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生命倫理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11-23 14:46
【摘要】: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競相爭霸,百姓生活陷入兵荒馬亂之中,人民生活朝不保夕。老子為了解決這一時期人民的生存狀態(tài),從根本上思考了生命倫理問題,從人的生命價值、生命修養(yǎng)方法和生命追求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見,形成了具有東方特色的生命倫理思想。 “道”是老子生命倫理思想的核心,在老子看來,道既是萬物之母,又是萬物發(fā)展變化的依據(jù)。道孕育生命,生命不僅從道而來,生命的過程也離不開道的規(guī)律,“道”既是生命之源,又貫穿一切生命的發(fā)展過程。老子對生命的理解與認識以對“道”的探索為前提,老子的生命觀正是在這種宇宙觀之下對生命的理解。 老子提出了四大的思想,把人與道、天、地相提并論,充分肯定了人的生命價值。并從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和貴柔守弱知足不爭等方面,談了人的生命修養(yǎng)方法。在老子看來,道是萬物的生命之源、生存之基,萬物的生存發(fā)展只有依道而行,才能得以長久。在老子看來,生命的修養(yǎng)方法要效法自然,依道而行。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是生命修養(yǎng)的基礎(chǔ),貴柔守弱知足不爭是生命修養(yǎng)的保障,并提出了“圣人”的理想人格和“嬰兒”的理想境界。老子認為,圣人之道是天道與人道之間的一個過渡,是理想化的人格的體現(xiàn),圣人依道而行,與世無爭,無私無欲,寬容謙下,具有最高智慧。嬰兒則是生命的初始狀態(tài),純真自然,也是最接近道的狀態(tài)。固然人人不能都成為圣人,復歸嬰兒,但作為最高的理想人格和境界,老子倡導人們向圣人和復歸嬰兒的方向努力。 老子和孔子都生活在春秋末期,所面對、所思考的問題是基本相同的,雖然老子和孔子的思維角度不同,但是他們都一致肯定了人的生命價值,,都對人的生命表現(xiàn)出無比的尊重,二者的思想同源互補,共同構(gòu)成了中國傳統(tǒng)生命倫理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 “道法自然”和“無為而無不為”作為老子生命倫理思想的兩個主要踐行方法,提倡讓生命個體重新回歸本體,依照規(guī)律的自然發(fā)展,在自然而然中去作為,見素抱樸,寵辱不驚,使身心健康發(fā)展。老子的生命倫理思想對改變個人的心態(tài),緩解個人心理壓力,減少物欲帶來的焦慮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讓我們能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走出一份自己的寧靜豁達,對改善整個人類的道德修養(yǎng)具有積極促進的作用。
【學位授予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B223.1
本文編號:2565008
【學位授予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B223.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陸建華;無為而法自然——老子生存論的一個側(cè)面[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2 劉瑋瑋;;儒家生命倫理觀與道家生命倫理觀之比較[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3 徐宗良;淺論生命倫理學理論的哲學之源[J];道德與文明;2003年01期
4 許啟彬;;《道德經(jīng)》的生命倫理精神探析[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5 李霽,張懷承;中國近二十年生命倫理學研究進展[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6 劉魁;許小峰;;中西生死觀的文化比較與生命倫理反思——兼論未來科技文明的發(fā)展趨向問題[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7 劉文英;老子道論的現(xiàn)代分疏與解讀[J];南開學報;2002年02期
8 王福革;;論老子的生存哲學[J];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9 徐慶文;生命倫理與儒學的現(xiàn)代化[J];山東師大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10 田耕滋;論老子對人類生存的終極關(guān)懷[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3期
本文編號:25650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2565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