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蘭西意識形態(tài)理論探究
本文關(guān)鍵詞: 意識形態(tài) 市民社會 文化領導權(quán) 陣地戰(zhàn) 有機知識分子 出處:《東北石油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意識形態(tài)作為一個重要的哲學問題,是哲學家們進行理論研究時所不可避免涉及的領域。近代哲學家們在尋求人的主體性時發(fā)現(xiàn)脫離意識形態(tài)的主體性是失落的,張揚人的主體性的“思”是建基于意識形態(tài)之上的。所以馬克思及其后學者把意識形態(tài)作為哲學探討中的一個重要主題,各時期的理論家結(jié)合時代的背景對意識形態(tài)理論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葛蘭西的意識形態(tài)理論是在歐洲無產(chǎn)階級革命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在葛蘭西及早期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盧卡奇等人的影響下,,這一時期意識形態(tài)理論開啟了革命轉(zhuǎn)向。 將葛蘭西的意識形態(tài)理論置于意識形態(tài)發(fā)展的整體脈絡中進行探討,以葛蘭西意識形態(tài)理論作為切入點,通過重新考察其概念譜系及其邏輯構(gòu)架,還原理論的完整性。對葛蘭西意識形態(tài)理論的思想來源如馬克思實踐哲學等進行梳理,明確葛蘭西對市民社會等概念給出的重新定義,進而把握葛蘭西意識形態(tài)的理論核心——奪取文化領導權(quán)。葛蘭西的意識形態(tài)理論是其對當時革命現(xiàn)狀的反思,有著一定的時限性,但剝離其政治目的我們應當看到葛蘭西的意識形態(tài)理論為后人留下了寶貴資源,直至今日我們也可從中得到啟示。 葛蘭西的意識形態(tài)理論至今依然是理論界的熱點領域,對于認識當今全球資本主義時代的重大現(xiàn)實問題和我國當代的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目前,我國也正處于建設文化強國的語境下,那么如何開創(chuàng)文化建設的新局面,是一個我們現(xiàn)在需要考慮的重要的問題。毫無疑問,結(jié)合我國的當前語境對葛蘭西意識形態(tài)理論進一步分析探討,對于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Abstract]:Ideology is an important philosophical issue. Modern philosophers found that it was lost to the subjectivity of ideology when they sought the subjectivity of human being. Therefore, Marx and his postscholars regard ideology as an important theme in philosophical discussion. The theorists of different periods developed the ideological theory in different degre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Gramsci's ideological theory came into be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letarian revolution in Europ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Gramsci and early Western Marxist theorist Lukacs, the ideological theory of this period opened the revolutionary turn. Put Gramsci's ideology theory in the whole context of ideology development, take Gramsci's ideology theory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rough the re-examination of its concept pedigree and its logical structure. The integrity of the reductive theory. The ideological sources of Gramsci's ideology theory such as Marx's practical philosophy are combed, and the re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civil society is clarified. Then grasp the theoretical core of Gramsci's ideology-to seize cultural leadership. Gramsci's ideological theory is its reflec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volution at that time, with a certain time limit. But we should see that Gramsci's theory of ideology has left valuable resources for future generations, and we can draw inspiration from it even today. The ideology theory of Gramsci is still a hot field in the field of theory,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problems of the present global capitalism era and the contemporary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China is also in the context of building a cultural power, so how to create a new situation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we need to consider now. The further analysis of Gramsci's ideology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context of our coun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ulture in China.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石油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B54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時綱;論葛蘭西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1年03期
2 W.F.豪克;孫曉麗;;從馬克思到葛蘭西—從葛蘭西到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與實踐哲學[J];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2001年00期
3 江馬益;;論葛蘭西思想的文化向度[J];學術(shù)論壇;2005年12期
4 陸揚;;關(guān)于葛蘭西的文化“霸權(quán)”理論[J];中共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6年01期
5 鮑勃·雅索普;;作為空間理論家的葛蘭西[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6 周興杰;;非決定論的歷史生成觀——論葛蘭西的絕對歷史主義[J];探求;2007年03期
7 田時綱;;葛蘭西是“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嗎?[J];教學與研究;2008年11期
8 仰海峰;;葛蘭西研究七十年:回顧與反思[J];河北學刊;2009年03期
9 夏群友;;葛蘭西的領導權(quán)理論研究綜述[J];學理論;2010年09期
10 高順起;;葛蘭西與列寧在社會實踐理論上的分歧[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W.F.豪克;孫曉麗;;從馬克思到葛蘭西—從葛蘭西到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與實踐哲學[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第二輯)[C];2001年
2 吳昕煒;;葛蘭西對“感性的人的活動”的闡釋[A];第八屆暨第七屆全國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吳友軍;;實踐本體論基礎的設定與文化批判轉(zhuǎn)向——論葛蘭西的實踐哲學[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劉康;;瞿秋白與葛蘭西——未相會的戰(zhàn)友[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5 姚國宏;;論葛蘭西的知識道德集團理論及現(xiàn)實意義[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上)[C];2007年
6 周凡;;葛蘭西與“后馬克思主義”的生成[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7 劉康;;瞿秋白與葛蘭西——未相會的戰(zhàn)友[A];瞿秋白研究新探——紀念瞿秋白同志誕辰一百周年座談會論文集[C];199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意]希爾維奧·彭斯 意大利葛蘭西研究所所長、佛羅倫薩大學教授;田時綱 譯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葛蘭西政治及思想歷程(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田時綱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葛蘭西研究的歧途與正道[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3 意大利葛蘭西研究院院長 羅馬第二大學東歐史系主任、教授 西爾維奧·彭斯 潘西華 譯;與時俱進研究葛蘭西思想[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4 中共浙江省委黨校社會學文化學教研部 陳立旭;文化研究的“葛蘭西轉(zhuǎn)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5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謝蘊枰;葛蘭西“領導權(quán)”理論的方法論本質(zhì)[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6 希爾維奧·彭斯 意大利葛蘭西研究所所長、佛羅倫薩大學教授 譯 田時綱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葛蘭西政治及思想歷程(上)[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7 意大利葛蘭西研究院院長、羅馬第二大學東歐史系主任 西爾維奧·彭斯(SilvioPons) 潘西華 譯;葛蘭西思想的國際傳播路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8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當前西方文化批判思潮若干問題研究”負責人、黑龍江大學教授 于文秀;葛蘭西與當代西方文化批判思潮[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9 程巍;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quán)”理論[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10 南開大學 陸揚;霸權(quán)理論涌動文化活力[N];社會科學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孫宜曉;葛蘭西歷史主義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呂連鳳;葛蘭西的領導權(quán)思想及其當代意義[D];吉林大學;2009年
3 和磊;葛蘭西的領導權(quán)與文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4 周興杰;文化霸權(quán)理論與大眾文化研究的話語重構(gòu)[D];暨南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光曄;葛蘭西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quán)理論探析[D];黑龍江大學;2007年
2 孫偉偉;葛蘭西的知識分子理論及其當代價值[D];山東大學;2007年
3 范秋瑞;葛蘭西知識分子理論以及對中國文化建設的影響[D];河南大學;2012年
4 邢鴻岳;葛蘭西文化思想研究[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2年
5 范順悅;葛蘭西的知識分子理論研究[D];廣西大學;2013年
6 楊曉磊;葛蘭西的政治哲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年
7 蘇賽男;葛蘭西的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quán)理論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3年
8 張曦寧;葛蘭西知識分子理論及其啟示[D];復旦大學;2009年
9 李彥娟;葛蘭西“實踐哲學”中的“實踐”概念[D];云南大學;2010年
10 遲鷗;葛蘭西政黨思想研究[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4495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1449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