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思辨到實踐:馬克思、黑格爾辯證法基礎的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28 11:55
眾所周知,馬克思的實踐辯證法來源于黑格爾的思辨辯證法,但馬克思與黑格爾辯證法的根本區(qū)別是,實踐是馬克思辯證法的基礎,離開了實踐,任何辯證法的規(guī)律和范疇都帶有思辨的性質,而馬克思的實踐辯證法更注重從人的生存與發(fā)展的實踐,理解人類歷史發(fā)展的真正動因,離開了人的生存實踐,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馬克思的辯證法。然而遺憾的是,受思辨辯證法方法論的影響,人們普遍從主觀主義(主體性)、科學主義的角度理解馬克思實踐的辯證法,大大低估了馬克思辯證法實踐轉型的理論意義與現(xiàn)實意義。鑒于此,本文從方法論的角度,簡要敘述了辯證法從思辨到實踐的理論發(fā)展過程,重點是分析、比較馬克思實踐辯證法與黑格爾思辨辯證法基礎的差異,以確定二者發(fā)生分歧的根源和理論成因,以及對辯證法敘述形式的影響。本文前半部分主要討論思辨辯證法的理論基礎和基本特征,以及馬克思辯證法的實踐原則,對舊思辨哲學基礎的超越與揚棄;舅悸肥牵河砂乩瓐D、亞里士多德創(chuàng)立的辯證法,是以純粹空間思辨基礎、以“思”為“有”直觀反映的思辨辯證法。但早期辯證法的直觀反映論,直接導致思辨與實踐的脫節(jié),黑格爾的思辨辯證法對其做了兩個改造:一是以時間的否定性運動為思辨的基礎(在這...
【文章來源】:復旦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8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思辨辯證法的歷史起源
1.1 柏拉圖與他的空間分異說
1.2 亞里士多德與他的潛能實現(xiàn)說
1.2.1 關于亞里士多德實體論中的二重性
1.2.2 亞里士多德整體觀中的時空說
1.2.3 亞里士多德的潛能實現(xiàn)說
第二章 從黑格爾到馬克思:超越形而上學的思辨
2.1 黑格爾:超越舊思辨哲學純粹的空間觀
2.1.1 黑格爾思有辯證法的理論轉型
2.1.2 變量乘積與辯證法的間接性原則
2.1.3 黑格爾的時空觀與辯證法的否定原則
2.2 黑格爾的線性運動觀與馬克思的剖析
2.2.1 早期微分學的無窮困境與與黑格爾的線性運動觀
2.2.2 馬克思對黑格爾線性運動觀思想基礎的剖析
2.3 馬、恩:對黑格爾純粹時間觀的批判和揚棄
2.3.1 幾何空間觀與代數(shù)運動觀:微分學運動觀的基礎
2.3.2 先驗整體論:近代思辨運動觀的思維基礎
2.3.3 馬克思對先驗整體論的反思與揚棄
第三章 實踐的歷史觀:對馬克思唯物史觀三個原則的思考
3.1 對馬克思唯物史觀發(fā)展線索的回溯
3.2 矛盾的實踐觀: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石
3.2.1 黑格爾實踐觀的來源與發(fā)展
3.2.2 馬克思對黑格爾及舊唯物主義實踐觀的批判
3.3 時空觀的社會歷史性:社會矛盾的反思形式
3.3.1 黑格爾對傳統(tǒng)時空觀的改造
3.3.2 馬克思對黑格爾時空觀的揚棄
3.4 資本勞動:唯物史觀具體原則與歷史原則的應用
3.4.1 "勞動與勞動條件相異化":矛盾總體的科學內涵
3.4.2 資本與社會需要:歷史概念起點中的具體性原則
3.4.3 資本的極限:勞動變量與矛盾結構的關系
3.4.4 思辨與實踐:唯心與唯物史觀中的勞動異化基礎
第四章 馬克思實踐的辯證法與現(xiàn)當代
4.1 實踐:理解馬克思唯物論轉向的出發(fā)點
4.2 關于"客體"與"客體性"的問題
4.3 對西方馬克思主義者辯證法思想的若干反思
4.3.1 對盧卡奇"總體辯證法"的認識
4.3.2 對阿爾杜塞"無主體論"的認識
4.3.3 對阿多爾諾"否定辯證法"的認識
余論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盧卡奇晚年重建馬克思主義存在論的努力與局限[J]. 姜佑福. 河北學刊. 2008(05)
[2]實體、本質與神[J]. 黃頌杰. 哲學研究. 2008(08)
[3]列維納斯與海德格爾存在論之比較[J]. 許菁菁. 蘭州學刊. 2008(08)
[4]自然辯證法“消解”與本體論邊界意識——對當前哲學界辯證法“對立論”話語的反思[J]. 孫亮.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2)
[5]從生命的角度看良知與人性升華[J]. 許菁菁. 理論界. 2008(03)
[6]論新馬克思主義的整體觀[J]. 趙福生. 學術交流. 2008(01)
[7]從“自然歷史過程”到“社會存在本體論”——《歷史唯物主義新形態(tài)的探索——盧卡奇社會存在本體論研究》評介[J]. 蕭笙. 教學與研究. 2007(10)
[8]自然辯證法,還是社會歷史辯證法?[J]. 俞吾金.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07(04)
[9]從“否定性的辯證法”到“否定的辯證法”——阿多諾與黑格爾—馬克思哲學傳統(tǒng)[J]. 謝永康.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07(04)
[10]論柏拉圖的辯證法[J]. 黃頌杰. 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5)
本文編號:3165437
【文章來源】:復旦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8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思辨辯證法的歷史起源
1.1 柏拉圖與他的空間分異說
1.2 亞里士多德與他的潛能實現(xiàn)說
1.2.1 關于亞里士多德實體論中的二重性
1.2.2 亞里士多德整體觀中的時空說
1.2.3 亞里士多德的潛能實現(xiàn)說
第二章 從黑格爾到馬克思:超越形而上學的思辨
2.1 黑格爾:超越舊思辨哲學純粹的空間觀
2.1.1 黑格爾思有辯證法的理論轉型
2.1.2 變量乘積與辯證法的間接性原則
2.1.3 黑格爾的時空觀與辯證法的否定原則
2.2 黑格爾的線性運動觀與馬克思的剖析
2.2.1 早期微分學的無窮困境與與黑格爾的線性運動觀
2.2.2 馬克思對黑格爾線性運動觀思想基礎的剖析
2.3 馬、恩:對黑格爾純粹時間觀的批判和揚棄
2.3.1 幾何空間觀與代數(shù)運動觀:微分學運動觀的基礎
2.3.2 先驗整體論:近代思辨運動觀的思維基礎
2.3.3 馬克思對先驗整體論的反思與揚棄
第三章 實踐的歷史觀:對馬克思唯物史觀三個原則的思考
3.1 對馬克思唯物史觀發(fā)展線索的回溯
3.2 矛盾的實踐觀: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石
3.2.1 黑格爾實踐觀的來源與發(fā)展
3.2.2 馬克思對黑格爾及舊唯物主義實踐觀的批判
3.3 時空觀的社會歷史性:社會矛盾的反思形式
3.3.1 黑格爾對傳統(tǒng)時空觀的改造
3.3.2 馬克思對黑格爾時空觀的揚棄
3.4 資本勞動:唯物史觀具體原則與歷史原則的應用
3.4.1 "勞動與勞動條件相異化":矛盾總體的科學內涵
3.4.2 資本與社會需要:歷史概念起點中的具體性原則
3.4.3 資本的極限:勞動變量與矛盾結構的關系
3.4.4 思辨與實踐:唯心與唯物史觀中的勞動異化基礎
第四章 馬克思實踐的辯證法與現(xiàn)當代
4.1 實踐:理解馬克思唯物論轉向的出發(fā)點
4.2 關于"客體"與"客體性"的問題
4.3 對西方馬克思主義者辯證法思想的若干反思
4.3.1 對盧卡奇"總體辯證法"的認識
4.3.2 對阿爾杜塞"無主體論"的認識
4.3.3 對阿多爾諾"否定辯證法"的認識
余論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盧卡奇晚年重建馬克思主義存在論的努力與局限[J]. 姜佑福. 河北學刊. 2008(05)
[2]實體、本質與神[J]. 黃頌杰. 哲學研究. 2008(08)
[3]列維納斯與海德格爾存在論之比較[J]. 許菁菁. 蘭州學刊. 2008(08)
[4]自然辯證法“消解”與本體論邊界意識——對當前哲學界辯證法“對立論”話語的反思[J]. 孫亮.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2)
[5]從生命的角度看良知與人性升華[J]. 許菁菁. 理論界. 2008(03)
[6]論新馬克思主義的整體觀[J]. 趙福生. 學術交流. 2008(01)
[7]從“自然歷史過程”到“社會存在本體論”——《歷史唯物主義新形態(tài)的探索——盧卡奇社會存在本體論研究》評介[J]. 蕭笙. 教學與研究. 2007(10)
[8]自然辯證法,還是社會歷史辯證法?[J]. 俞吾金.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07(04)
[9]從“否定性的辯證法”到“否定的辯證法”——阿多諾與黑格爾—馬克思哲學傳統(tǒng)[J]. 謝永康.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07(04)
[10]論柏拉圖的辯證法[J]. 黃頌杰. 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5)
本文編號:31654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3165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