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科學中的“康德式整合進路” ——對認知的預測處理進路的哲學考察
發(fā)布時間:2022-01-07 01:19
認知科學中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進路各有其優(yōu)勢和困難,它們的思想根源可以分別追溯到西方近代哲學歷史中的唯理論和經(jīng)驗論。這種可比性并不是一種生搬硬套的拼湊,而是來源于認知科學和哲學對于同一主題——人類的認知——的關心,兩者是對同一現(xiàn)象的不同抽象。但在目前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對上述兩條進路的困難的應對方案中,對哲學史的資源特別是對康德哲學的利用較少,因此對認知科學而言,康德提出的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進路的整合方案就成為了一塊未被充分發(fā)掘的寶藏,也許能為認知科學的研究帶來哲學層面的巨大啟發(fā)和靈感。另一方面,縱觀哲學史我們可以看到,科學的研究往往能促進哲學的發(fā)展,因此對哲學史與認知科學的結合研究也能夠為經(jīng)典的哲學思想帶來新的視角和思路。作為一項哲學史與認知科學的跨學科研究,本文嘗試做以下工作:其一,闡明認知科學中的“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進路的代表——即符號主義與聯(lián)結主義——的哲學思想根源以及它們的困難。并說明我們需要一個結合兩者優(yōu)點并避開兩者缺點的“上下整合”的進路,而康德哲學很可能能夠為這一思路提供寶貴的思想資源。近來認知科學中新興的“預測處理”(以下簡稱為PP)進路則體現(xiàn)出了相關...
【文章來源】: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5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2:神經(jīng)網(wǎng)絡結構示意圖??從上述內容中,我們可以得出聯(lián)結主義進路的認知模型至少具有三個特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認知研究中的行動概念[J]. 酈全民. 自然辯證法通訊. 2019(01)
[2]人工智能研究的范式轉換及其發(fā)展前景[J]. 成素梅. 哲學動態(tài). 2017(12)
[3]認知科學視域中的康德倫理學[J]. 徐英瑾,劉曉力. 中國社會科學. 2017(12)
[4]論德雷福斯、現(xiàn)象學與人工智能[J]. 徐獻軍. 哲學分析. 2017(06)
[5]智能化社會的十大哲學挑戰(zhàn)[J]. 成素梅. 探索與爭鳴. 2017(10)
[6]聯(lián)結主義與思想的構成性難題[J]. 符征,李建會. 科學技術哲學研究. 2017(05)
[7]機器倫理芻議[J]. 杜嚴勇. 科學技術哲學研究. 2016(01)
[8]“4E+S”:認知科學的一場新革命?[J]. 李建會,于小晶. 哲學研究. 2014(01)
[9]人工智能科學在十七、十八世紀歐洲哲學中的觀念起源[J]. 徐英瑾.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1)
[10]認知科學哲學基礎的轉換:從笛卡兒到海德格爾[J]. 孟偉. 心智與計算. 2008(03)
本文編號:3573521
【文章來源】: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5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2:神經(jīng)網(wǎng)絡結構示意圖??從上述內容中,我們可以得出聯(lián)結主義進路的認知模型至少具有三個特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認知研究中的行動概念[J]. 酈全民. 自然辯證法通訊. 2019(01)
[2]人工智能研究的范式轉換及其發(fā)展前景[J]. 成素梅. 哲學動態(tài). 2017(12)
[3]認知科學視域中的康德倫理學[J]. 徐英瑾,劉曉力. 中國社會科學. 2017(12)
[4]論德雷福斯、現(xiàn)象學與人工智能[J]. 徐獻軍. 哲學分析. 2017(06)
[5]智能化社會的十大哲學挑戰(zhàn)[J]. 成素梅. 探索與爭鳴. 2017(10)
[6]聯(lián)結主義與思想的構成性難題[J]. 符征,李建會. 科學技術哲學研究. 2017(05)
[7]機器倫理芻議[J]. 杜嚴勇. 科學技術哲學研究. 2016(01)
[8]“4E+S”:認知科學的一場新革命?[J]. 李建會,于小晶. 哲學研究. 2014(01)
[9]人工智能科學在十七、十八世紀歐洲哲學中的觀念起源[J]. 徐英瑾.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1)
[10]認知科學哲學基礎的轉換:從笛卡兒到海德格爾[J]. 孟偉. 心智與計算. 2008(03)
本文編號:35735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3573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