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黃老道家的流變及其與道教的聯(lián)系
本文關(guān)鍵詞: 墨家 道家 道教 融合 出處:《世界宗教文化》2017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從戰(zhàn)國一直到西漢,墨、道、神仙三家各自歸屬明確,彼此之間互不關(guān)聯(lián)。在西漢初年《淮南鴻烈》的編纂過程中,墨家開始了與神仙家的先期融合。隨著早期道教人物的出現(xiàn)與道教組織的興起,墨、道、神仙三家界限分明的狀況被逐漸打破。東漢末年,黃老道家與神仙家出現(xiàn)合流傾向,二者漸次并為道教。此時,墨家學派的部分技術(shù)、思想與這一團體的組織形式亦被早期道教組織所借用,原彼此無涉的墨、道兩家開始產(chǎn)生相應關(guān)聯(lián)。到東晉時,墨子被葛洪神化為地仙,正式融入進道教,成為道教人物。墨家、黃老道家、道教三者之間的總體關(guān)系以東漢末期為界點,呈現(xiàn)出由分離到逐漸融合的發(fā)展狀態(tài)。三家融合最終于東晉葛洪之后完成,表現(xiàn)為道教兼收墨、道兩家。
[Abstract]:From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o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Mohor, Taoism, and the gods, the three families belong to each other clearly and are not related to each other. In the compilation process of Huainan Honglie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With the emergence of early Taoist figures and the rise of Taoist organizations, the boundary between Mo, Tao and Immortals was gradually broken. At the end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here was a tendency of convergence between Huanglao Taoism and the Immortals. At this time, some of the Mohist school's technology, thought and the organization form of this group were also borrowed by the early Taoist organizations, and the two Taoist schools began to have a corresponding correlation with each other. By the time of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Mozi, who was deified by GE Hong, was formally incorporated into Taoism and became a Taoist figure. The overall relationship among Mohism, Huanglao Taoism and Taoism is based on the end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schools was finally completed after GE Hong in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showing that Taoism received both ink and Taoism.
【作者單位】: 曲阜師范大學;曲阜師范大學孔子文化研究院;
【分類號】:B22;B958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薛柏成;秦漢以后的墨家思想及其影響[J];齊魯學刊;2003年03期
2 ;繼墨家之絕學[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shù)評論卷);2007年03期
3 劉邦凡;;淺談墨家思想對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啟示[J];科學社會主義;2007年05期
4 郭永良;;墨家社會思想及其結(jié)構(gòu)[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5 趙凌宇;;試論墨家思想內(nèi)涵及其對中原文化的影響[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6 劉雁;;墨家思想的審美功利性及其存在的缺陷[J];咸寧學院學報;2011年09期
7 邱建碩;;墨家思想中的“權(quán)”[J];職大學報;2012年02期
8 孫夢馳;;試論墨家思想衰亡的內(nèi)在因素[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12年04期
9 蔣開天;;墨家宗教說平議[J];棗莊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10 羅積勇;;墨家之“義”與“俠義”和“正義”[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4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荀曉鯤;;墨家思想給當代公共管理創(chuàng)新的啟示[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何江波;;小析墨家的技術(shù)思想[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3 劉邦凡;;論墨家思想對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啟示[A];2007年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劉邦凡;朱廣榮;;論墨家思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與發(fā)展的參考價值[A];2007年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論壇論文集[C];2007年
5 阮堂明;;墨家文化與慈善思想[A];寒山寺文化論壇論文集(2009)[C];2009年
6 馬騰;;基督教“圣愛”與墨家“兼愛”——“愛”與“正義”關(guān)系理論的類型學考察[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shù)叢書——法與宗教的歷史變遷[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張曉芒 南開大學哲學院;墨家治世的方法和手段[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浙江海洋學院人文學院教授 張涅;墨家思想的當代意義[N];社會科學報;2007年
3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員 鄭林華;墨家“尚賢”思想的可貴復蘇[N];北京日報;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鄭林華;墨家思想與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薛柏成;墨家思想的淵源及歷史影響新探[D];吉林大學;2006年
3 童恒萍;墨家與中國古代科技思想[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滕宇;墨家環(huán)境倫理思想及其現(xiàn)代意義[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余翔;論墨家學派的巫術(shù)背景與墨家集團的宗教特性[D];南昌大學;2015年
3 張小萃;墨家文化傳統(tǒng)及其現(xiàn)代啟示探析[D];延安大學;2016年
4 王俊美;墨子兼愛思想研究[D];河北大學;2016年
5 張雨;淺析先秦時期儒家的“仁愛”與墨家的“兼愛”之間的異同[D];湖北大學;2016年
6 李昌遠;墨家思想在明代中后期的流傳[D];山東大學;2009年
7 徐蒙格;墨家教育思想與實踐[D];四川大學;2005年
8 張月娥;墨家和諧思想及其當代價值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年
9 安曉晶;墨家科技倫理思想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15年
10 姜文娟;墨家道德思想在當代道德建設中的現(xiàn)實意義[D];鄭州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4963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1496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