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防護治療方案聯(lián)合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臨床研究
本文選題:非小細胞肺癌 + 中藥防護治療方案; 參考:《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7年08期
【摘要】:目的:觀察中藥防護治療方案聯(lián)合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方法:將80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均接受NCCN指南標準連續(xù)化療2個周期(21d為1個周期),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中藥防護治療方案(口服中藥湯劑+口服中成藥+靜脈滴注中藥注射劑),2個周期后觀察兩組的瘤體客觀療效、生活質量、不良反應和機體免疫功能。結果:治療組與對照組瘤體客觀療效有效率分別為38.9%和33.3%,治療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但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組在提高生活質量、減輕化療不良反應、改善機體免疫力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1,P0.05)。結論: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采用中藥防護治療方案聯(lián)合化療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單純化療,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NCCN standard continuous chemotherapy for 2 cycles and 21 days as one cyc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phylaxi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oral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decoction, or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intravenous drip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phylaxi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2 cycles, the objectiv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Quality of life, adverse reactions and immune function.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38.9% and 33.33.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improvement of body immunity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1 and P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hemotherapy alone,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
【作者單位】: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湖南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腫瘤科;
【基金】: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藥行業(yè)科研專項(No.201307006)~~
【分類號】:R73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陳昌明;張永慧;林麗珠;;中藥聯(lián)合吉非替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tǒng)評價[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5年11期
2 楊煊;;復方苦參注射液對乳腺癌化療毒副作用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年05期
3 齊慶彬;;復方苦參注射液對肺癌輔助化療價值[J];河北醫(yī)藥;2012年23期
4 馮勤梅;狄文;;化療對腫瘤免疫功能影響的研究進展[J];國際婦產(chǎn)科學雜志;2009年06期
5 李杰,林洪生,孫桂芝;中醫(yī)藥治療腫瘤研究現(xiàn)狀的反思及展望[J];中醫(yī)藥學刊;2005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容容;王其美;趙曄;蔣益蘭;;中藥防護治療方案聯(lián)合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臨床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7年08期
2 許賀娟;;苦參注射液聯(lián)合化療治療乳腺癌術后患者的臨床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7年08期
3 鄭蕾;何昊;方怡;申旭霽;張彥;;木鱉子抗腫瘤有效作用部位篩選及作用機制探討[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7年09期
4 楊萬全;王懇;王紅;焦慶f ;李婕婷;;消癌平注射液聯(lián)合吉非替尼治療晚期肺腺癌的療效[J];武漢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6年05期
5 黃金圣;;中藥肺癌方輔治痰瘀阻肺型晚期肺癌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年23期
6 張慧賢;任連軍;楊澤鋒;;潤肺調理湯聯(lián)合EP化療方案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J];四川中醫(yī);2016年08期
7 司馬義力·買買提尼牙孜;艾秀清;朱相露;王義海;木妮熱·木沙江;;乳腺癌術后放療聯(lián)合復方苦參注射液治療對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2016年14期
8 于淑林;朱曉燕;劉魯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老年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新進展[J];老年醫(yī)學與保健;2016年03期
9 華貴新;;中醫(yī)腫瘤治療方法學探討[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6年04期
10 張敬偉;段冬梅;任中海;;苦參注射液聯(lián)合GP方案對非小細胞肺癌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5年23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迎麗;王軍;;中醫(yī)辨證結合吉非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4年01期
2 周儉;葛信國;陳曉霞;楊迪;;扶正消疹方聯(lián)合吉非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41例臨床研究[J];世界臨床藥物;2013年11期
3 靳寶輝;隋華;李琦;;扶正中藥逆轉腫瘤多藥耐藥的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3年08期
4 林奕堂;;中醫(yī)藥配合分子靶向藥物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3年10期
5 梁慧;王云啟;李玉明;周瓊;章慧;;中醫(yī)辨證施治聯(lián)合吉非替尼治療晚期肺腺癌30例療效觀察[J];國際中醫(yī)中藥雜志;2012年06期
6 鮑嬌琳;陸金健;陳修平;王一濤;;苦參堿與氧化苦參堿抗腫瘤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12年03期
7 黃焰;劉峰林;;補肺定喘方聯(lián)合吉非替尼治療晚期肺腺癌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年35期
8 陳四明;謝輝;蔣益蘭;李輝;;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晚期肺腺癌32例療效觀察[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1年06期
9 曹軍;劉洪強;何陽;夏寧;張洪磊;;TACE聯(lián)合復方苦參注射液治療原發(fā)性肝癌臨床分析[J];河北醫(yī)藥;2011年18期
10 王曉紅;李義慧;楊俊泉;張瑞娟;王建功;胡萬寧;;復方苦參注射液對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的療效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年2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運龍,郭昭揚,張云興,許賢榮;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在人非小細胞肺癌中表達的臨床研究[J];中華腫瘤雜志;2000年05期
2 王繼營,高珊,崔黎,黃麗春,宋立友;“雙異”聯(lián)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37例[J];中國肺癌雜志;2000年02期
3 田靜,李蓓蘭;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化療:一種新趨勢[J];中國肺癌雜志;2000年05期
4 張世雯,周清華;不同的分割方案與化療聯(lián)合治療非小細胞肺癌[J];中國肺癌雜志;2000年05期
5 胡發(fā)明,華波;血清白介素-10水平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的一項預后因素[J];國外醫(yī)學(內科學分冊);2000年11期
6 于亮,王梅,張燦灼;微血管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7 張利偉,劉樹秋,陳海英,萬錦華;立體定向適形放療配合常規(guī)放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近期療效分析[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01年05期
8 王肇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解救化療[J];腫瘤研究與臨床;2001年01期
9 朱堯武,楊宇飛;非小細胞肺癌的術后輔助治療[J];中國臨床醫(yī)生;2001年12期
10 施敏驊,胡筠珠,胡華成;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細胞間粘附分子-1的水平及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新民;唐蜜;李代強;;磷酸化酪氨酸蛋白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及其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2 胡旭東;楊國仁;霍宗偉;方永存;陳鳴陸;;~(99m)Tc-MIBI SPECT顯像觀察非小細胞肺癌多藥耐藥的研究[A];首屆全國腫瘤核醫(yī)學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秦慶亮;熊海健;王愛;邊海蓉;盧振國;楊培英;朱斌耀;王蕓;;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放療后復發(fā)非小細胞肺癌[A];2007第六屆全國放射腫瘤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馮耘;萬歡英;高蓓莉;項軼;劉嘉琳;;血管緊張素轉換酶二在非小細胞肺癌腫瘤生長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五屆全國胸部腫瘤及內窺鏡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5 ;非小細胞肺癌術后輔助治療及一線治療[A];天津市抗癌協(xié)會肺癌專業(yè)委員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蔣峰;許林;史美祺;;1560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多因素預后分析[A];第13屆全國肺癌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7 張華;;術前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比值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預后的影響[A];第13屆全國肺癌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8 王子平;;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思考[A];第三屆中國腫瘤內科大會教育集暨論文集[C];2009年
9 張沂平;;非小細胞肺癌個體化化療[A];2009年浙江省腫瘤學術年會暨腫瘤診治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9年
10 劉嘉湘;施志明;李和根;徐振曄;朱晏偉;趙麗紅;高虹;劉苓霜;朱惠蓉;張暉;;益肺抗瘤飲治療271例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觀察[A];中醫(yī)藥優(yōu)秀論文選(下)[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李穎;特羅凱對中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效果佳[N];科技日報;2007年
2 曉白;非小細胞肺癌研究獲重大進展[N];人民日報;2008年
3 辛勇 張先穩(wěn);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進展[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4 上海長海醫(yī)院呼吸科 夏陽 整理 邱志濤;非小細胞肺癌放虎歸山還是乘勝追擊[N];健康報;2013年
5 記者 王丹;新研究揭示炎癥促非小細胞肺癌發(fā)生機制[N];健康報;2014年
6 記者 李穎;凱美納成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優(yōu)選方案[N];科技日報;2014年
7 白京麗;非小細胞肺癌最佳治療方案[N];中國醫(yī)藥報;2000年
8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在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中的作用[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5年
9 鄭穎t,
本文編號:20492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2049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