征50-55
  • 四、成圣途徑55-58
  • 五、評價和意義58
  • 本章小結58-60
  • 第三章 先秦道家的圣人觀60-79
  • 第一節(jié) 老子的圣人觀60-67
  • 一、思想基礎60-61
  • 二、性格特征61-63
  • 三、治國思想63-65
  • 四、成圣途徑65-67
  • 第二節(jié) 莊子的圣人觀67-74
  • 一、思想基礎68
  • 二、思想特征68-72
  • 三、治國思想72-73
  • 四、成圣途徑73-74
  • 第三節(jié) 莊子對老子圣人觀的繼承和發(fā)展74-78
  • 一、使用了更為豐富的表述概念74-75
  • 二、增加了更多的神化色彩75-77
  • 三、區(qū)分了“圣人之道”與“圣人之才”77
  • 四、區(qū)分了儒家的圣人和道家的圣人77-78
  • 本章小結78-79
  • 第四章 先秦儒道圣人觀的反差與契合79-92
  • 第一節(jié) 先秦儒道圣人觀的差異79-86
  • 一、“德”與“不德”:圣人的不同道德取向79-81
  • 二、“為”與“無為”:圣人的不同社會理想81-83
  • 三、“為學”與“為道”:圣人的不同修為方式83-86
  • 第二節(jié) 先秦儒道圣人觀的契合86-91
  • 一、對主體的重視與認同86-88
  • 二、內心的知足和寡欲88-89
  • 三、向內的反省和體悟89-91
  • 本章小結91-92
  • 第五章 對先秦儒道圣人觀的省思92-98
  • 第一節(jié) 歷史影響92-94
  • 第二節(jié) 理論缺失94-95
  • 第三節(jié) 現(xiàn)代意義95-97
  • 本章小結97-98
  • 結語98-99
  • 參考文獻99-102
  • 致謝102-103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10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啟光;;1945年以后印尼華人的華人觀初探[J];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2年02期

2 顧紅亮;;個人觀與現(xiàn)代性意識的關聯(lián)[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3 劉云云;徐磊;;從《論語》中的同義詞“視”、“觀”、“察”看孔子的知人觀[J];華商;2007年22期

4 江兵;;《老子》之圣人觀[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5 程建平;我的“能人觀”[J];價格與市場;2002年06期

6 成亞慧;;馬克思的個人觀研究——歷史唯物主義視野[J];江蘇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7 熊雪軍;沈平劍;;論馬克思的個人觀[J];法制與經(jīng)濟(下旬);2012年03期

8 陳顏琳;;略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圣人觀[J];宜春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9 李永慶,許吉;簡論李栗谷的圣人觀[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10 王俊駿;;論馬克思“個人觀”及其現(xiàn)實意義[J];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侯惠勤;;應當重視對于馬克思主義個人觀的研究[A];人學與現(xiàn)代化——全國第五屆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江光華;;孔子的“成人觀”對“人的全面發(fā)展”思想的影響[A];傳統(tǒng)文化與先進文化構建[C];2004年

3 張開焱;;詩人何為與詩人為何[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本報評論員;樹立新的殘疾人觀[N];湖南日報;2000年

2 部國華;殘奧會樹立新的殘疾人觀[N];中國體育報;2008年

3 黃一慶;讓聾人觀影無障礙[N];中國藝術報;2013年

4 司馬童;節(jié)儉辦晚會須拋棄扭曲的“能人觀”[N];西安日報;2013年

5 中國科學院化學所研究員 侯永庚;學習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殘疾人觀[N];華夏時報;2001年

6 趙軍;對未成年人觀影的指導與責任[N];中國電影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帥建華;儒家成人觀及其現(xiàn)代人本管理價值研究[D];湘潭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紅艷;社會轉型期我國農村居民集體觀和個人觀的社會學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2 婁國領;秦漢圣人觀探析[D];河南大學;2009年

3 曲冠華;論馬克思的個人觀及當代價值[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成亞慧;馬克思的個人觀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5 胡琳華;日本“男色”的變遷軌跡[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6 史玉霞;反思“他人即地獄”蘊含的他人觀[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7 龍澤黯;道家圣人觀[D];湘潭大學;2014年

8 雷鑫;中國近現(xiàn)代個人觀的歷史演變進程[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9 李迪;先秦儒道圣人觀比較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5年

10 晏奕;我國不同年齡段城市居民的集體觀與個人觀[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

本文編號:66353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66353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0a9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