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白血病干細胞的研究進展
本文選題:白血病干細胞 切入點:靶向治療 出處:《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17年12期
【摘要】:白血病是一種造血系統(tǒng)的惡性腫瘤性疾病,目前的治療手段以化療為主,還包括給藥控制,骨髓移植等常規(guī)療法.但傳統(tǒng)的化療方法副作用大,在殺傷白血病細胞的同時也會損傷機體正常細胞,降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并且因為白血病干細胞(leukemia stem cells,LSCs)的存在,使得傳統(tǒng)治療方法難以根治白血病.目前學者普遍認為LSCs是引起白血病的根源,也是其易于復(fù)發(fā)的主要原因.因此尋找靶向清除LSCs的有效方法,在降低對機體正常細胞的損傷的同時治療疾病,延長患者生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介紹了LSCs的主要生物學特征,以及以此為基礎(chǔ)而實現(xiàn)靶向殺傷白血病干細胞的方法,并就靶向白血病干細胞自我更新與凋亡通路,表面免疫受體,生存微環(huán)境等方面的分子機制進行綜述.
[Abstract]:Leukemia is a malignant disease of hematopoietic system. At present, chemotherapy is the main treatment, including administration control,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and other routine therapy.However, the traditional chemotherapy method has great side effects, which can injure the normal cells and reduc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while killing leukemia cells.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leukemia stem cells, it is difficult to cure leukemia by traditional methods.At present,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LSCs is the root cause of leukemia and the main reason for its recurrence.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earch for an effective method to remove LSCs, to reduce the damage to normal cells and to treat diseases and prolong the life of patients.In this paper, the mai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SCs and the methods of targeting leukemia stem cells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self-renewal and apoptosis pathway of targeted leukemic stem cells, the surface immune receptors were also discussed.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microenvironment are reviewed.
【作者單位】: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血液病醫(yī)院(血液學研究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準號:81600085)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醫(yī)學與健康科技創(chuàng)新工程項目(批準號:2016-12M-1-017)資助
【分類號】:R733.7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子興;白血病干細胞的細胞和分子生物學特性及治療對策[J];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志;2005年04期
2 ;從人白血病模型中分離出白血病干細胞[J];當代醫(yī)學;2006年08期
3 ;白血病干細胞移植后乳糜瀉緩解[J];基礎(chǔ)醫(yī)學與臨床;2008年01期
4 牛新清;佘妙容;李強;王輝;郭坤元;;急性髓系白血病細胞系中白血病干細胞樣亞群的分離和鑒定[J];中國免疫學雜志;2009年11期
5 佘妙容;;以白血病干細胞為靶的治療新策略[J];廣東醫(yī)學;2010年06期
6 崔鶴;孟學民;肖鎮(zhèn);;白血病干細胞的研究進展[J];內(nèi)蒙古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S2期
7 劉博;史策;周晉;;白血病干細胞及其靶向清除[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14年04期
8 陳運賢;鐘雪云;;白血病干細胞的靶向治療[J];中華腫瘤雜志;2006年06期
9 王光平;齊振華;陳方平;;急性白血病干細胞研究進展[J];國際腫瘤學雜志;2006年08期
10 陳運賢;朱小玉;;白血病干細胞及其靶向治療[J];腫瘤研究與臨床;2006年09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福生;吳祖澤;;牛肝來源的抑瘤因子抑制白血病干細胞在體內(nèi)、外增殖的研究[A];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五次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2年
2 洪振亞;孫立石;周劍峰;;萬珂聯(lián)用組蛋白去乙;敢种苿┻x擇性清除白血病干細胞的研究[A];第11次中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3 李思思;湯永民;沈紅強;錢柏芹;沈笛穎;廖嬋;郭曉萍;;識別白血病干細胞的新單抗3A4的生物學特性研究[A];2011年浙江省血液病學術(shù)年會暨浙江省醫(yī)學會血液病學分會成立50周年慶典論文匯編[C];2011年
4 李思思;湯永民;沈紅強;錢柏芹;沈笛穎;廖嬋;郭曉萍;;識別白血病干細胞的新單抗3A4的生物學特性研究[A];2011年浙江省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學術(shù)年會暨兒內(nèi)科疾病診治新進展國家級學習班論文匯編[C];2011年
5 王謙;侯明;;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干細胞的理論與臨床[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shù)會議資料匯編[C];2008年
6 郭坤元;佘妙榮;牛新清;胡亮杉;賀艷杰;曲佳;鄧蘭;涂三芳;;白血病干細胞的同種異體免疫抵抗和調(diào)節(jié)[A];第12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C];2009年
7 尹建平;;Nycodenz不連續(xù)密度梯度分離AML患者干細胞標識細胞群[A];中國輸血協(xié)會第五屆輸血大會論文專集(摘要篇)[C];2010年
8 陳子興;;白血病干細胞的細胞和分子生物學特性及靶向治療策略[A];第10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9 洪振亞;肖敏;方勇;楊漾;周劍峰;;As2S2對白血病干細胞的殺傷效應(yīng)及其作用機制的初步研究[A];第12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C];2009年
10 鄭俊克;;Angptl蛋白受體對造血干細胞和白血病干細胞多能性維持的作用[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第十三屆腫瘤、第十四屆免疫專業(yè)委員會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葛秋芳;發(fā)現(xiàn)“前白血病干細胞”,“有意義”[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2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 袁衛(wèi)平;追蹤白血病干細胞 可推測患者預(yù)后[N];健康報;2011年
3 實習生 程鳳;白血病干細胞具有重要臨床特性[N];科技日報;2011年
4 記者 胡德榮 通訊員 楊靜;白血病干細胞為何難以清除[N];健康報;2014年
5 記者 常麗君;瞄準DNA修復(fù)有望根除白血病干細胞[N];科技日報;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維威;CaMKⅡγ在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變中的作用和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2 李青;微泡在CML疾病進展及停藥監(jiān)測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6年
3 李思思;識別白血病干細胞的新單抗3A4的生物學特性及基因改造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4 劉俊;當歸多糖調(diào)控人白血病干細胞衰老的機理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4年
5 洪振亞;小分子化合物As2S2對白血病干細胞的殺傷效應(yīng)及其作用機制的初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6 王穎超;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THP-1細胞系白血病干細胞的分選、鑒定及靶向治療的初步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7 張秀麗;靶向白血病干細胞的抗CD3/IL3及其二硫鍵穩(wěn)定構(gòu)型的融合蛋白的構(gòu)建、表達及活性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8 古瑩;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小檗胺抗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作用靶分子鑒定及其作用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9 宋永平;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源腫瘤干細胞生物學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10 張毅;轉(zhuǎn)錄因子Sp1、c-Myc及micro-203調(diào)控白血病干細胞耐藥性及干性的作用機制研究[D];暨南大學;201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海濤;急性髓系白血病CD34+/CD123+白血病干細胞ID4、CDH13基因甲基化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張麗莉;干細胞來源的樹突細胞激活免疫細胞對同源白血病干細胞的殺傷作用[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2年
3 黃暉婷;手霉素通過誘導(dǎo)ROS生成逆轉(zhuǎn)白血病干細胞對allo-NK細胞的殺傷抵抗[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7年
4 龍娟;白血病干細胞對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預(yù)后及機制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1年
5 馮錫武;白血病干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和免疫相關(guān)分子表達的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3年
6 高麗麗;α-干擾素激活靜止/休眠期白血病干細胞增強對阿霉素的敏感性[D];蘭州大學;2012年
7 張硯君;白血病干細胞靶向治療及耐藥逆轉(zhuǎn)[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8年
8 武虎;用TRAIL/MN-SOD基因武裝化靶向白血病干細胞的溶瘤腺病毒對抑制白血病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3年
9 段永濤;三氧化二砷對體外造血微環(huán)境中白血病干細胞表面粘附分子的影響[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2年
10 海麗其古麗·努日丁;新疆小兒白血病干細胞免疫表形特點及其相關(guān)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6930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1693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