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腫瘤論文 >

突變型p53的轉錄調控作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03 01:29

  本文關鍵詞:突變型p53的轉錄調控作用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突變型p53 Sp1 轉錄調控 結合基序 染色質免疫共沉淀


【摘要】:在50%以上的腫瘤組織中,TP53基因發(fā)生了突變。絕大多數的p53突變是發(fā)生在DNA結合結構域上的錯義突變。突變型p53不但失去了腫瘤抑制功能,而且還獲得了新的致癌功能,這種獲得性功能在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各個階段發(fā)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突變型p53可能與細胞內的其他蛋白相互作用調節(jié)新的靶基因,但具體機制尚不清楚。本論文關于突變型p53轉錄調控分子網絡的研究,可以深化對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理解,為癌癥預防和治療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我們以乳腺癌細胞系MDA-MB-468(該細胞中p53蛋白的第273位氨基酸由精氨酸突變?yōu)榻M氨酸,即p53R273H)為研究對象,采用染色質免疫共沉淀結合芯片技術(ChIP-on-chip),全基因組范圍內鑒定p53R273H的靶基因。通過MEME-chip程序對ChIP-on-chip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到p53-R273H的潛在結合基序(binding motif)為GGCGG[CT]GGCGGCGGC[GT]GCGG[CG]。這個序列不同于野生型p53結合基序,而與Sp1的結合基序重疊。我們還對p53R273H的靶基因進行了基因組定位、基因注釋、KEGG信號通路分析、相互作用網絡構建等生物信息學分析,發(fā)現(xiàn)除了Y和21號染色體上的靶基因較少之外,p53R273H的靶基因幾乎在其它染色體上平均分布。p53R273H的靶基因主要是細胞周期以及增殖過程相關的基因,參與Wnt、TGF-beta和MAPK等信號通路。從我們構建的網絡連接圖來看,基因連接度較高的hub基因也主要是Wnt、TGF-beta和MAPK等信號通路中的基因。由于我們發(fā)現(xiàn)p53R273H的結合基序和Sp1的結合基序重疊,因此,我們推測p53R273H可能通過Sp1的介導調控基因轉錄,或者與Sp1共同調節(jié)基因轉錄。于是,我們用內源和外源的免疫共沉淀實驗檢測Sp1和p53R273H的相互作用,發(fā)現(xiàn)p53R273H和Sp1確實有相互作用。接下來,我們構建了Sp1的轉錄活性報告質粒(含有4個Sp1的結合序列),并分別和野生型p53以及p53R273H突變體的表達質粒共轉染,發(fā)現(xiàn)轉染p53R273H后熒光值顯著增加,并隨著轉染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在有Sp1存在的情況下熒光素酶活性比Sp1不存在的情況下熒光值高。而轉染野生型p53后熒光值下降。這些結果說明野生型p53抑制轉錄因子Sp1的活性,而p53-R273H突變體顯著增強轉錄因子Sp1的活性。以上結果說明,有可能p53R273H通過與Sp1相互作用,調控Wnt、TGF-beta和MAPK等信號通路中的關鍵基因,促進癌癥的發(fā)生發(fā)展。
【關鍵詞】:突變型p53 Sp1 轉錄調控 結合基序 染色質免疫共沉淀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30.2;Q78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9
  • 1.1 突變型p5310-14
  • 1.1.1 突變型p53簡介10-11
  • 1.1.2 突變型p53在癌癥發(fā)生中的作用11-14
  • 1.2 Sp1基因14-18
  • 1.2.1 Sp1簡介14-16
  • 1.2.2 Sp1在癌癥中的作用16-18
  • 1.3 本課題的研究意義18-19
  • 2 材料與方法19-29
  • 2.1 材料19-20
  • 2.1.1 細胞株和菌種19
  • 2.1.2 載體和工具酶19
  • 2.1.3 試劑盒19
  • 2.1.4 抗體19-20
  • 2.1.5 其它試劑20
  • 2.2 方法20-29
  • 2.2.1 質粒構建20-21
  • 2.2.2 CHIP-on-chip21-23
  • 2.2.3 細胞培養(yǎng)23-24
  • 2.2.4 免疫共沉淀24-25
  • 2.2.5 熒光素酶分析25-26
  • 2.2.6 p53R273H靶全基因組定位26
  • 2.2.7 基因注釋(Gene Ontology,GO)分析26-27
  • 2.2.8 基因作用網絡分析27-28
  • 2.2.9 Pathway分析方法28
  • 2.2.10 Peak附近區(qū)域序列提取及motif分析28-29
  • 3 結果與分析29-38
  • 3.1 ChIP-on-chip篩選p53R273H的靶基因29-30
  • 3.2 p53R273H靶基因的基因注釋(gene ontology,,GO)30-31
  • 3.3 p53R273H的靶基因的信號通路分析31-32
  • 3.4 p53R273H的靶基因的作用網絡分析32-34
  • 3.5 p53R273H的結合基序分析34-35
  • 3.6 p53R273H與Sp1的相互作用35-36
  • 3.7 p53R273H促進Sp1的轉錄活性36-38
  • 4 討論38-40
  • 參考文獻40-44
  • 附錄44-45
  • 致謝4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頤屏;經絳仙;;用秋水仙堿誘發(fā)的金霉菌異型細胞質基因突變型研究[J];微生物學報;1980年01期

2 宋友禮;;微生物突變型的篩選和應用[J];國外醫(yī)學.藥學分冊;1979年05期

3 梅鎮(zhèn)彤;突變型小鼠在學習記憶研究中的應用[J];動物學研究;2000年01期

4 郭學聰;解巖巖;徐衛(wèi);;黑腹果蠅野生型及其突變型染色體C-帶的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6年02期

5 呂建新,彭穎,孟哲峰;突變型人IL-18的腫瘤靶向性改造及真核表達[J];遺傳;2005年04期

6 蔣瑋瑩,杜傳書;云南傣族中所見的G6PD突變型[J];遺傳;1997年04期

7 姜嵐;姜文;張威;;新知識的突變型產生方式研究——基于尖點型突變理論的視角[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年20期

8 孫肖紅,徐大為,程露陽,郭亞春;溫度對突變型HPV16-L_1蛋白表達的影響[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9 巢麒敏,王文華,盛祖嘉;大腸桿菌的一株抗苯乙醇的外膜突變型ompD[J];遺傳學報;1986年02期

10 王魯建;孫麗梅;;肺癌組織中Cox-2和突變型P53蛋白與凋亡的相關性[J];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200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郭紀鋒;何丹;王磊;肖智權;嚴新翔;唐北沙;;突變型DJ-1蛋白對細胞線粒體功能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2 王鳳瑋;姚嬙;朱思偉;;突變型Axin2通過調控CyclinD1而促進細胞增生[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何丹;郭紀鋒;王磊;肖智權;嚴新翔;唐北沙;;突變型DJ-1蛋白對基因組表達譜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4 王光平;荊照政;齊振華;陳方平;;缺失突變型IκBα對HL-60細胞分化和凋亡作用的初步探討[A];第10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5 曹汐汐;徐t煷

本文編號:96241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96241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2c2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