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墨學復興思潮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15 22:47
清末民初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轉(zhuǎn)折點,不僅是中國的社會性質(zhì)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也是中國學術從傳統(tǒng)向近代過渡的關鍵時期,墨學思想在這個時期順勢而起,形成了墨學復興思潮。墨學在先秦時期與儒學并稱“顯學”,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朝代的更替,墨學思想逐漸衰微,在秦漢之后幾近“中絕”,歷朝歷代都有研究墨學的思想家,在歷史上也有過幾次復興,但都是曇花一現(xiàn)。直至清朝后期,鴉片戰(zhàn)爭打開了中國的國門,西方的思想也逐漸傳入中國,國內(nèi)學者在學習西方思想的同時,也在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尋找救國的思想,導致儒學的主體地位開始下降。在乾嘉時期考證學的基礎上,諸子學在晚清時期開始復興,其中,墨學思想正好適應了時代和社會的需要,同時墨學思想與西方的科技文化等思想有很多相似之處,遂興起了墨學思想的研究,形成了墨學復興思潮。清朝后期的墨學研究主要注重校注和訓詁方面,在這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尤其是孫詒讓的《墨子間詁》堪稱時代巨作,對后來學者的墨學思想研究有著很深刻的影響,但是,墨學的其他方面研究卻沒有太大的進展。直到民國初期,隨著西學東漸和新學的興起,學者們開始嘗試用西方的研究方法研究墨學思想,并提出了新方法和新模式,這是墨學...
【文章來源】:沈陽師范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3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二、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綜述
三、研究方法與創(chuàng)新點
第二章 清末民初墨學復興思潮的成因
一、社會環(huán)境變化和“救亡圖存”斗爭
(一) 中國的社會性質(zhì)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二) “救亡圖存”斗爭促進了新思潮的產(chǎn)生
二、深厚的學術積淀與迫切的社會需求
(一) 乾嘉考證學的興起
(二) 晚清諸子學的復興
(三) 西學東漸與墨學復興思潮
第三章 清末民初墨學復興思潮的主要內(nèi)容
一、《墨子》著作整理
(一) 墨學衰微與《墨子》篇章缺失
(二) 《墨子》重新整理與校注
(三) 墨學復興思潮的開端
二、墨學義理思想研究
(一) 從考證到義理研究的轉(zhuǎn)變
(二) 墨學義理思想的核心
(三) 墨學義理思想的具體內(nèi)容
三、《墨辯》思想研究
(一) 墨學研究方法的轉(zhuǎn)變
(二) 《墨辯》思想研究
第四章 清末民初墨學復興思潮的社會影響與歷史評價
一、墨學復興思潮對清末民初社會的影響
(一) 促進了西方政治思想的傳播
(二) 為救亡運動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二、清末民初墨學復興思潮的歷史評價
(一) 清末民初墨學復興思潮的局限性
(二) 清末民初墨學復興思潮的意義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介及其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和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經(jīng)降子升——章太炎、胡適的墨學爭議及知識轉(zhuǎn)型[J]. 寧騰飛. 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6(06)
[2]墨學的“中絕”與“復興”[J]. 金鑫. 寧夏社會科學. 2016(04)
[3]再論胡適的墨學研究——以近代墨學研究史為視角[J]. 解啟揚. 中國政法大學學報. 2016(04)
[4]近現(xiàn)代墨學研究漸興緣由[J]. 陳振文,陳永煌. 石家莊經(jīng)濟學院學報. 2016(02)
[5]學術與政論——論梁啓超的墨學研究[J]. 張永春. 諸子學刊. 2015(02)
[6]五四時期思想界研究墨學熱潮出現(xiàn)的原因[J]. 石巖.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 2012(05)
[7]近代的墨學復興及其思想學術史意蘊[J]. 張永春.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4)
[8]孫詒讓《墨子間詁》的版本整理與墨學復興述論[J]. 夏詩荷,向偉. 泰山學院學報. 2011(02)
[9]民國時期墨學研究繁榮之原因探析[J]. 沈韜. 棗莊學院學報. 2010(01)
[10]“近代墨學”研究述評[J]. 張永春. 暨南史學. 2009(00)
博士論文
[1]墨學對晚清民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D]. 王繼學.山東大學 2010
[2]墨家思想的淵源及歷史影響新探[D]. 薛柏成.吉林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論清末民初的墨學研究(1895-1925)[D]. 沈韜.西北大學 2011
[2]試論梁啟超對近代墨學復興的貢獻[D]. 何官峰.西南大學 2010
[3]近代墨學復興思潮研究[D]. 黃佑德.云南師范大學 2009
[4]從啟蒙向革命轉(zhuǎn)變的墨學背景[D]. 麥鳳莊.西南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084945
【文章來源】:沈陽師范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3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二、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綜述
三、研究方法與創(chuàng)新點
第二章 清末民初墨學復興思潮的成因
一、社會環(huán)境變化和“救亡圖存”斗爭
(一) 中國的社會性質(zhì)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二) “救亡圖存”斗爭促進了新思潮的產(chǎn)生
二、深厚的學術積淀與迫切的社會需求
(一) 乾嘉考證學的興起
(二) 晚清諸子學的復興
(三) 西學東漸與墨學復興思潮
第三章 清末民初墨學復興思潮的主要內(nèi)容
一、《墨子》著作整理
(一) 墨學衰微與《墨子》篇章缺失
(二) 《墨子》重新整理與校注
(三) 墨學復興思潮的開端
二、墨學義理思想研究
(一) 從考證到義理研究的轉(zhuǎn)變
(二) 墨學義理思想的核心
(三) 墨學義理思想的具體內(nèi)容
三、《墨辯》思想研究
(一) 墨學研究方法的轉(zhuǎn)變
(二) 《墨辯》思想研究
第四章 清末民初墨學復興思潮的社會影響與歷史評價
一、墨學復興思潮對清末民初社會的影響
(一) 促進了西方政治思想的傳播
(二) 為救亡運動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二、清末民初墨學復興思潮的歷史評價
(一) 清末民初墨學復興思潮的局限性
(二) 清末民初墨學復興思潮的意義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介及其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和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經(jīng)降子升——章太炎、胡適的墨學爭議及知識轉(zhuǎn)型[J]. 寧騰飛. 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6(06)
[2]墨學的“中絕”與“復興”[J]. 金鑫. 寧夏社會科學. 2016(04)
[3]再論胡適的墨學研究——以近代墨學研究史為視角[J]. 解啟揚. 中國政法大學學報. 2016(04)
[4]近現(xiàn)代墨學研究漸興緣由[J]. 陳振文,陳永煌. 石家莊經(jīng)濟學院學報. 2016(02)
[5]學術與政論——論梁啓超的墨學研究[J]. 張永春. 諸子學刊. 2015(02)
[6]五四時期思想界研究墨學熱潮出現(xiàn)的原因[J]. 石巖.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 2012(05)
[7]近代的墨學復興及其思想學術史意蘊[J]. 張永春.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04)
[8]孫詒讓《墨子間詁》的版本整理與墨學復興述論[J]. 夏詩荷,向偉. 泰山學院學報. 2011(02)
[9]民國時期墨學研究繁榮之原因探析[J]. 沈韜. 棗莊學院學報. 2010(01)
[10]“近代墨學”研究述評[J]. 張永春. 暨南史學. 2009(00)
博士論文
[1]墨學對晚清民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D]. 王繼學.山東大學 2010
[2]墨家思想的淵源及歷史影響新探[D]. 薛柏成.吉林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論清末民初的墨學研究(1895-1925)[D]. 沈韜.西北大學 2011
[2]試論梁啟超對近代墨學復興的貢獻[D]. 何官峰.西南大學 2010
[3]近代墨學復興思潮研究[D]. 黃佑德.云南師范大學 2009
[4]從啟蒙向革命轉(zhuǎn)變的墨學背景[D]. 麥鳳莊.西南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0849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3084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