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哲學論文 >

論馬克思哲學變革的三維向度

發(fā)布時間:2020-11-09 15:56
   我們正在從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這一事業(yè)的成功需要馬克思主義的正確世界觀、方法論的指導。因此,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即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的世界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思想變革,馬克思在哲學史上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哲學革命。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質,就要去深入研究馬克思在哲學史上實現的哲學變革的實質。 馬克思的哲學變革,發(fā)生在19世紀三四十年代。馬克思的哲學變革,經歷了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進程。馬克思、恩格斯并不天生就是馬克思主義者,他們也有過“從前的哲學信仰”,然后通過對從前的哲學信仰的清算,才發(fā)生思想上的質變,創(chuàng)立馬克思主義的新世界觀,后來人們把這一新世界觀叫作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從前的哲學信仰”包括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理想主義”,表現馬克思對康德、費希特哲學的信仰。在理想主義階段,馬克思曾以“現有是應有的實現”的原則去建構法哲學的體系。第二個階段是“青年黑格爾主義”,表現馬克思對黑格爾哲學的信仰。在“青年黑格爾主義”階段,馬克思曾以“事物的本質是概念”的原則去理解國家、法、哲學、自由、婚姻等等的本質和運動。第三個階段是“費爾巴哈派”,表現馬克思對費爾巴哈哲學的信仰。在“費爾巴哈派”階段,馬克思曾以“人是人的最高本質”的原理去理解人的解放、勞動的異化、私有制的本質、共產主義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1845年春,馬克思的思想發(fā)展中實現了根本的變化,通過對以費爾巴哈為代表的“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的批判,創(chuàng)立了“新唯物主義”世界觀!蛾P于費爾巴哈的提綱》是新唯物主義世界觀的第一個天才文件,《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主義新世界觀的公開問世。 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變革的實質,人們有著不同的理解。 從價值取向來說,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是為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服務的,也有人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道主義,其根本價值取向是為“人”服務,是使人復歸其“類本質”。 從哲學觀來說,人們普遍認為馬克思主義有哲學。對于“哲學”的理解,從概念規(guī)定來說,是世界觀理論,但從實際的理解來說,人們仍然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解為能夠解決現實問題的最高智慧、最高原則。也有人提出,在“哲學”的原來意義上,即作為最高智慧和解決現實問題的最高根據的理論,馬克思主義是沒有哲學的。但在“世界觀理論”的意義上,馬克思主義是有哲學的,但必須堅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方法論意義,不能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當作解決現實問題和具體科學問題的最高原則、依據。 在理論形態(tài)上,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解是多樣的。有人認為馬克思在哲學理論形態(tài)上的根本變革,是超越了唯物、唯心的對立,創(chuàng)立了“實踐哲學”。大多數人都這樣、那樣地承認馬克思的哲學是“新唯物主義”。對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的實質,則有“辯證唯物主義”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解方式、狹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解方式和各種不同的“實踐唯物主義”的理解方式!皩嵺`唯物主義”不是一種統一的理解,在“實踐唯物主義”的共同名稱下,在強調“實踐”重要性的共同前提下,有三種意義上的“實踐唯物主義”,即持“實踐中介基礎論”的“實踐唯物主義”、持“實踐本體論”的“實踐唯物主義”和“把感性理解為實踐活動”的“實踐唯物主義”。 對于馬克思哲學變革的多樣化理解,要采取一種正確態(tài)度。既不能反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解的多樣化,也不能崇拜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解的多樣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解的多樣化局面,是一種正常的局面。只要理解,理解就會不同,不僅理解與原本的意義或作者的思想會有所不同,理解者之間的理解也會有所不同。理解的多樣化有利于推進理解運動,每一理解都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視野,它既開啟了文本的意義,也遮蔽了文本的意義,通過不同理解的討論、爭論,可以達到“視界融合”,擴大理解視野。崇拜理解的多樣化,是把理解的相對性、歷史性、變動性、差異性絕對化,否認相對的理解中包含著絕對的成份。馬克思主義本身是一元的。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也是追求對馬克思主義的正確理解。理解既無絕對正確,也無絕對錯誤,不同理解方式之間存在著共性、統一性。 馬克思在哲學史上實現的變革,是在三個維度上展開的。第一個維度是價值觀的維度,解決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什么人服務的問題。第二個維度是哲學觀的維度,解決馬克思主義和哲學的關系問題,解決科學研究的根本立場問題。第三個維度是世界觀理論的維度,解決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其他哲學的關系問題。 在價值觀的維度上,馬克思哲學變革的實質是,創(chuàng)立了為無產階級服務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是為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為最終消滅私有制和無產階級的解放服務的。馬克思主義堅決反對人道主義的價值觀,即這樣一種價值觀:為“人”服務,為實現人的“類本質”服務。馬克思、恩格斯徹底地批判了超越階級對立幻想的“真正的社會主義”、“愛的社會主義”。 在哲學觀的維度上,馬克思哲學變革的實質是“離開哲學基地”,轉到“實證科學”的研究立場。馬克思、恩格斯堅決反對把哲學看作是“最高智慧”、“科學的科學”,反對從哲學原則出發(fā)去解決各種現實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在創(chuàng)立馬克思主義時是反對、否定哲學的,也不再把自己的世界觀理論叫作“哲學”。馬克思、恩格斯反對、否定“哲學”的實質,不是簡單地否定一個術語,而是標志他們研究立場的根本轉變,即一切科學研究(包括世界觀理論研究)都不能從任何原則出發(fā),而要從實際出發(fā),通過對實際存在的科學研究提出理論,又根據實踐的發(fā)展來檢驗和發(fā)展理論。這樣的科學,是實證科學。后來,人們恢復了“哲學”這個術語,并把“哲學”規(guī)定為“世界觀理論”。在世界觀理論的意義上,馬克思主義是有哲學的,這與馬克思、恩格斯反對、否定哲學并不矛盾。但是要防止在恢復“哲學”這個術語時回到舊的哲學立場上去,即把哲學看作是最高智慧和解決現實問題的最高根據。 在世界觀理論的維度上,馬克思哲學變革的實質是創(chuàng)立了“新唯物主義”世界觀理論,這一新唯物主義是實踐的唯物主義,或廣義的歷史唯物主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與一切唯心主義相對立的唯物主義世界觀。在“從前的哲學信仰”時期,馬克思有過唯心主義的世界觀,也有過超越唯物、唯心對立的幻想,但在馬克思實現哲學變革后,馬克思堅決地、徹底地拋棄了唯心主義世界觀,也堅決地、徹底地拋棄了超越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對立的幻想,堅決地、徹底地站到唯物主義的立場上來,把唯物主義看作是“唯一科學的方法”。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與“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即舊唯物主義相區(qū)別的新唯物主義。舊唯物主義的根本缺點,是把意識的現實對象、現實基礎理解為自然存在,不能認識到人類改造世界的客觀活動即實踐是人類意識的真正現實的對象、基礎。馬克思則改變了對意識現實對象、現實基礎的理解,把它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是“把感性理解為實踐活動的唯物主義”,是“從物質實踐出發(fā)去解釋觀念的東西”的唯物主義。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出發(fā)點。從其出發(fā)點、立足點來命名,可以把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哲學叫作“實踐的唯物主義”。由于實踐也就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歷史存在,從實踐出發(fā)來解釋觀念的東西,也就是從人們的存在、社會存在、歷史存在出發(fā)來解釋人們的意識,所以,也可以把實踐唯物主義叫作歷史唯物主義。這種歷史唯物主義是廣義的,不能單純理解為排除一般世界觀(本體論)的唯物主義歷史觀。 實踐唯物主義當然也是辯證的唯物主義,不是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但不能把馬克思的哲學變革理解為是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結合、統一。辯證的唯物主義不是馬克思的創(chuàng)造,和辯證法統一的唯物主義即辯證的唯物主義,在馬克思主義以前就有了。 實踐唯物主義不是狹義歷史唯物主義,不拔除、否定物質本體論,不能把實踐唯物主義單純看作是一種社會歷史觀。實踐唯物主義的“本體論”不是“實踐本體論”,而是“物質本體論”。
【學位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0
【中圖分類】:B0-0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導論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及國內外研究狀況
    二、馬克思哲學變革的歷時性和共時性分析方法及三維向度之間的關系
第一章 馬克思哲學變革的歷程
    一、馬克思“從前的哲學信仰”
    二、清算“從前的哲學信仰”,創(chuàng)立新唯物主義世界觀
第二章 對馬克思哲學變革的不同理解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為誰服務?
    二、馬克思主義有沒有哲學?怎樣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性質、功能?
    三、馬克思在哲學理論形態(tài)上實現了什么樣的變革?
    四、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解運動中的多樣化局面
第三章 階級意識覺醒:馬克思哲學服務對象的轉變
    一、哲學內容和政治立場同軌:馬克思哲學的重大創(chuàng)新
    二、馬克思從民主主義革命到共產主義革命轉變的時間界劃
    三、無產階級立場和人道主義邏輯的并存與脫離
    四、馬克思對“真正的社會主義”的批判
第四章 理論立場嬗變:從哲學立場轉向實證科學立場
    一、馬克思恩格斯反對的哲學指的是什么
    二、馬克思哲學時期的哲學立場
    三、刪除思辨的空談:馬克思“反對哲學”的文本考察
    四、正確理解馬克思、恩格斯研究立場轉變的真實意義
    五、哲學與具體科學關系的馬克思主義解讀——“哲學是時代精神精華”之語義反撥
第五章 哲學形態(tài)變革:把感性理解為感性活動
    一、馬克思實現哲學形態(tài)上的變革直接源于對費爾巴哈哲學的揚棄
    二、從物質到實踐:新唯物主義出發(fā)點的轉換是馬克思哲學革命的邏輯起點
    三、新唯物主義的主要內容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楠森;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2 莫澤斯·赫斯;劉晫星;;“真正的”社會主義者文章選譯論貨幣的本質[J];國際共運史研究資料;1982年04期

3 吳曉明;;《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中的地位和意義[J];湖北社會科學;1991年10期

4 吳曉明;重估馬克思哲學革命的性質與意義[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5 王德峰;從“生活決定意識”看馬克思的哲學革命的性質[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6 楊學功;超越哲學同質性神話——從哲學形態(tài)轉變的視角看馬克思的哲學革命[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7 張一兵;馬克思的哲學革命與經驗主義認識概念批判[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8 陳鐵民;;怎樣理解馬克思的哲學革命——對當前爭論的若干問題的思考[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9 王金福;;馬克思、恩格斯為什么要否定哲學?——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性質、功能的再思考[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10期

10 侯惠勤;;《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的理論貢獻及其當代價值[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6年03期



本文編號:287665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287665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e03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