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腫瘤論文 >

利用QM-FISH技術分析EGFR與AKT1基因拷貝數(shù)與乳腺癌預后的相關性

發(fā)布時間:2017-10-04 08:12

  本文關鍵詞:利用QM-FISH技術分析EGFR與AKT1基因拷貝數(shù)與乳腺癌預后的相關性


  更多相關文章: EGFR AKT1 基因拷貝數(shù) 生存分析 靶向治療


【摘要】:目的:1.探討乳腺癌患者中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和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AKT1基因拷貝數(shù)變化情況。2.探討分析乳腺癌患者中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和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AKT1基因拷貝數(shù)變化與臨床病理資料的關系。3.探討分析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和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AKT1拷貝數(shù)變化對乳腺癌患者預后的影響,進而為今后提供有效的治療靶點。4.在體外細胞實驗初步研究EGFR抑制劑厄洛替尼聯(lián)合AKT1抑制劑LY294002對MCF-7過表達EGFR及AKT1細胞系的作用,觀察雙靶向治療對過表達EGFR/AKT1細胞系的作用。方法:1.QM-FISH:收集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在天津市腫瘤醫(yī)院住院收治的原發(fā)性浸潤性乳腺癌患者中隨機選取205例,收集病人的臨床資料以及病理診斷時切除的原發(fā)瘤石蠟病理標本。對乳腺癌患者的石蠟切片進行定量多基因熒光原位雜交(Quantitative Multi-gen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QM-FISH),目的是檢測EGFR與AKT1基因狀況,分析同一細胞內EGFR與AKT1基因拷貝數(shù)與患者臨床病理特征之間的關系,并評估其在乳腺癌預后預測中的價值。研究對象標準為:病理診斷均證實為浸潤性導管癌。所有病例均為初治乳腺癌患者,手術之前未行放化療及內分泌治療。標本收集后經(jīng)10%福爾馬林固定,常規(guī)脫水,石蠟包埋,4um切片。采用IBM SPSS 21統(tǒng)計軟件包與Graphpad 5.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EGFR、AKT1基因拷貝數(shù)改變與臨床病理指標關系采用卡方檢驗和Fisher確切概率法,患者的生存情況采用Kaplan-Meier法進行分析,生存率比較采用Log-rank檢驗,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進行預后的多因素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體外細胞學實驗:采用MTT法分別檢測EGFR抑制劑厄洛替尼、AKT1抑制劑LY294002單藥對EGFR/AKT1過表達細胞系MCF-7的生長抑制作用;檢測EGFR抑制劑厄洛替尼聯(lián)合AKT1抑制劑LY294002對EGFR/AKT1過表達細胞系MCF-7的生長抑制作用。結果:1.205例乳腺癌患者標本中,EGFR基因高拷貝數(shù)71例(34.6%),AKT1基因高拷貝數(shù)57例(27.8%),其中24例(11.7%)例患者既存在EGFR基因高拷貝數(shù)又存在AKT1基因高拷貝數(shù),101例(49.3%)例為EGFR及AKT1基因低拷貝數(shù)。2.EGFR及AKT1基因拷貝數(shù)與患者年齡、腫瘤分期、組織分級、ER、PR、HER2狀態(tài)、分子亞型、Ki67以及p53表達無關。3.EGFR基因高拷貝數(shù)影響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P=0.0002),而AKT1基因高拷貝數(shù)對生存期并無影響(P=0.1177),但EGFR基因高拷貝數(shù)伴隨AKT1基因高拷貝數(shù)患者的預后較僅EGFR基因高拷貝數(shù)患者差(P=0.0383)。單因素及多因素COX生存分析顯示EGFR與AKT1基因高拷貝數(shù)[(P=0.000(U),P=0.0001(C)]、組織學分級[P=0.001(U),P=0.012(C)]及淋巴結轉移狀態(tài)[P=0.046(U),P=0.158(C)]是影響乳腺癌患者5年總生存率的獨立預后因素。4.采用MTT法在體外實驗中,與對照組、厄洛替尼或LY294002單藥組相比,聯(lián)合用藥可進一步的抑制EGFR/AKT1過表達細胞系的生長,初步印證了靶向治療對EGFR/AKT1過表達細胞系的生長抑制作用。結論:1.EGFR與AKT1基因高拷貝數(shù)在乳腺癌中比較常見。EGFR基因高拷貝數(shù)為71例(34.6%),AKT1基因高拷貝數(shù)為57例(27.8%)。2.EGFR及AKT1基因高拷貝數(shù)與患者臨床病理資料不存在顯著相關性。3.EGFR及AKT1基因高拷貝數(shù)與乳腺癌臨床預后不良有關,是影響乳腺癌患者5年OS的獨立預后因素。4.體外細胞實驗中,初步印證了靶向治療對EGFR/AKT1過表達細胞系的生長抑制作用,為EGFR及AKT1基因高拷貝數(shù)患者的治療方案提供了新思路。
【關鍵詞】:EGFR AKT1 基因拷貝數(shù) 生存分析 靶向治療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37.9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縮略語/符號說明10-11
  • 前言11-14
  • 研究現(xiàn)狀、成果11-13
  • 研究目的、方法13-14
  • 對象和方法14-29
  • 1.1 實驗材料14-15
  • 1.1.1 實驗對象14
  • 1.1.2 常用試劑14-15
  • 1.1.3 實驗儀器15
  • 1.2 實驗方法15-28
  • 1.2.1 人二倍體成纖維細胞(HDF)的培養(yǎng)及爬片15-17
  • 1.2.2 BAC克隆實驗溶液配制17
  • 1.2.3 探針的選取17-18
  • 1.2.4 BAC克隆的質粒DNA提取18-21
  • 1.2.5 探針的制作21-24
  • 1.2.6 探針信號的驗證24-25
  • 1.2.7 石蠟切片的預處理25-26
  • 1.2.8 石蠟切片的雜交26
  • 1.2.9 圖像的采集及計數(shù)26-27
  • 1.2.10 Lipo3000脂質體轉染系統(tǒng)(6 孔板)細胞轉染27
  • 1.2.11 MTT實驗27-28
  • 1.3 統(tǒng)計學方法28-29
  • 實驗結果29-36
  • 2.1 探針的HDF細胞驗證29
  • 2.2 乳腺癌患者中EGFR和AKT1基因拷貝數(shù)變化29-30
  • 2.3 EGFR和AKT1基因拷貝數(shù)變化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30-33
  • 2.4 EGFR與AKT1基因高拷貝數(shù)與乳腺癌預后的關系33-34
  • 2.5 MTT檢測LY294002與厄洛替尼對乳腺癌細胞系的作用34-36
  • 討論36-39
  • 結論39-40
  • 參考文獻40-45
  • 發(fā)表論文和參加科研情況說明45-46
  • 綜述 EGFR/PI3K/AKT通路抑制劑在乳腺癌中的研究進展46-62
  • 綜述參考文獻54-62
  • 致謝62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Amaury G. Dumont;Sarah N.Dumont;Jonathan C. Trent;;The favorable impact of PIK3CA mutations on survival: an analysis of 2587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J];癌癥;2012年07期

2 閻婷婷;李里;姜秋穎;;PI3K-Akt信號通路與乳腺癌關系的研究進展[J];癌癥進展;2012年01期

3 李揚揚;吳淑華;;PIK3CA基因與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研究進展[J];濱州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4 李新舉;張偉;袁育康;;非小細胞肺癌血清及癌組織中EGFR蛋白定量檢測[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8年14期

5 丁燕;劉謙;南娟;周清華;;厄洛替尼引起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發(fā)生皮疹的病理機制、臨床意義及其治療[J];中國肺癌雜志;2009年12期

6 周國仁,申維璽,祁巖超;非小細胞肺癌的預后因素[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4年24期

7 馮勇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與肺癌[J];國外醫(yī)學(內科學分冊);2004年01期

8 楊德生;康玉華;李福春;孫珠蕾;胡軍紅;索智敏;;胃腺癌組織再生基因蛋白Ⅳ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14年07期

9 齊亞莉;趙大力;劉彥軍;龔守良;王志成;;Akt聯(lián)合電離輻射對人乳腺癌MCF-7細胞凋亡、自噬和增殖的影響[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5年01期

10 李榕,韓寶惠;EGFR檢測在肺癌中的臨床意義[J];臨床腫瘤學雜志;2004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莫樹錦;;New Development in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中國臨床腫瘤學教育專輯(2001)——中國抗癌協(xié)會臨床腫瘤學協(xié)作中心(CSCO)第五屆年會論文集[C];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萬軍;EGFR在三陰乳腺癌中的表達情況及對其預后的影響[D];吉林大學;2011年

2 毛琛;預測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單克隆抗體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臨床結局的分子生物標志物:系統(tǒng)綜述和meta分析[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張康;人腦原發(fā)復發(fā)膠質瘤細胞中STAT3和相關因子的表達變化及As_2O_3誘導人膠質瘤細胞系凋亡對其STAT3表達的影響[D];山東大學;2011年

4 何偉;同步化、抗氧化、γ射線照射對動物腫瘤細胞作用及細胞周期調控因子反應機制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5 劉智鑫;EFRG突變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影響及體內EFRG靶向治療的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6 穆新林;EGFR酪氨酸激酶結構域突變檢測以及PTEN表達下調對EGFR抑制劑敏感性的影響[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5年

7 牟壯博;重組腺病毒介導的RNA干擾對肝腫瘤細胞的干預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8 王旭;苯丁酸鈉與吉非替尼聯(lián)合應用對腫瘤細胞抑制作用的體內體外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9 李志軍;EGFR表達與EGFR基因突變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臨床意義[D];吉林大學;2007年

10 劉彥;人肺鱗癌相關差異表達基因和基因表達譜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愛俠;乳腺癌組織中mTOR、eIF4E、4EBPS蛋白的表達及意義[D];鄭州大學;2010年

2 于敏;EGFR、pEGFR蛋白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李相國;P16、Cyclin D1、Rb在非小細胞肺癌中表達的改變及其意義[D];鄭州大學;2003年

4 馮勇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與轉化生長因子-α在肺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D];蘇州大學;2003年

5 陳春風;CD44V6、EGFR、CathD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6年

6 劉欣;SSTR2A、SSTR5與EGFR蛋白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及其意義[D];山東大學;2007年

7 陶磊;Ezrin和EGFR在肺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7年

8 吳國成;ADAM8在人非小細胞肺癌中表達及其臨床意義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9 張增旺;EGF和EGFR在非小細肺癌中的表達及意義[D];四川大學;2007年

10 劉娟;Caveolin-1及其相關蛋白在肺癌組織芯片中的表達和生物學意義[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96955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96955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ef6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