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腫瘤論文 >

骨肉瘤新輔助化療療效評估系統(tǒng)的近期臨床效果觀察

發(fā)布時間:2017-07-18 03:15

  本文關鍵詞:骨肉瘤新輔助化療療效評估系統(tǒng)的近期臨床效果觀察


  更多相關文章: 骨肉瘤 新輔助化療 效果評價 腫瘤壞死率 預后


【摘要】:目的 探討肢體骨肉瘤新輔助化療的療效評估系統(tǒng)的近期臨床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科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并進行新輔助化療療效評估的且隨訪資料完整的36肢體骨肉瘤患者資料。對確診為骨肉瘤的患者先進行新輔助化療,化療后利用我科自行設計的新輔助化療評估系統(tǒng)進行打分,根據(jù)打分結果判斷新輔助化療的效果;熀筮M行手術,采取腫瘤標本進行病理分析并計算腫瘤壞死率。術后進行輔助化療4-6周期,并進行隨訪。根據(jù)以上資料,通過不同統(tǒng)計學方法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從而對該新輔助化療評估系統(tǒng)進行近期的臨床效果觀察。結果 共有36例患者納入研究。術后隨訪13-27月,平均20.5月。其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男女比例約1.8:1,發(fā)病年齡平均18歲;股骨遠端是最為好發(fā)的部位,其次是脛骨近端和肱骨近端,比例約為3.75:2.5:1;根據(jù)Enneking分期標準,ⅡA期患者3例(8.3%),ⅡB期患者26例(72.2%),Ⅲ期患者7例(19.4%);新輔助化療效果評分30分以上(既化療效果好)的22人(61.1%),化療效果不佳14人(38.9%);手術方式中28例患者保肢治療,8例患者截肢,保肢率為77.8%;術后標本制片并計算化療后腫瘤壞死率,腫瘤壞死率≥90%的12例(33.3%),90%的24例(66.7%)。采用Fisher精確檢驗,對腫瘤的局部復發(fā)和遠處轉移進行了對比,得出不同的手術方式(p=1)、新輔助化療評分的高低(p=0.683)以及腫瘤壞死率的高低(p=0.224)對局部復發(fā)均沒有顯著差異;得出不同的手術方式(p=0.422)對腫瘤是否發(fā)生遠處轉移并沒有顯著差異,而新輔助化療評分≥30分的患者的遠處轉移率較評分小于30分的患者有降低的趨勢(p=0.011)。同時,化療后腫瘤壞死率≥90%的患者的遠處轉移率較小于90%的患者有降低的趨勢(p=0.025)。根據(jù)logistic回歸結果OR=1.318,CI=(1.067,1.629),P=0.011以及直線相關的結果r=0.548,P=0.001均說明新輔助化療評分和腫瘤壞死率呈正相關,即評分越高,化療效果越好。對影響評分的因素構建廣義多元線性模型,得出只有腫瘤分期對評分有影響。就新輔助化療評分對手術方式、局部復發(fā)和遠處轉移的影響做t檢驗,得到評分可能對手術方式(t=3.34,p=0.002)和遠處轉移(t=3.72,p=0.001)做出預測,而對腫瘤局部復發(fā)不能做出良好預測(t=1.43,p=0.162)。結論 新輔助化療效果評估系統(tǒng)對骨肉瘤患者化療效果的判定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通過對患者化療后臨床、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進行評分,可量化化療效果,并且評分和腫瘤壞死率呈正相關。術前通過評分可以良好的判斷骨肉瘤患者的新輔助化療效果,并且可以對其手術的方式和是否發(fā)生轉移進行一定的預判,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和推廣價值。但尚缺少對每個評價指標權重的統(tǒng)計學分析,仍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
【關鍵詞】:骨肉瘤 新輔助化療 效果評價 腫瘤壞死率 預后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38.1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前言12-14
  • 1、材料和方法14-34
  • 1.1、臨床資料14-15
  • 1.2、診斷方法15-17
  • 1.3、治療經(jīng)過17-20
  • 1.4、化療效果評估系統(tǒng)的建立20-32
  • 1.5、腫瘤壞死率32-33
  • 1.6、統(tǒng)計學方法33-34
  • 2、結果34-52
  • 2.1、流行病學特點34-35
  • 2.2、腫瘤相關因素35-41
  • 2.3、疾病轉歸41-45
  • 2.4、新輔助化療效果評分和腫瘤壞死率的關系45-48
  • 2.5、影響新輔助化療效果評分的多因素分析48-49
  • 2.6、新輔助化療評分評分對手術方式、腫瘤局部復發(fā)、遠處轉移的關系49-52
  • 3、討論52-57
  • 3.1、國內外骨肉瘤新輔助化療效果評價現(xiàn)狀52-54
  • 3.2、該新輔助化療效果評價效果的優(yōu)點54-56
  • 3.3、該新輔助化療效果評價效果的不足56-57
  • 4、結論57-58
  • 參考文獻58-64
  • 綜述64-77
  • 參考文獻70-77
  • 致謝77-79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已發(fā)表或錄用的論文7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柯君;;什么是新輔助化療[J];上海醫(yī)藥;2012年08期

2 管衛(wèi)華,龍英,郁寶銘;新輔助化療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腫瘤學分冊);2001年03期

3 高偉生;夢鵬飛;陳剛;;Ⅲ期非小細胞肺癌新輔助化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學文摘(腫瘤學);2002年04期

4 王懷碧;幾種惡性腫瘤新輔助化療進展[J];重慶醫(yī)學;2003年05期

5 張學憲,梁慶正,吳曉明;新輔助化療治療Ⅲ期非小細胞肺癌62例報告[J];中國肺癌雜志;2003年04期

6 李堅,俞力超,王蓉芳,吳建農(nóng),丁明,張德厚;新輔助化療對Ⅲ期非小細胞肺癌病理改變的作用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肺癌雜志;2003年05期

7 鄒強;局部進展期乳腺癌的新輔助化療長期效果[J];國外醫(yī)學.外科學分冊;2003年02期

8 王深明,張國淳,吳惠茜,黃雪玲,朱彩霞;新輔助化療對局部進展期乳腺癌的臨床療效以及細胞和血管組織學的影響[J];嶺南現(xiàn)代臨床外科;2003年04期

9 張曉明;Ⅲ期可手術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的近期和遠期效果[J];實用癌癥雜志;2004年03期

10 彭忠民,陳景寒,王濰博,王曉航;新輔助化療加手術對Ⅲ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2004年1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忠民;劉奇;;新輔助化療對Ⅲ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預后的影響[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顧雅佳;馮曉源;邱龍華;彭衛(wèi)軍;楊文濤;費菲;陳燦敏;唐峰;毛健;邵志敏;;磁共振彌散對局部進展期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評價的初步研究[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王蓓;傅健飛;洪中武;;104例局部晚期乳癌新輔助化療的臨床觀察[A];腫瘤化學治療新進展學習班資料匯編[C];2007年

4 張秋月;孟化;;新輔助化療與輔助化療在治療可切除的進展期胃癌中的生存分析[A];第9屆全國胃癌學術會議暨第二屆陽光長城腫瘤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4年

5 鄭建華;;新輔助化療在婦科腫瘤中的應用[A];東北三省第四屆婦產(chǎn)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6 馬丁;;宮頸癌新輔助化療[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chǎn)科學術會議婦科腫瘤會場(婦科腫瘤學組、婦科病理學組)論文匯編[C];2012年

7 唐美潔;;老年晚期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的臨床護理與探討[A];2011年老年護理安全管理學術交流會暨高級研修班論文集[C];2011年

8 張文瑩;孫曉文;;1例乳腺癌新輔助化療誘發(fā)糖尿病的術后護理體會[A];“河南省腫瘤專科護士職業(yè)安全防護及新技術交流”學術會論文集[C];2011年

9 莫慶玉;;乳腺癌新輔助化療100例的觀察及護理[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腫瘤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10 彭忠民;劉奇;;耐藥相關基因表達對Ⅲ期非小細胞肺癌新輔助化療的臨床預測[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志平;輔助治療和新輔助化療具有重要作用[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2 宋奇思;治實體瘤先用新輔助化療[N];健康報;2007年

3 北京同仁醫(yī)院外科主任醫(yī)師 肖暉 李新萍整理;新輔助化療為乳癌患者贏得手術機會[N];健康報;2009年

4 駐京記者 賈巖;NC動搖NSCLC輔助化療地位[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0年

5 崔大濤;新輔助化療——重塑乳腺癌治療模式[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6 ;可手術NSCLC的化療及其爭議[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7 李新萍;新輔助化療為晚期乳腺癌患者帶來手術機會[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8 王杰軍 許青;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發(fā)展概要[N];科技日報;2001年

9 吳志;新輔助化療+靶向治療“狙擊”乳腺癌[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10 ;惡性胸膜間皮瘤行胸膜外肺切除術后:可否實施新輔助化療[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廣超;新輔助化療方案對乳腺癌生物學因子的影響[D];山東大學;2015年

2 李雄;宮頸癌新輔助化療敏感性預測因素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3 張帥;加速分割調強適形放療在鼻咽癌中的臨床應用與新輔助化療的研究及探討[D];山東大學;2016年

4 朱聞捷;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相關因素的探索及療效預測模型的建立[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6年

5 汪令成;新輔助化療對不同分子亞型晚期乳腺癌的療效和預后的臨床研究[D];武漢大學;2015年

6 陳燦銘;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7 陳盛;乳腺癌新輔助化療后殘留腫瘤自噬及其與患者預后的相關性[D];復旦大學;2012年

8 何海飛;蛋白質指紋圖譜在乳腺癌個體化新輔助化療中的應用[D];浙江大學;2011年

9 尹波;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的MRI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10 汪曉紅;磁共振功能成像評價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的臨床應用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賈巍;乳腺癌ET方案新輔助化療前后分子生物學指標變化的分析[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桑蝶;Ki67與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及新輔助化療療效的相關性[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5年

3 陳萌;乳腺癌新輔助化療前后Ki-67變化的臨床意義[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陳航航;FOXP3~+Tregs對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效果的預測價值[D];鄭州大學;2015年

5 張子敬;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的病理學指標及動態(tài)增強核磁共振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6 王青;多通路基因檢測用于預測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6年

7 楊帆;乳腺癌新輔助化療前后生物學因子表達變化的臨床研究[D];甘肅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8 徐志遠;腫瘤標記物在胃癌新輔助化療療效評估中的價值[D];青海大學;2016年

9 王小東;彩色多普勒超聲及超聲造影在評估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中的價值[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10 蘇玉帶;新輔助化療影響局部晚期宮頸癌預后的Meta分析[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

本文編號:55580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55580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dd4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