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哲學心范疇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11 10:56
“心”是中國哲學中的重要范疇。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對這一概念都有著豐富的論述,從對儒道兩家心范疇思想發(fā)展的梳理來看,到莊子所生活的時期,心范疇開始慢慢走向成熟,在此之前的學者,包括同一時期稍晚孟荀二者,一般都認為“心”有致知、感知和把控主體的掌控力。而在莊子看來,“心”這一概念要分開來看,一類是他所排斥的世俗之心,也就是他自己在著作中所說的“成心”“機心”,另一方面就是莊子所崇尚的虛靜之心,也就是所謂的“虛心”“游心”或者“無為之心”。本文共分為四章:在第一章中,對莊子的生平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進行的簡要的介紹,研究任何一個思想家都不可能脫離他生活的時代背景去單獨談論。第二章以對心范疇的詞源學解釋開端,分別論述了先秦時期儒道兩家具有代表性的孔老孟荀等人的心范疇思想。第三章著重分析了莊子的心范疇思想的主要內容和以心來修養(yǎng)“性”“氣”“形”“知”使自己到達一個道德之境,最后又反作用于“心”,最終幫助“心”達到“游”心之境,遨游萬物之中的修養(yǎng)功夫。最后在第四章對全文進行了總結,總結了莊子心范疇在莊子哲學中的地位,和對后世的影響。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選題依據
二、文獻綜述
三、本文創(chuàng)新之處與重點和難點
四、主要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莊子其人及其時代背景
第二章 心范疇概述
第一節(jié) “心”字釋義
第二節(jié) 先秦儒道學說中的心范疇思想
一、先秦儒家學說中的心范疇思想
二、先秦道家學說中的心范疇思想
第三章 莊子心范疇的主要內容
第一節(jié) 成心與機心
一、何謂機心與成心
二、如何消解機心與成心的傷害
第二節(jié) 虛心和游心
一、虛心
二、游心
第三節(jié) 內圣修己之學
一、修心以養(yǎng)性
二、修心以養(yǎng)氣
三、修心以忘形
四、修心以致知
五、修心以逍遙
第四章 莊子心范疇在莊子哲學中的地位及影響
第一節(jié) 莊子心范疇在莊子哲學中的地位
第二節(jié) 莊子心范疇的歷史影響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心性論第三種形態(tài):道家心性論[J]. 羅安憲. 人文雜志. 2006(01)
[2]天人之辯:《莊子》哲學再詮釋(上)[J]. 楊國榮. 學術月刊. 2005(11)
[3]“吾喪我”——《莊子·齊物論》解讀[J]. 陳靜. 哲學研究. 2001(05)
[4]原始道家的道論與心性論[J]. 張廣保. 中國哲學史. 2000(01)
[5]老莊論辨[J]. 陸建華. 安徽大學學報. 1998(03)
本文編號:3488735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選題依據
二、文獻綜述
三、本文創(chuàng)新之處與重點和難點
四、主要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莊子其人及其時代背景
第二章 心范疇概述
第一節(jié) “心”字釋義
第二節(jié) 先秦儒道學說中的心范疇思想
一、先秦儒家學說中的心范疇思想
二、先秦道家學說中的心范疇思想
第三章 莊子心范疇的主要內容
第一節(jié) 成心與機心
一、何謂機心與成心
二、如何消解機心與成心的傷害
第二節(jié) 虛心和游心
一、虛心
二、游心
第三節(jié) 內圣修己之學
一、修心以養(yǎng)性
二、修心以養(yǎng)氣
三、修心以忘形
四、修心以致知
五、修心以逍遙
第四章 莊子心范疇在莊子哲學中的地位及影響
第一節(jié) 莊子心范疇在莊子哲學中的地位
第二節(jié) 莊子心范疇的歷史影響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心性論第三種形態(tài):道家心性論[J]. 羅安憲. 人文雜志. 2006(01)
[2]天人之辯:《莊子》哲學再詮釋(上)[J]. 楊國榮. 學術月刊. 2005(11)
[3]“吾喪我”——《莊子·齊物論》解讀[J]. 陳靜. 哲學研究. 2001(05)
[4]原始道家的道論與心性論[J]. 張廣保. 中國哲學史. 2000(01)
[5]老莊論辨[J]. 陸建華. 安徽大學學報. 1998(03)
本文編號:34887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3488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