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細胞肺癌新輔助治療聯(lián)合外科治療的進展
本文選題:肺腫瘤 切入點:新輔助治療 出處:《中國肺癌雜志》2017年05期
【摘要】:肺癌是世界范圍內(nèi)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對于可手術切除的IIIa/N2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目前國內(nèi)外指南均推薦采用手術聯(lián)合化療、放療等多學科治療模式。最新研究表明,與術后輔助治療一樣,新輔助治療(化療或放化療)可顯著改善可切除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預后,且在治療依從性及耐受性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非小細胞肺癌新輔助治療的對象主要是局部進展期病變,特別是臨床IIIa/N2期患者,基本治療模式為術前2-4周期化療,新輔助治療后并不增加手術相關的死亡及并發(fā)癥風險,但是在決定手術時機、入路及切除范圍等方面仍面臨著挑戰(zhàn)。
[Abstract]:Lung cancer is a malignant tumor with the highes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orldwide.For patients with IIIa/N2 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ho can be resected surgically, the guidelines at home and abroad recommend the use of surgery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radiotherapy and other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model.New research shows that neoadjuvant therapy (chemotherapy or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s well as postoperative adjuvant therapy, and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tolerance.Neoadjuvant therapy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is mainly targeted at local progressive lesions,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IIIa/N2 stage. The basic treatment mode is preoperative 2-4 cycles of chemotherapy. Neo-adjuvant therapy does not increase the risk of death and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surgery after neoadjuvant therapy.However, challenges remain in determining the timing, approach and scope of surgery.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暨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胸外二科 惡性腫瘤發(fā)病機制及轉(zhuǎn)化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基金】:北京市醫(yī)院管理局臨床醫(yī)學發(fā)展專項經(jīng)費資助(No.ZYLX201509)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No.Z161100000516063)資助~~
【分類號】:R734.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季加孚,李子禹;胰腺癌的新輔助治療[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2 郭云;陳利生;劉小健;梁君林;甘嘉亮;張小龍;;三聯(lián)新輔助治療對局部進展期低位直腸癌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J];結(jié)直腸肛門外科;2010年04期
3 趙玉沛;徐徠;叢林;;胰腺癌新輔助治療的現(xiàn)狀與展望[J];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2011年01期
4 孫江濤;周清華;;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外科擴大手術及新輔助治療研究進展[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年01期
5 詹瑋;甄運寰;張汝一;姬清華;;直腸癌患者經(jīng)新輔助治療后的術后并發(fā)癥[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6 肖毅;;直腸癌新輔助治療[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0年09期
7 劉思洋;田大力;姜文軍;吳卓;方輝;徐寶寧;李紅媛;于潛;;肺癌新輔助治療后的手術并發(fā)癥及術后生存率的研究[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2年04期
8 韋富潤;;胃腸道腫瘤新輔助治療的進展[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0年09期
9 詹瑋;甄運寰;張汝一;姬清華;;新輔助治療在直腸癌綜合性治療模式中的應用[J];江蘇醫(yī)藥;2013年23期
10 肖毅;;直腸癌新輔助治療后手術并發(fā)癥[J];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201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王曉煒;黃學鋒;何超;;進展期直腸癌新輔助治療25例療效分析[A];浙江省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會肛腸病專業(yè)委員會第十六次學術年會暨省級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資料匯編[C];2008年
2 王曉煒;黃學鋒;何超;;進展期直腸癌新輔助治療25例療效分析[A];2009年浙江省腫瘤外科學術年會暨腫瘤外科規(guī)范化診治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9年
3 郁寶銘;張敏;吳唯勤;;直腸癌新輔助治療的評估[A];2008年浙江省肛腸外科學術年會暨繼續(xù)教育培訓班資料匯編[C];2008年
4 滕菲菲;孟祥嬌;朱慧;劉肅靜;張建波;穆殿斌;于金明;;直腸癌瘤內(nèi)浸潤性淋巴細胞對新輔助療效及預后的預測作用[A];中國腫瘤內(nèi)科進展 中國腫瘤醫(yī)師教育(2014)[C];2014年
5 劉曉晴;曲莉莉;;非小細胞肺癌的新輔助治療進展[A];第三屆中國腫瘤內(nèi)科大會教育集暨論文集[C];2009年
6 范云;周鑫明;蔣友華;陳奇勛;黃志煜;龔磊;劉金石;余海峰;楊海燕;繆璐璐;雷濤;陳鵬程;趙強;楊迅;毛偉敏;;白蛋白結(jié)合型紫杉醇聯(lián)合順鉑新輔助治療局部晚期食管鱗癌的Ⅱ期臨床研究[A];抗腫瘤藥物研究新進展與腫瘤個性化藥物治療論壇論文集[C];2013年
7 吳斌;邱輝忠;徐徠;肖毅;林國樂;牛備戰(zhàn);周皎琳;;直腸癌新輔助治療FOLFOX4方案和XELOX方案短期療效比較[A];中華醫(yī)學會腫瘤學分會第七屆全國中青年腫瘤學術會議——中華醫(yī)學會腫瘤學分會“中華腫瘤 明日之星”大型評選活動暨中青年委員全國遴選論文匯編[C];2011年
8 崔健;李英杰;張海增;;直腸癌新輔助治療后達臨床完全緩解的外科診治分析[A];中國腫瘤內(nèi)科進展 中國腫瘤醫(yī)師教育(2014)[C];2014年
9 楊紅健;;乳腺癌的新輔助治療[A];2013年浙江省腫瘤外科學學術年會暨腫瘤生物治療相關技術研究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新輔助治療讓直腸癌可手術根治[N];保健時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呂楊;新輔助治療的宮頸癌及骨肉瘤患者療效的病理評估[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5年
2 李靖濤;直腸癌新輔助治療及轉(zhuǎn)移相關基因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9年
3 叢冠寧;磁共振在直腸癌的診斷、分期和新輔助治療療效監(jiān)測的臨床應用[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09年
4 陳曉晨;Ⅱ-Ⅲ期直腸癌新輔助治療后淋巴結(jié)檢出數(shù)與預后的相關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栗明;進展期直腸癌新輔助治療中改良野放療劑量學和近期療效的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2 郝雅靜;3.0T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對直腸癌術前新輔助放化療療效的評估價值[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趙致楷;寶石能譜CT在直腸癌新輔助治療療效評估中的價值[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李文斐;新輔助治療在進展期低位直腸癌中的臨床效果觀察[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劉偉;蒽環(huán)聯(lián)合紫杉方案在乳腺癌新輔助治療中的臨床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6年
6 都雪朝;直腸MR在直腸癌新輔助治療后再評估中的應用價值[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6年
7 王楊;新輔助治療進展期胃癌腹腔鏡輔助與開放手術近期療效與安全性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6年
8 楊慶;多學科診療下新輔助治療聯(lián)合TME手術治療晚期直腸癌的相關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6年
9 金旭;直腸癌新輔助治療后臨床完全緩解患者“wait and see”策略的Meta分析及局部復發(fā)治療策略的選擇[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6年
10 張劍鋒;直腸癌新輔助治療后臨床病理學特點及其對于預后的意義[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17027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1702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