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與形名:《尹文子》治國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18 10:17
尹文是先秦時期稷下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稘h書·藝文志》著錄《尹文子》一篇。然古本《尹文子》已佚,今本《尹文子》,宋明以來學者多以其為偽書,但這并不影響對其思想的研究。總體來說,今本《尹文子》是沿著“道”—“形名”—“法”的這一基本脈絡(luò)來闡述其治國理論的。首先,《尹文子》吸收《老子》“道”的思想,從“道”出發(fā),提出“形”“名”之概念。又以“道”為基礎(chǔ),借鑒并發(fā)展了《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提出“道治”思想。其次,在“道治”這個最高理想的指引下,針對“名實相怨”的社會現(xiàn)實將“道”這一理論在社會中具體化為“形名”之思想,提出“正名”“形名互檢”和名實相符等理論以解決當時“名實散亂”之問題;最后,從“正名”思想出發(fā),提出名為法用和“法省易因”等法治思想。統(tǒng)觀今本《尹文子》一書,上篇論述形名理論,下篇論述治國之道綜合儒墨,融合道法,言簡意賅,兼攬眾家之長,實為一部研究古代治國思想不可多得之書。因此,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論述《尹文子》的治國思想,第一部分說明《尹文子》產(chǎn)生的社會環(huán)境和學術(shù)環(huán)境,加深對《尹文子》文本的認識;第二部分遵從今本《尹文子》的基本脈絡(luò),首先從“道”入手,與《老子》所言“道”...
【文章來源】:曲阜師范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4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研究意義
(三) 研究綜述
1.近代之前關(guān)于尹文和《尹文子》的記載和研究
2.今本《尹文子》真?zhèn)沃疇?br> 3.關(guān)于尹文和《尹文子》思想的研究
一、《尹文子》出現(xiàn)的歷史背景
(一) 社會環(huán)境
(二) 學術(shù)環(huán)境
二、《尹文子》治國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
(一) “道治”觀
1.“道”無形
2.對道家“無為而治”思想的承繼
3.“道治”具有優(yōu)越性
(二) “名實”論
1.吸收黃老學派“形名”思想
2.融合儒家的“正名”思想
3.名實相符
(三) “法治”思想
1.名為法用
2.“法省易因”
三、《尹文子》治國思想的意義
(一) 推動了當時社會思想的融合與發(fā)展
(二) 進一步深化了當時的名辨思潮
(三) 《尹文子》治國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一) 著作
(二) 期刊論文
(三) 學位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尹文子〉序》之寫作年代論略——以公孫龍的學術(shù)史資料為觀照背景[J]. 程水金. 長江學術(shù). 2015(03)
[2]由“道”至“法”而“以名為根”——《尹文子》致思宗趣抉要[J]. 黃克劍. 哲學動態(tài). 2014(09)
[3]尹文子名學再論[J]. 蔡先金,趙海麗. 江漢學術(shù). 2014(04)
[4]尹文子《老子》“注”研究——兼及尹文子老學思想[J]. 羅賢龍,陸建華.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14(02)
[5]“名”的自覺與名家[J]. 黃克劍. 哲學研究. 2010(07)
[6]略論尹文子及其道、形、名、法的法哲學圖式[J]. 魯慶中. 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4)
[7]《尹文子》文本之解讀[J]. 蔡先金,王玉泉. 山東社會科學. 2007(12)
[8]尹文及《尹文子》[J]. 邵蓓. 中國史研究. 1999(02)
[9]尹文子思想探析[J]. 李賢中. 安徽大學學報. 1998(01)
[10]《尹文子》真?zhèn)渭皩W派歸屬考辨[J]. 董英哲.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7(03)
碩士論文
[1]《尹文子》研究[D]. 付貴麗.蘭州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289379
【文章來源】:曲阜師范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4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研究意義
(三) 研究綜述
1.近代之前關(guān)于尹文和《尹文子》的記載和研究
2.今本《尹文子》真?zhèn)沃疇?br> 3.關(guān)于尹文和《尹文子》思想的研究
一、《尹文子》出現(xiàn)的歷史背景
(一) 社會環(huán)境
(二) 學術(shù)環(huán)境
二、《尹文子》治國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
(一) “道治”觀
1.“道”無形
2.對道家“無為而治”思想的承繼
3.“道治”具有優(yōu)越性
(二) “名實”論
1.吸收黃老學派“形名”思想
2.融合儒家的“正名”思想
3.名實相符
(三) “法治”思想
1.名為法用
2.“法省易因”
三、《尹文子》治國思想的意義
(一) 推動了當時社會思想的融合與發(fā)展
(二) 進一步深化了當時的名辨思潮
(三) 《尹文子》治國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一) 著作
(二) 期刊論文
(三) 學位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尹文子〉序》之寫作年代論略——以公孫龍的學術(shù)史資料為觀照背景[J]. 程水金. 長江學術(shù). 2015(03)
[2]由“道”至“法”而“以名為根”——《尹文子》致思宗趣抉要[J]. 黃克劍. 哲學動態(tài). 2014(09)
[3]尹文子名學再論[J]. 蔡先金,趙海麗. 江漢學術(shù). 2014(04)
[4]尹文子《老子》“注”研究——兼及尹文子老學思想[J]. 羅賢龍,陸建華.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14(02)
[5]“名”的自覺與名家[J]. 黃克劍. 哲學研究. 2010(07)
[6]略論尹文子及其道、形、名、法的法哲學圖式[J]. 魯慶中. 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4)
[7]《尹文子》文本之解讀[J]. 蔡先金,王玉泉. 山東社會科學. 2007(12)
[8]尹文及《尹文子》[J]. 邵蓓. 中國史研究. 1999(02)
[9]尹文子思想探析[J]. 李賢中. 安徽大學學報. 1998(01)
[10]《尹文子》真?zhèn)渭皩W派歸屬考辨[J]. 董英哲.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7(03)
碩士論文
[1]《尹文子》研究[D]. 付貴麗.蘭州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2893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3289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