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工夫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09 19:31
【摘要】:周敦頤被尊為“道學宗主”,其本體論、工夫論乃至境界論對其后的道學家產生了深遠影響。一方面周敦頤之學直接繼承自先秦《周易》《孟子》等學術源頭,另一方面也深受長久以來佛道二教的影響!短珮O圖說》《通書》中“陽動陰靜”或者說“靜虛動直”的思想正是其工夫論的核心。而周敦頤以“無欲”代“寡欲”則深刻體現(xiàn)了他對人心幽暗的照察,不啻為一場心性上的“變法”,盡管此種改變仍難以實現(xiàn)其“外王”的政治理想。對于現(xiàn)代中國而言,終極的道體如何重建乃至是否有重建的可能,已然成為急迫的問題。具體而言,周敦頤首先從天道、性命兩端重新構建了道體,開拓了道體在個體生命展開的廣泛性,并以此樹立起儒家超越人格的神圣性。工夫論是道學區(qū)別于前代學術的重要方面,給人“成圣”以切實的方向和路徑。周敦頤既繼承了先秦儒家的思維取向和人生態(tài)度,同時深刻地受到佛教心性論及相關工夫論的啟發(fā)。而天道也成為成圣的指向,道體內涵擴充為即超越而內在。其次,從思想構架來看,周敦頤認為陰陽五行更重要的意義是彰顯萬物所具有的本體之體性,在以天地生化為理路予現(xiàn)實以合理安置后,周敦頤反而從實然層面的差異為人心恒是的本體找到了出路。通過以陰陽五行、萬物化生解釋現(xiàn)實層面人不得其“誠”的情況,揭示出人通過工夫以成就圣賢人格的必要。再次,從內容上看,周敦頤以“太極”為“誠”,重義理,這一取向進而為后續(xù)理學家所繼承發(fā)揚雖繼承著先秦儒家之內圣學的基本理路,但在工夫的細節(jié)和程度上仍舊作出了完善和改造。他以“動靜”完成了先秦工夫的哲學擴充,并以“無欲”代“寡欲”,基本完成了儒家工夫論最終的構造。而且通過對道德富貴以及圣人氣象的闡發(fā),說明了成圣乃是儒者尋求自我生命超越的必然。最后,相比佛教而言,周敦頤通過確立“倫!钡暮侠硇院鸵浴拔逍小笔軞饨庾x實然性命來賦予“已發(fā)之情”人性論、宇宙論的根基,與佛教在根底的立場上具有重大不同。但在實際的中國佛教中,尤其是禪宗,其根本精神與理學卻十分一致。而周子之“思”作為心性本體的“能”,便成為與天道本體展開相應的性命工夫。這一超越但內在的“動靜陰陽”所具有的價值形上學意義不僅體現(xiàn)為人的價值,甚至其基礎就是人的價值,“動靜陰陽”實際上構成了周子工夫的總綱。它具體指示了兩種方向不同但實則為一的工夫路徑。表詮的“誠動”與遮詮的“欲靜”構成此心體之兩面,周子將“一”分“靜動”兩端說,用“靜虛”專指克盡私欲后湛然澄明的狀態(tài),用“動直”指示由靜虛之體生出廣大至公的妙用,基本完成了理學工夫論的骨架。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B244.2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B244.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和谷;;靜虛村人[J];中國作家;1985年05期
2 陳綬祥;靜虛通大道[J];美術之友;2003年06期
3 甘毅;靜虛齋小記[J];語文教學與研究;1994年05期
4 任美玲;;偏管紅塵事的出家老尼——靜虛——《紅樓夢》人物性格剖析[J];陜西國防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5 曹軍;;《靜虛》水彩[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8年01期
6 文U,
本文編號:26566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2656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