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榮辱思想研究
【學位單位】: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2
【中圖分類】:B222.6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引言
1 荀子榮辱思想的產(chǎn)生
1.1 荀子榮辱思想產(chǎn)生的思想淵源
1.1.1 管子的榮辱思想
1.1.2 孔子的恥感思想
1.1.3 孟子的榮辱主張
1.2 荀子榮辱思想的理論基礎
1.2.1 荀子的人性論思想
1.2.2 荀子禮的思想
1.2.3 荀子的勸學思想
1.3 荀子榮辱思想提出的目的
1.3.1 求榮避辱以揚人道
1.3.2 知榮明辱以治國安天下
2 荀子榮辱思想的內(nèi)容
2.1 榮辱之發(fā)生
2.1.1 因情欲而生
2.1.2 因智愚而生
2.1.3 因德性而生
2.2 榮辱之類分
2.2.1 義利之榮辱
2.2.2 義勢之榮辱
2.2.3 勇蠻之榮辱
2.3 榮辱之禮規(guī)
2.3.1 榮辱先明禮
2.3.2 遵禮貴自制
2.3.3 成仁在自化
2.4 榮辱重正身
2.4.1 恥感和名份
2.4.2 德操與成人
2.4.3 良心和義務
2.5 至榮必至善
2.5.1 至榮需齊家
2.5.2 至榮應為國
2.5.3 至榮在立業(yè)
3 荀子榮辱思想的總體評價與現(xiàn)代轉換
3.1 荀子榮辱思想的特征
3.1.1 荀子榮辱思想的實踐性
3.1.2 荀子榮辱思想的樸素唯物性
3.1.3 荀子榮辱思想的階級性
3.2 荀子榮辱思想的歷史地位
3.2.1 荀子榮辱思想的歷史地位
3.2.2 荀子榮辱思想對后世的影響
3.3 荀子榮辱思想的現(xiàn)代轉換
3.3.1 明辨榮辱,把握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關鍵
3.3.2 以義制利,實現(xiàn)個體道德價值的應然途徑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攻讀學位期間科研成果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石洪波;;論荀子的性情觀[J];管子學刊;2006年02期
2 丁原明;;論荀子思想中的黃老傾向[J];管子學刊;1991年03期
3 夏麟勛;“青出于藍”辨[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4期
4 楊文芬 ,林皇珍;孟子荀子人性論異同淺析[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1988年02期
5 裘是;;略論荀子的經(jīng)濟思想[上][J];金融管理與研究;1991年03期
6 向仍旦;;荀子論儒學[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年02期
7 趙源一;荀子人性論的詮釋[J];學術研究;2000年02期
8 汪高鑫;荀學研究的新拓展——《荀子與儒家的社會理想》述評[J];中國文化研究;2003年02期
9 曲愛香;荀子的天人觀是人類中心論嗎[J];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10 侯敬峰;高亞萍;;荀子對教育的認知面面觀[J];滄桑;2006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小蘋;荀子傳經(jīng)考[D];浙江大學;2011年
2 喬安水;荀子禮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陳冬;先秦儒法思想繼承改造考[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袁世杰;禮學重構中的荀子性惡論文藝觀[D];蘇州大學;2003年
5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論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6 儲昭華;明分之道[D];武漢大學;2005年
7 廉清;荀子榮辱思想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8 張錚;荀況與“百家爭鳴”時代之終結[D];吉林大學;2008年
9 丁秀菊;先秦儒家修辭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10 王楷;荀子倫理思想研究[D];北京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偉;荀子圣人觀思想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2 張永光;荀子倫理思想及其現(xiàn)實價值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剛林;論荀子《樂論》的音樂美學[D];重慶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睿婷;荀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5 白玉良;荀子理想社會思想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6 房登科;禮法同行天下治[D];揚州大學;2004年
7 洪永穩(wěn);論荀子的文藝思想[D];安徽大學;2005年
8 金暉;荀子禮學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9 易波;性偽相分與凡圣異同[D];蘭州大學;2011年
10 李瑤曦;孔荀教育思想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8756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2875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