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道教的雕塑_《妙相莊嚴—古代宗教雕塑》教學設計
本文關鍵詞:宗教雕塑,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文章來 源
蓮山課件 w w
w.5 Y K J.Com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對不同時期典型佛教雕塑作品和道教雕塑作品的欣賞,了解其不同的造型特征和藝術價值。
(2)能力目標: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使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綜述表達能力有所提高。
(3)情感目標:通過對佛教雕塑民族化的了解,感受中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對于宗教雕塑中所存在的封建迷信思想應有批評的認識。
重點與難點:
通過對不同時期典型宗教雕塑作品的欣賞,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其形式與內容的關系。精神內涵是怎樣通過形式因素體現(xiàn)出來的,根據(jù)這一思路確定本課的重點是:分析龍門石窟第20窟佛教雕塑作品(盧舍那大佛、弟子阿難、文殊菩薩、天王力士);難點是:云岡第20窟“露天大佛”(北魏)-麥積山石窟第131窟“佛像”(北魏)-龍門石窟第20窟“盧舍那大佛”(唐代)作品,由佛教雕塑形象的變化體會宗教雕塑民族化的過程。
教學方法:
根據(jù)本課性質及學生特點,以大量實例圖片為線索,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不斷采用互動教學法(師生\生生\組組)。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注重學生的體驗和學習的過程。
學生學法:
充分利用歷史知識和圖片素材進行廣泛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形成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體驗。尊重學生的觀點,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意識。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教師:佛教在什么時間傳入中國?佛教雕塑中有哪些人物,他們有什么區(qū)別?
學生甲:
學生乙:
教師:佛教在東漢末年傳入中國,佛教雕塑中的主要人物有佛像、菩薩像、羅漢像、天王和力士像等。他們有什么區(qū)別呢?讓我們共同走進今天的課題,研究一下宗教雕塑作品。
板書課題
講授新課
一、佛教雕塑
石窟雕塑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龍門石窟第20窟佛教造像形象特征、藝術風格
組織分組討論、綜述:
佛教雕塑造型是怎樣進行民族化的?
材料鏈接:
1、佛像、菩薩像、羅漢像、天王和力士像的區(qū)別
。ㄩ喿x教參第66頁-67頁)
2、云岡第20窟石刻“露天大佛”(北魏)形象特征:唇厚鼻隆,豐碩健壯,袈裟偏袒右肩緊貼身體,衣紋泥條折襞。(受北魏拓跋氏審美風格的影響,帶有明顯的印度造像特征。)
3、麥積山石窟第131窟泥塑“佛像”(北魏)形象特征:清瘦俊逸,褒衣博帶袞服樣式,衣紋呈階梯褶紋狀。(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政治體制改革,造像受南朝士大夫瘦骨清相審美觀念影響。世俗審美改變異域的造像面貌)。
4、龍門石窟第20窟“盧舍那大佛”(唐代)形象特征:
。ㄩ喿x教材56頁-58頁)
、盼恢门帕校阂灾髯鸨R舍那佛為中心,左右為迦葉、阿難(羅漢);文殊、普賢(菩薩);二天王、力士。這一組關系也是人間統(tǒng)治者同志秩序的概括與折射。
、票R舍那佛形象特征與藝術價值:面相較短,頭上肉髻蓬松如發(fā)髻;面容神情恬靜、慈祥和善善,給人以睿智、寬博、高貴、莊嚴的印象,具有偉大的氣度。作者通過整體比例、五官位置的權衡和雕造技法上對明暗、光影效果恰當處理,,使之從千萬件同類作品中脫穎而出,超越宗教界局限成為盛唐時代的精神寫照。
、欠穑呵f嚴神圣;羅漢(弟子阿難):溫厚、聰敏;菩薩:端莊、秀麗;天王、力士:威重、猛厲。對比烘托,多樣統(tǒng)一。
寺觀佛教雕塑(閱讀教材第61頁)
1、《渡海觀音》(山西平遙雙林寺)
2、《羅漢》(山東長清靈巖寺)
二、道教雕塑
合作探究:
是怎樣通過人物形象造型特征表現(xiàn)人物精神氣質的?
材料鏈接:(閱讀教材第61頁-64頁)
1、《老君造像》(福建泉州市清源山)
2、山西晉城玉皇廟28二十八宿、山西晉祠圣母殿侍女
三、思考題:你怎樣理解宗教雕塑人物形象與現(xiàn)實社會人物形象的關系?
課堂小結
由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進行總結,并評價一下對宗教雕塑的感受文章來 源
蓮山課件 w w
w.5 Y K J.Com
本文關鍵詞:宗教雕塑,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271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227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