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腫瘤論文 >

繼發(fā)性皮膚淋巴瘤的臨床和病理特點分析并文獻復習

發(fā)布時間:2017-08-09 13:16

  本文關鍵詞:繼發(fā)性皮膚淋巴瘤的臨床和病理特點分析并文獻復習


  更多相關文章: 非霍奇金淋巴瘤 繼發(fā)性皮膚淋巴瘤 臨床特點


【摘要】:[目的]惡性淋巴瘤是較常出現(xiàn)特異性和非特異性皮膚表現(xiàn)的惡性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而皮膚受累往往提示預后不良,但盡早明確診斷并治療,可提高生存率。本研究對于合并皮膚浸潤的淋巴瘤患者的臨床及病理特點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其臨床及病理特點,從而有助于提高對此類疾病的認識,為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提供臨床依據(jù)。[方法]1、回顧性分析17例繼發(fā)性皮膚淋巴瘤患者的一般臨床特點(年齡、性別、B癥狀、是否侵犯骨髓等)及病理特點。2、回顧性分析17例繼發(fā)性皮膚淋巴瘤患者的皮膚表現(xiàn)(斑塊、丘疹、破潰、結節(jié)、腫塊、脫屑、水皰、瘙癢等)。3、復習各類型繼發(fā)性皮膚淋巴瘤的臨床和病理學特點。[結果]1、17例患者臨床表現(xiàn)分析:男11例,女6例,年齡26-76歲,中位年齡53歲。就診時臨床表現(xiàn):B癥狀8例(47.1%);8例發(fā)現(xiàn)骨髓侵犯(47.1%),其中有1例淋巴瘤白血。籈COG評分≥2分者3例(17.6%);合并貧血5例(29.4%),合并血小板減少5例(29.4%),合并白細胞降低5例(29.4%);合并白蛋白降低9例(52.9%),合并LDH升高10例(58.8%)。2、皮膚累及情況:為首發(fā)癥狀者14例,有3例為復發(fā)時出現(xiàn);皮膚累及位置:頭面、頸部10例(58.8%),四肢10例(58.8%),軀干13例(76.5%);皮損的性狀:紅斑、斑塊10例(58.8%),丘疹10例(58.8%),色素沉著1例(5.9%),伴瘙癢6例(35.3%),皮下結節(jié)2例(11.8%),脫屑2例(11.8%),腫物3例(17.6%),破潰1例(5.9%)。最常見的皮膚累及部位為軀干,占全部病例的76.5%,最常見的皮損性狀為紅斑、斑塊和丘疹。3、病理分型:有7例經皮膚活檢確診,有9例同時行淋巴結活檢,有1例行肝穿活檢確診。B細胞表型6例(35.3%),T細胞表型11例(64.7%),其中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3例(17.6%),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1例(5.9%),套細胞淋巴瘤2例(11.8%),外周T細胞淋巴瘤7例(41.2%)血管免疫母T細胞淋巴瘤2例(11.8%),NK/T細胞淋巴瘤1例(5.9%),間變大細胞淋巴瘤1例(5.9%)。最常見的病理類型是外周T細胞淋巴瘤,其次是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4、本組病例中Ⅱ期患者2例(11.8%),Ⅳ期患者15例(88.2%);IPI評分≥3分者10例(58.8%);中位OS為9 (95%CI3.6-14.4)個月。[結論]1、17例患者臨床資料分析表明:①繼發(fā)性皮膚淋巴瘤多見于T細胞淋巴瘤;②皮膚浸潤可為淋巴瘤的首發(fā)癥狀;③繼發(fā)性皮膚淋巴瘤的臨床表現(xiàn)無特異性,全面的病史采集、查體及輔助檢查有助于早期發(fā)現(xiàn)淋巴瘤,病理檢查是唯一的確診手段,應及早施行。2.臨床上如遇有皮膚結節(jié)、腫塊、潰瘍、頑固性濕疹、癢疹、蕁麻疹或者皮疹久治不愈,反復發(fā)作的患者,特別是伴有發(fā)熱、淋巴結和肝脾大的患者,應詳細進行全面體格檢查,并及時行皮膚病理活檢。3.結合文獻復習和本組病例得出:合并皮膚浸潤的淋巴瘤分期晚、IPI評分高,生存期短,可能預后較差。
【關鍵詞】:非霍奇金淋巴瘤 繼發(fā)性皮膚淋巴瘤 臨床特點
【學位授予單位】:昆明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39.5
【目錄】:
  • 縮略詞表(以字母順序排列)5-6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0
  • 前言10-12
  • 材料與方法12-13
  • 結果13-18
  • 討論18-24
  • 結論24-25
  • 參考文獻25-29
  • 綜述29-37
  • 參考文獻34-37
  • 攻讀學位期間獲得的學術成果37-38
  • 致謝3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才勇,刁慶春;皮膚淋巴瘤14例臨床分析[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2年01期

2 邱丙森;原發(fā)性皮膚淋巴瘤的概念和爭議[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3年05期

3 周愛萍,石遠凱,馮奉儀,周立強,何小慧,王奇璐,孫燕;43例原發(fā)性皮膚淋巴瘤臨床分析[J];癌癥進展;2004年04期

4 李新功;溫黎;王東關;;皮膚淋巴瘤分類的進展[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7年12期

5 吉蘅山;朱虹;胡裕效;;原發(fā)性皮膚淋巴瘤~(18)F-FDG PET/CT顯像分析[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09年05期

6 王琳;;皮膚淋巴瘤新分類的必要性和特點[J];皮膚病與性病;2009年02期

7 劉永生,趙娟,鄒銘西;T抑制淋巴細胞為主的皮膚淋巴瘤一例[J];中華皮膚科雜志;1994年04期

8 紀小龍,邱丙森,李維華;皮膚淋巴瘤的新分類[J];診斷病理學雜志;1999年01期

9 邱丙森;皮膚淋巴瘤 第一講 向表皮性皮膚T細胞淋巴瘤的分期和預后[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2年01期

10 邱丙森;皮膚淋巴瘤 第二講 向表皮性皮膚T細胞淋巴瘤的按分期治療[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方紅;;皮膚淋巴瘤的皮損表現(xiàn)[A];華東六省一市第八次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2 李瑩;鄭捷;;相同的皮膚淋巴瘤,不同的治療,不同的預后[A];2006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3 李瑩;鄭捷;;相同的皮膚淋巴瘤,不同的治療,不同的預后[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王平;孫焱;沈宏;許愛娥;;原發(fā)性CD56+皮膚淋巴瘤:附3例報告[A];華東六省一市第八次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5 王淼淼;呂雪蓮;張曉利;李筱芳;徐秀蓮;胡素泉;沈永年;劉維達;;皮膚淋巴瘤合并茄病鐮刀菌感染1例[A];2009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6 Liu Jie;Marven El Osta;Caroline Truntzer;Delphine Pecqueur;Tony Petrella;Patrick Ducoroy;;MALDI質譜成像技術用于皮膚T細胞淋巴瘤疾病標記物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八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2年

7 曹雙林;;全身丘疹、結節(jié)1例[A];華東六省一市第八次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彤;繼發(fā)性皮膚淋巴瘤的臨床和病理特點分析并文獻復習[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6年

2 王艷;皮膚淋巴瘤兩例病例報道[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9年

3 于欣;皮膚淋巴瘤的亞型分布及蕈樣肉芽腫分子標志物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4 陳建芳;皮膚淋巴瘤的病理分型及與EB病毒感染的關系[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5年

,

本文編號:64546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64546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c8a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