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人際交往中的寬容觀念的重建
本文選題:人際交往 + 宗教寬容。 參考:《西北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當代中國,人際交往方式和特點都發(fā)生了重大改變,人際交往中所體現(xiàn)的價值理念比如誠信、寬容等的不受重視甚至缺失,人際交往引起的沖突日益增多,矛盾日益尖銳,和諧社會的建設也受到影響。因此,從個人和國家及人類共同發(fā)展前途看,人際交往中的寬容觀念重建都是十分必要的。從寬容觀念本身來看,中西方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闡述。中國從儒家的恕道、道家的“上德若谷”、墨家的“兼愛”到佛家的寬容,無一不體現(xiàn)了寬容精神的本質(zhì)和它的難能可貴。而西方從原始寬容觀念、宗教寬容、道德寬容到積極寬容的發(fā)展,大多是以平等、自由、公平為基礎,提供了重建寬容觀念的另一角度。而馬克思主義從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的角度道出了寬容的必要性和發(fā)展性,給寬容重建提供了理論基礎。本文首先分析了當代人際關系的變化,包括交往方式和特點,并運用比較法分析了人際關系中寬容缺失的歷史和現(xiàn)實原因,在重建寬容觀念的路徑探索中,本文認為應該從人格平等的建立出發(fā),到寬容態(tài)度的樹立,最后落實到行為的培養(yǎng)上。在方法上,應該以馬克思主義中的寬容觀為基礎,吸取優(yōu)秀中外文化,強調(diào)從經(jīng)濟、政治、文化制度的建設出發(fā),給人際關系交往創(chuàng)造一個公平、民主、法治的環(huán)境,通過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系統(tǒng),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過程中來重建人際交往中的寬容觀念。
[Abstract]:In contemporary China,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wa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The values embodied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uch as honesty, tolerance and so on, are ignored or even lacking. Conflicts caused by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re increasing day by day, and contradiction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acu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also affecte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build the concept of tolerance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 countries and human being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concept of tolerance, both China and the West have expounded from different angles. In China, the Confucian way of forgiveness, the Taoist "upper de Ruogu", the Mohist "both love" and the Buddhist tolerance all reflect the essence of tolerance and its rare value. In the west, the development from primitive tolerance, religious tolerance, moral tolerance to positive tolerance is mostly based on equality, freedom and fairness, which provides another angle to rebuild the concept of tolerance. Marxism shows the necessity and development of toler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s theory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olerance.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hanges of contempora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including the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tolerance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by using the comparative method, so as to explore the path of rebuilding the concept of toleranc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we should set out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personality equality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olerant attitude and finally to the cultivation of behavior. In terms of methods, we should take the tolerant view in Marxism as the basis, absorb the excellent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s, emphasiz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systems, and create a fair, democratic and legal environment fo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Through the trinity education system of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the tolerant concept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can be rebuilt in the course of carrying out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B03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芳;實踐寬恕心理教育 突破人際交往狹谷[J];教學與管理;2001年08期
2 鄭銳華;談大學生的人際交往[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3 黃蘭芳;;研究生人際交往目標困擾——以廈門大學為例[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3年01期
4 張向東;人際交往的基本規(guī)范[J];道德與文明;1987年05期
5 張向東 ,舒東;人際交往的新觀念[J];道德與文明;1993年02期
6 王長虹,馮景,武紅燕;人際交往與身心健康[J];中原精神醫(yī)學學刊;1998年02期
7 孟慶魁;恕──現(xiàn)代人際交往的道德準則[J];學術交流;1999年05期
8 佚名;;人際交往的四個境界[J];意林;2013年15期
9 唐默;;巧用客套話[J];體育博覽;1993年02期
10 楊素群;引導人際交往 塑造健康心理[J];湖南教育;2002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穎;;人際交往心理論[A];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會議優(yōu)秀論文集[C];1999年
2 劉燕華;陳曉;;大學生成人依戀類型與人際交往困擾的相關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冒名芳;徐保衛(wèi);;人際交往中的修辭得體性原則[A];得體修辭學研究[C];1999年
4 趙紀萍;;建國60年人際交往中的價值觀認同研究[A];新中國60年研究文集(2)[C];2009年
5 晨瑋;;在語文課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A];2007“校本培訓”主題論壇論文集[C];2007年
6 高立新;;外來人員子女人際交往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對策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九屆全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雷建華;;與人為善和構建和諧社會[A];陜西省“構建和諧老齡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陸曄;;人際交往作為新聞信息源:基于全國受眾調(diào)查的討論[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13)——網(wǎng)絡化關系:新傳播與當下中國論文集[C];2013年
9 劉肖岑;桑標;張雷;張文新;;大學生自利/自謙偏向的表現(xiàn)及其對人際交往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馮縵;;長其善 救其失 助人自助——一例大學生人際交往不適的案例分析[A];中國首屆心理咨詢師大會暨心理危機干預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周光榮;人際交往創(chuàng)造健康成長的空間[N];云南日報;2004年
2 周光榮;營造良好的人際交往環(huán)境[N];云南日報;2004年
3 傅學煜;真誠道歉有利人際交往[N];健康時報;2007年
4 李云萍;專家講授心態(tài)與人際交往[N];石家莊日報;2007年
5 北京大學教授 夏學鑾;人際交往需要哪些陽光心理[N];北京日報;2013年
6 一飛;現(xiàn)代人怎樣進行人際交往[N];中國人事報;2000年
7 肖祥云;人際交往中的加減效應[N];健康報;2005年
8 肖春飛;人際交往與醫(yī)患溝通(三)[N];農(nóng)村醫(yī)藥報(漢);2007年
9 宇庭;人際交往切忌“過度投資”[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6年
10 王 暉;人際交往很重要 溝通需要講技巧[N];河南日報;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荊岵;研究生人際交往的現(xiàn)狀探析及對策建議[D];青島大學;2012年
2 徐鑫;青少年手機(短信)使用對人際交往的影響[D];復旦大學;2014年
3 媛紅;小組工作在流動兒童人際交往認知中的實務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4 李彥霏;微信人際交往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5 解婧;高中生和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對比研究[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李焱;微信中人際交往與社會資本關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5年
7 朱艷;基于微信平臺結(jié)構的人際交往研究[D];南京大學;2015年
8 施瑩;異國求學路上的跨文化生存[D];廣西師范大學;2015年
9 徐靜;大學生網(wǎng)絡游戲人際交往與現(xiàn)實人際交往研究[D];蘭州大學;2016年
10 殷燕云;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nóng)民人際關系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0350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2035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