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布洛赫《希望的原理》
【文章目錄】:
一、希望哲學的歷史背景和特征
1. 精神世界的奧德賽
2. 哲學語言的創(chuàng)造
二、希望的原理
三、小小白日夢
1. 白日夢的第一、第二特征:自由地行駛和被保存的自我
2. 白日夢的第三特征:世界的改造
3. 白日夢的第四特征:行駛到終點去
4. 尚未被意識到的東西
四、烏托邦的功能與利益、原型、理想、比喻及象征的相遇
五、過渡:鏡中的愿望圖像
六、結(jié)語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爽爽;;對布洛赫希望哲學的幾點思考[J];法制博覽;2015年05期
2 梁志學;布洛赫哲學評述中的問題──關(guān)于《“西方馬克思主義”》第五章[J];哲學研究;1994年10期
3 夏凡;;恩斯特·布洛赫哲學研究狀況綜述[J];哲學動態(tài);2005年12期
4 H.H.霍爾茨;關(guān)益;;布洛赫——中間世界的思想家[J];哲學譯叢;1985年06期
5 M.布爾;初曉;;對布洛赫哲學的七點評論[J];哲學譯叢;1988年06期
6 W.赫德森;張峰;;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布洛赫[J];哲學譯叢;1983年03期
7 安希孟;布洛赫希望哲學述評[J];社會科學;1987年08期
8 F.斯特恩 ,智河;希望哲學家——E·布洛赫[J];國外社會科學;1989年04期
9 王才勇;;E·布洛赫的哲學與美學思想[J];哲學動態(tài);1989年02期
10 馬欣;;恩斯特·布洛赫論美好生活[J];世界哲學;2019年03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周惠杰;布洛赫烏托邦哲學思想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8年
2 張雙利;烏托邦、死亡和歷史的終結(jié)[D];復旦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潘玉龍;恩斯特·布洛赫宗教思想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2 和佳;布洛赫希望哲學思想研究[D];山西大學;2018年
3 張爽爽;恩斯特·布洛赫希望哲學思想研究[D];云南大學;2016年
4 李娜;恩斯特·布洛赫烏托邦哲學思想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年
5 陳小偉;從抽象烏托邦到具體烏托邦:布洛赫希望哲學的文本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5年
6 馬巴木;布洛赫“尚未”概念的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6年
7 張惠佳;面向未來的希望[D];復旦大學;2010年
8 李亞如;布洛赫新形而上學精神及其對當代中國的啟示[D];西安科技大學;2017年
9 周麗;追尋希望的本體論承諾[D];黑龍江大學;2015年
10 扈婷;技術(shù)與希望[D];長安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8598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2859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