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聯(lián)合DC-CIK細胞生物療法治療大腸癌療效對比研究
本文關鍵詞:化療聯(lián)合DC-CIK細胞生物療法治療大腸癌療效對比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大腸癌 化療 DC-CIK細胞生物療法 聯(lián)合療法
【摘要】:目的化療聯(lián)合DC-CIK細胞生物療法治療大腸癌療效對比。采用回顧分析法對本院既往診治的80例采用化療聯(lián)合DC-CIK細胞生物療法與單純化療法的大腸癌患者進行臨床資料的收集整理,對比觀察兩者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差異。分析大腸癌的預后影響因素,觀察化療聯(lián)合DC-CIK細胞生物療法治療大腸癌在患者的免疫功能的提高、臨床癥狀的減輕和生存期延長方面是否更有優(yōu)勢。方法選取我院自2008年01月到2014年1月期間采用化療聯(lián)合DC-CIK細胞治療的40例大腸癌患者臨床資料分析整理,根據(jù)患者的性別、年齡、TNM臨床分期、腫瘤分化程度、轉移情況、手術實施和輔助放療等情況為指標,采用1∶1的配對方法在我院選取同時期接受單純化療治療的4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常規(guī)化療方案為FOLFOX方案,本科按照NCCN指南對患者采用因人而異的個案化進化療。生物治療方案為DC+CIK細胞生物療法。結果1一般資料比較: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腫瘤大小、腫瘤位置、分化程度、組織學類型、臨床分期、是否轉移、是否實施大腸癌根治術、是否接受術后輔助放療等方面,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治療前后一般情況比較: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2個周期后外周血T細胞亞群顯示差異,治療2個周期后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CD3+T細胞含量分別為(66.3±15.6)、(56.3±13.3),兩組患者CD3+CD8+T細胞含量分別為(39.7±8.3)、(28.5±7.0),兩組患者CD3+CD4+T細胞含量分別為(31.6±10.2)、(36.9±9.5),NK細胞含量分別為(6.1±1.9)、(3.8±2.8),NKT細胞含量分別為(8.8±4.5)、(4.6±2.1),以及調節(jié)性T細胞(Treg)的含量分別為(3.8±2.8)、(6.1±1.9),指標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CD3+T細胞、CD3+CD8+T細胞、NK細胞、NKT細胞明顯升高,CD3+CD4+T細胞和調節(jié)性T細胞(Treg)降低,變化差異顯著,指標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前患者上述指標有所改變但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3治療后CD4+T細胞中主要細胞因子含量的變化:兩組患者治療2個周期后CD4+T細胞中IFN-γ含量為(30.8±3.2)和(18.2±1.9)、IL-2含量分別為(13.2±2.8)和(8.7±2.3)、IL-6含量分別為(4.2±1.2)和(13.2±0.8),指標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4兩組患者Ⅲ-Ⅳ度不良反應的比較:研究組和對照組的Ⅲ-IV度不良反應中,前者白細胞減少、貧血、血小板減少、惡心、嘔吐、肝功能障礙的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總發(fā)生率5.0%也低于對照組的15.0%,指標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5兩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研究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升高(P0.01)。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下降明顯,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1)。6研究組患者的1年、2年、3年的生存期分別為100.0%、92.8%、72.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97.8%、83.6%、53.6%,研究組患者在1年、2年、3年的無病生存率分別為93.5%、65.3%、56.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8%、42.6%、40.5%,指標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DC-CIK細胞具有高活性的殺瘤作用、高增殖速度、廣泛的殺瘤范圍、低細胞毒性等特色優(yōu)勢,因此逐漸應用到癌癥治療上。癌癥患者因為體內免疫細胞長期受到抑制,對自身癌細胞的抵抗作用不足,造成癌細胞無限增殖的后果。通過對采取了生物治療的患者進行免疫細胞的抽取,并在體外進行培養(yǎng)、擴增、誘導,使得免疫細胞的數(shù)量和抗腫瘤活性大大增加,然后回輸?shù)交颊唧w內進行活化增殖,起到了抑制腫瘤復發(fā)和轉移的作用,同時保護自身的健康細胞不受侵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大腸癌 化療 DC-CIK細胞生物療法 聯(lián)合療法
【學位授予單位】:華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35.34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第1章 臨床研究12-28
- 1.1 對象和方法12-14
- 1.1.1 研究對象12
- 1.1.2 選例標準12
- 1.1.3 治療方法12-13
- 1.1.4 療效評價標準13-14
- 1.1.5 統(tǒng)計學方法14
- 1.2 結果14-19
- 1.2.1 計量指標14-16
- 1.2.2 計數(shù)指標16-17
- 1.2.3 Ⅲ-Ⅳ度不良反應的比較17
- 1.2.4 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17-18
- 1.2.5 兩組患者總生存率比較18-19
- 1.2.6 兩組患者無病生存率比較19
- 1.3 討論19-23
- 1.3.1 CIK細胞的抗腫瘤作用機制20-21
- 1.3.2 DC-CIK細胞的協(xié)同抗腫瘤作用機制21-22
- 1.3.3 DC-CIK細胞在臨床上治療惡性腫瘤的相關應用22
- 1.3.4 DC-CIK細胞治療的優(yōu)勢22-23
- 1.4 小結23-24
- 參考文獻24-28
- 第2章 綜述 化療聯(lián)合DC-CIK細胞生物療法治療大腸癌療效28-35
- 2.1 DC-CIK細胞生物療法聯(lián)合化療治療大腸癌29
- 2.2 DC與CIK細胞29-30
- 2.2.1 DC的生物學特性和抗腫瘤機制29-30
- 2.2.2 CIK細胞的抗腫瘤機制30
- 2.3 DC和CIK細胞的聯(lián)合治療惡性腫瘤30-32
- 2.3.1 抗腫瘤機制30-31
- 2.3.2 DC-CIK細胞在臨床上治療惡性腫瘤上的應用31-32
- 2.4 小結32
- 2.5 展望32-33
- 參考文獻33-35
- 結論35-36
- 致謝36-37
- 導師簡介37-38
- 作者簡介38-39
- 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集3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譚志剛;肺癌的生物療法[J];山西老年;2002年07期
2 王金鏞,王孟林;中醫(yī)生物療法防治惡性腫瘤[J];蜜蜂雜志;2004年08期
3 呂同德,張輝,楊霄鵬,昌業(yè)偉,唐瑜,解好群;生物療法治療肺癌的臨床應用研究[J];西北國防醫(yī)學雜志;2005年05期
4 衣淑珍;癌癥的免疫生物療法[J];國外醫(yī)學.藥學分冊;1992年01期
5 錢振超,李殿俊,李忠義,張學光;惡性腫瘤生物療法的研究進展[J];中國腫瘤;1996年07期
6 呂同德,于蘭,陳新民,鄧芝云,張元平,楊霄鵬,張百煉,李春娟,龍強;生物療法在荷瘤裸鼠體內的抗瘤效應[J];西北國防醫(yī)學雜志;1997年04期
7 趙利斌;生物療法在抗生素相關性腹瀉防治中的應用[J];國外醫(yī)學(流行病學傳染病學分冊);1997年06期
8 文翰;;怎么制造“細胞導彈”?[J];百科知識;2006年05期
9 ;我國利用生物療法治癌癥[J];醫(yī)學研究通訊;2003年03期
10 呂洛衿;;哪些癌癥生物療法是騙人的?[J];健康管理;2014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胡玉蘭;王光明;李曉燕;白其昌;陳立勢;王衡;郭興來;曹建華;;藥用真菌在癌的生物療法中的重要作用[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2 李殿俊;曹雪濤;葉勝龍;;腫瘤生物治療新方法的研究[A];慶祝黑龍江省免疫學會成立十周年(1993—2003)論文集[C];2003年
3 趙德容;潘志貴;王文余;;腫瘤的生物療法概況[A];慶祝黑龍江省免疫學會成立十周年(1993—2003)論文集[C];2003年
4 鐘曉e,
本文編號:9723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972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