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平·英德伽的隱喻互動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28 02:36
正如萊考夫和約翰遜在《我們所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中提到的那樣,“隱喻無所不在,在我們的語言中、思想中。其實,我們人類的概念關系就是建立在隱喻之上的!彪[喻已經不是單純的修飾話語的手段,或是邏輯學家所說的范疇錯置,更重要的是它是人類認知事物的一種基本方式。20世紀30年代,理查茲發(fā)表了《修辭哲學》(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首先提出了隱喻互動(Interaction)理論。他發(fā)現本體和喻體經常是不相似和不對等的。因為本體和喻體經常分屬不同的范疇,兩者之間存在一種意義的張力。理查茲認為,正是兩者的張力和互動,而不是它們的相似性,解釋了隱喻的功用。在《模式與隱喻》(Models and Metaphor,1962)中,布萊克從主體和輔體的角度上來解釋本體和喻體的相互作用。本體就是主體(principle subject),作用是提供隱喻表述的“框架”(frame);喻體是輔體(subsidiary subject),作用是提供隱喻表述的“焦點”(focus).在布萊克的互動論中,主體和喻體不再是單獨的概念,而是兩個相對獨立的日常經驗系統(tǒng)(systems of c...
【文章來源】:山西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比平·英德伽隱喻互動論的理論淵源
1.1 理查茲對隱喻工作機制的解釋
1.2 布萊克的互相作用理論
第二章 比平·英德伽的隱喻互動論
2.1 隱喻互動論的工作機制
2.2 認知主體與實在的中介
2.2.1 概念網絡
2.2.2 認知環(huán)境和感知動覺數據集
2.2.3 認知關系
2.3 互動理論的本質
第三章 比平·英德伽隱喻互動論的理論意義
3.1 從隱喻互動論到認知互動論
3.1.1 隱喻互動論
3.1.2 認知互動論
3.2 隱喻互動論和認知互動論的統(tǒng)一
3.2.1 認知互動模式
3.2.2 隱喻互動模式
3.2.3 隱喻互動和認知互動互相統(tǒng)一的意義
結束語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個人簡況及聯(lián)系方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語言認知和隱喻[J]. 程琪龍.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002(01)
[2]隱喻研究的基本現狀、焦點及趨勢[J]. 林書武.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002(01)
[3]Lakoff & Johnson筆下的認知語言學[J]. 王寅.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001(04)
[4]《隱喻與認知》評介[J]. 林書武. 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5(04)
本文編號:2942974
【文章來源】:山西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比平·英德伽隱喻互動論的理論淵源
1.1 理查茲對隱喻工作機制的解釋
1.2 布萊克的互相作用理論
第二章 比平·英德伽的隱喻互動論
2.1 隱喻互動論的工作機制
2.2 認知主體與實在的中介
2.2.1 概念網絡
2.2.2 認知環(huán)境和感知動覺數據集
2.2.3 認知關系
2.3 互動理論的本質
第三章 比平·英德伽隱喻互動論的理論意義
3.1 從隱喻互動論到認知互動論
3.1.1 隱喻互動論
3.1.2 認知互動論
3.2 隱喻互動論和認知互動論的統(tǒng)一
3.2.1 認知互動模式
3.2.2 隱喻互動模式
3.2.3 隱喻互動和認知互動互相統(tǒng)一的意義
結束語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個人簡況及聯(lián)系方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語言認知和隱喻[J]. 程琪龍.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002(01)
[2]隱喻研究的基本現狀、焦點及趨勢[J]. 林書武.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002(01)
[3]Lakoff & Johnson筆下的認知語言學[J]. 王寅.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001(04)
[4]《隱喻與認知》評介[J]. 林書武. 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5(04)
本文編號:29429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2942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