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吉奧對比卡培他濱治療蒽環(huán)或紫杉類耐藥的晚期乳腺癌多中心臨床研究
本文選題:進展期乳腺癌 + 蒽環(huán)或紫杉類耐藥; 參考:《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摘要】:目的:通過比較替吉奧及卡培他濱治療蒽環(huán)或紫杉類耐藥的進展期乳腺癌(advanced breast cancer,ABC)患者的近期療效及毒副反應,探討ABC患者的生存分析和影響患者生存的因素,為臨床治療蒽環(huán)或紫杉類耐藥的ABC患者,優(yōu)化選擇化療方案提供依據。方法:1本研究收集2012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河北省12個診療中心的154例有明確病理學診斷的ABC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分為兩組:替吉奧組(A組)和卡培他濱組(B組),兩組分別給予單藥或聯合三代化療藥物。應用2-3周期后,根據RECIST v1.1實體瘤近期療效評價標準行療效評價(治療1周期后局部明顯進展患者也可納入),比較兩組間的客觀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無進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vrvival,PFS)。同時根據年齡、有無慢性病(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靜脈血栓栓塞)、腫物大小、ER/PR狀態(tài)、HER-2狀態(tài)、淋巴結轉移數、器官轉移數目、有無腦轉移、分子分型、治療時機等幾方面進行分層分析,從而了解影響藥物療效及患者生存的因素。根據WHO化療毒副反應分級標準對病例進行統(tǒng)計,對兩組進行包括血液學毒性、肝腎毒性、心臟毒性、手足綜合征等在內的毒副作用情況比較,了解兩組毒副作用的差異。2通過電話隨訪、收集住院或門診復查病例進行隨訪。隨訪截止日期為2014年12月31日。患者入組時間為研究起點,終點為最近一次隨訪時間、失訪、患者死亡時間。通過隨訪統(tǒng)計病例的PFS及1年生存率,分析不同化療方案對患者預后的影響。3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比較患者不同治療組間不同因素構成比、兩組間藥物療效、藥物不良反應均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患者無進展生存期及總生存采用Kaplan-Meier曲線描述,Log-Rank檢驗比較兩組患者的生存率;通過Cox回歸分析研究因素對患者生存的影響。所得數據以P值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本研究共入組154例ABC患者,其中A組70例,B組84例。入組患者既往均接受過蒽環(huán)或紫杉類藥物治療。154例患者中8人失訪,隨訪率:94.8%,隨訪時間:1-58個月(中位隨訪時間19個月)。除淋巴結數目(P=0.001)及腫物大小(P=0.032)存在差異外,兩組患者在年齡、ER/PR狀態(tài)、分子分型、轉移數目、轉移部位、治療時機、單藥或聯合治療等基本臨床特征方面均衡性較好。A組患者中接受化療周期為1-23周期,中位化療周期為4周期,其ORR為31.4%,DCR為74.3%;B組中接受化療周期為1-40周期,中位化療周期為6周期,其ORR為28.6%,DCR為83.3%。兩組間ORR、DCR未見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值分別為0.726和0.231)。組間進行單藥或聯合三代化療藥物比較,結果顯示卡培他濱單藥的DCR高于替吉奧單藥治療,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94.4%vs 64.0%,P=0.028),余結果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對于組內聯合不同三代化療藥物進行亞組分析,結果顯示紫杉醇類+替吉奧ORR優(yōu)于單藥替吉奧(P=0.001),其余均未見明顯差異(P0.05)。兩組中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為消化道反應和骨髓抑制,且以輕中度為主。A組與B組消化道反應的發(fā)生率分別為68.6%vs 54.8%(P=0.098),二者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兩組間貧血發(fā)生率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14.3%vs 36.9%,P=0.002);但二者白細胞減低、粒細胞減低及血小板減低的發(fā)生率未見統(tǒng)計學差異(P0.05)。A組的手足綜合征的發(fā)生率低于B組,但二者無統(tǒng)計學差異(0%vs 4.8%,P=0.126)。A組中位PFS為7.5個月(95%CI 4.4-10.6個月),B組為8.9個月(95%CI 7.3-10.5個月),二者無統(tǒng)計學差異(Log-Rank?2=0.641,P=0.423)。A組與B組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別為81.43%和66.67%,可見A組1年生存率高于B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5.575,P=0.020)。對患者淋巴結數目、分子分型、治療時機、聯合不同三代化療藥物等進行亞組分析顯示未見明顯差異。結合上述生存分析,對154例ABC患者進行Cox回歸單因素分析,ER/PR狀態(tài)(HR=0.636,95%CI 0.466-0.868,P=0.004)、腫物大小(HR=1.211,95%CI 1.008-1.454,P=0.041)、分子分型(HR=1.158,95%CI 1.003-1.338,P=0.046)是此研究中患者PFS的重要影響因素。ER/PR陽性、腫物較小、Luminal A型患者PFS較長,且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有無慢性病、HER-2狀態(tài)、淋巴結數目、轉移數目、轉移部位、有無腦轉移、治療時機等因素對患者PFS無顯著影響。Cox回歸多因素分析顯示僅ER/PR狀態(tài)對于患者的PFS有顯著影響(HR=0.636,95%CI 0.466-0.868,P=0.004)。分層分析結果顯示伴有慢性病患者,B組較A組中位PFS延長9.6個月(6.5 vs 16.1個月,P=0.045),且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對于三線治療患者A組中位PFS為5.9個月,B組未達到中位PFS,但是結果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47)。對于存在腦轉移患者A組與B組均為達到中位PFS,但是存在延長趨勢(P=0.090)。但是ER/PR狀態(tài)、HER-2狀態(tài)、淋巴結數目、分子分型、轉移部位、轉移數目均為觀察到對于患者PFS的影響(P0.05)。結論:1替吉奧治療蒽環(huán)或紫杉類耐藥的ABC患者,較卡培他濱組具有較高的ORR趨勢,但是卡培他濱組DCR高于替吉奧組患者。2替吉奧組中位PFS為7.5個月,而卡培他濱組中位PFS為8.9個月,但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3替吉奧組毒副作用主要為輕中度的消化道反應和骨髓抑制,且除消化道反應外替吉奧組均較卡培他濱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因此,對于蒽環(huán)或紫杉類耐藥的ABC患者,替吉奧的近期療效及安全性較卡培他濱組均無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可作為一種治療選擇在臨床中推廣應用。4對于ER/PR陽性、腫物小、Luminal A型患者的PFS較好。但是,進行多因素分析后結果顯示僅ER/PR狀態(tài)為患者的獨立預后因素。而腫物大小、分子分型、有無慢性病、轉移灶數目、有無腦轉、治療時機等因素則無影響。
[Abstract]:Objective : To compare the recent curative effect and toxic side effects of tigiool and capperin in the treatment of anthracycline or taxoid - resistant advanced breast cancer ( ABC ) patients . The clinical case data of 154 patients with ABC who have been diagnosed with definite patholog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 tigiool group ( group A ) and capabiosis group ( group B ) . The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 DRs ) , disease control rate ( DCR ) and progression - free survival ( Progression Free Svrvival , PFS )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 1 - 58 months ( median follow - up time : 94 . 8 % ) , and follow - up time : 1 - 58 months ( median follow - up time : 19 months )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 = 0 . 05 )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 = 0 . 05 ) . Median PFS in group A was 7.5 months ( 95 % CI 4.4 - 10.6 months ) and Group B was 8.9 months ( 95 % CI 7.3 - 10.5 months ) , with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 Log - Rank ? 2 = 0.641 , P = 0.423 ) . The 1 - year survival rate of group A and group B was 81.4 % and 66.67 % , respectively . The 1 - year survival rate in group A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 ,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 2 = 5.575 , P = 0.020 )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s , molecular typing , timing of treatment and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three - generation chemotherapeutic drugs .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bove - mentioned survival analysis , 154 patients with ABC were analyzed by Cox regression single factor , ER / PR status ( HR = 0.636 , 95 % CI 0.466 - 0.868 , P = 0.004 ) , tumor size ( HR = 1.211 , 95 % CI 1.008 - 1.454 , P = 0.041 ) , molecular typing ( HR = 1.158 , 95 % CI 1.003 - 1.338 , P = 0.046 )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FS in group A and group B was longer 9.6 months ( 6.5 vs 16.1 months , P = 0.045 ) , bu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 = 0.047 ) .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37.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春顏;劉麗波;譚愛萍;;替吉奧的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的研究發(fā)展[J];中外醫(yī)療;2012年13期
2 王思亮;張振勇;胡天玉;吳榮;;口服替吉奧聯合三維適型放療治療局部進展期胰腺癌的近期療效觀察[J];現代腫瘤醫(yī)學;2012年11期
3 魯靜;劉振杰;;替吉奧聯合三維適形放射治療消化道惡性腫瘤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年12期
4 謝岳云;余奕琿;劉衛(wèi)明;馮亞琳;田秀榮;;替吉奧膠囊姑息治療晚期惡性腫瘤的臨床研究[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13年03期
5 關翠娥;;替吉奧治療晚期胃癌30例護理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年28期
6 胡宗濤;呂東來;王崇;劉美琴;;伽瑪刀聯合替吉奧治療腹腔淋巴結轉移癌近期療效觀察[J];安徽醫(yī)藥;2012年12期
7 劉孟興;;長期應用替吉奧對轉氨酶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年22期
8 管靈素;;替吉奧單藥治療晚期消化系統(tǒng)腫瘤的護理[J];醫(yī)學信息(上旬刊);2011年08期
9 楊學娟;;替吉奧膠囊治療晚期惡性腫瘤不良反應的觀察與處理[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年23期
10 張美瓊;;替吉奧膠囊致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1例[J];中南藥學;201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李燕;;替吉奧治療晚期胃癌不良反應的觀察與護理[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腫瘤護理新進展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2 冉利華;;替吉奧治療胃癌的常見不良反應及其護理[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腫瘤護理新進展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3 黃捍群;;口服替吉奧致糜漫性消化道糜爛、Ⅳ°骨髓抑制、尿崩癥一例[A];第八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災害急救危重病醫(yī)學學術會議暨創(chuàng)傷膿毒癥、中毒救治新進展推廣學習班、災害醫(yī)學研究進展高級研討班論文匯編[C];2012年
4 王濤;張慎鋒;;替吉奧同步三維適形放療治療老年非小細胞肺癌療效及安全性分析[A];第八屆全國癌癥康復與姑息醫(yī)學大會論文匯編[C];2012年
5 鐘瓊;;進展期胃癌術后調強放療加同期口服替吉奧膠囊化療的臨床療效評價及毒性分析[A];首屆浙贛兩省腫瘤研究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2年
6 龔敏勇;徐歡;段訓凰;曾靈芝;;伊立替康/替吉奧化療聯合同期放療治療復發(fā)直腸癌的臨床觀察[A];中國腫瘤內科進展 中國腫瘤醫(yī)師教育(2014)[C];2014年
7 鄭琳;黎海亮;郭晨陽;肖金成;程洪濤;胡鴻濤;宗登偉;余樸;;應用FOLFOX方案TACE并留管灌注聯合替吉奧治療胃癌術后肝轉移的臨床療效評價[A];第九屆中國腫瘤微創(chuàng)治療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俊 邢海英;吉奧:出戰(zhàn)意大利車展[N];人民政協報;2006年
2 萬州邋小波;標識,引發(fā)中德企業(yè)幾度訴訟[N];常州日報;2007年
3 王婭莉;吉奧商道行萬里[N];中國質量報;2008年
4 邢海英;吉奧:品牌修煉再上層樓[N];人民政協報;2008年
5 錢立平;“吉奧”品牌修煉再創(chuàng)新榮譽[N];臺州日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丁楊;吉奧殺回國內指望農村成全[N];經濟觀察報;2009年
7 劉國杰;吉奧文化給員工帶來精彩生活[N];中國現代企業(yè)報;2009年
8 本報實習記者 宋家婷;吉奧寄望“帥豹”提升品牌[N];中國商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魏黎明;廣汽吉奧半年磨合路[N];經濟觀察報;2011年
10 記者 楊鳴;廣汽吉奧總部遷至杭州蕭山[N];杭州日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圓圓;替吉奧對比卡培他濱治療蒽環(huán)或紫杉類耐藥的晚期乳腺癌多中心臨床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王明;替吉奧聯合三維適形調強技術術前同步放化療治療直腸癌的臨床觀察[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傅敏;替吉奧片人體生物等效性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4 蔣可心;替吉奧聯合放療治療術后局部復發(fā)直腸癌近期療效觀察[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2年
5 孟翠翠;塞來昔布對替吉奧抑制胃癌細胞惡性生物學行為的協同增敏作用及機制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3年
6 陳賽賽;替吉奧治療三線及以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3年
7 王楠;替吉奧聯合依托泊苷對乳腺癌細胞MCF-7的體外抑制作用研究[D];鄭州大學;2013年
8 許春生;順鉑聯合替吉奧對胃癌MGC-803細胞株抗腫瘤作用的研究[D];延邊大學;2012年
9 王文君;替吉奧與腸道微生態(tài)失衡之間的關系以及益生菌對失衡的修復作用[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4年
10 張國軍;bFGF單抗聯合替吉奧S-1對Lewis肺癌抑制作用的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8706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1870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