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黏蛋白uMUC1的熒光探針對人乳腺癌細胞MCF7進行顯像的初步研究
本文選題:乳腺癌 切入點:uMUC1 出處:《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6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居女性惡性腫瘤首位,因此乳腺癌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乳腺癌患者至關重要。分子影像學運用影像學手段檢測組織中疾病相關分子的變化,從分子水平對組織細胞進行區(qū)分,因此對疾病的早期檢出、早期治療及診療一體化有重要價值。黏蛋白MUC1 (mucin1)在上皮細胞中廣泛表達,而在乳腺癌中其糖基化水平明顯降低、表達量明顯升高,且在細胞表面分布失去極性。因此,靶向去糖基化MUC1 (uMUC1)可能對于乳腺癌早期識別、乳腺癌的預后評估及治療方式選擇有幫助。目前,靶向uMUC1熒光探針用于臨床早期乳腺癌影像診斷尚缺乏深入研究。為了研究靶向uMUC1熒光探針對乳腺癌細胞的顯像效果,我們選取了抗uMUC1抗體(VU4H5)用于構(gòu)建靶向探針。為了確定該抗體對uMUC1陽性乳腺癌細胞系MCF7細胞的結(jié)合效果,我們用抗體孵育MCF7細胞后進行了流式細胞分析。結(jié)果表明與抗uMUC1抗體孵育的MCF7細胞其熒光強度明顯超過與對照Normal IgG孵育的MCF7細胞,說明抗uMUC1抗體可以結(jié)合MCF7細胞。同樣地,我們用抗uMUC1抗體孵育另一uMUC1陽性細胞系MDA-MB-468細胞,流式細胞術結(jié)果提示抗uMUC1抗體也可以與MDA-MB-468細胞結(jié)合。以上結(jié)果表明,抗uMUC1抗體能夠結(jié)合已知uMUC1陽性乳腺癌細胞系。在小鼠體內(nèi)評估靶向熒光探針的靈敏度和特異度的工具細胞應具有可檢測和可追蹤的特性。而綠色熒光蛋白(GFP)作為常用的熒光標簽蛋白可被影像設備所檢測。因此,為了獲得可追蹤檢測的MCF7細胞,我們在MCF7細胞中整合表達GFP。首先,我們用hU6-MCS-Ubiquitin-eGFP-IRES-puromycin慢病毒感染MCF7細胞。實驗結(jié)果顯示,病毒的感染復數(shù)(multiple of infection, MOI)為50及同時使用5μg/mL聚凝胺(polybrene)時感染效率最高。隨后,我們使用3μg/mL的嘌呤霉素(puromycin)對慢病毒整合MCF7細胞進行篩選。經(jīng)過2周持續(xù)的篩選及連續(xù)傳代后,我們獲得了穩(wěn)定表達GFP的細胞株MCF7-GFP。通過細胞生長曲線、劃痕實驗及碘化丙啶(PI)單染法流式細胞周期檢測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MCF7-GFP細胞與MCF7對照細胞的增殖狀態(tài)及細胞周期沒有顯著差別。此外,我們利用生物光學成像系統(tǒng)(Xenogen, IVIS 300)對MCF7-GFP細胞進行了熒光成像,確認了MCF7-GFP細胞可被熒光成像系統(tǒng)檢測。以上結(jié)果表明,我們構(gòu)建的MCF7-GFP細胞株穩(wěn)定表達GFP且增殖速率與MCF7細胞無明顯差異。慢病毒可將外源基因隨機整合入宿主基因組并進行復制,進而可能對宿主自身的基因表達造成干擾,因此我們檢測了MCF7-GFP細胞的uMUC1表達情況。免疫印跡法及流式細胞術結(jié)果均顯示,MCF7-GFP細胞較野生型MCF7細胞的uMUC1表達量下降,但流式細胞分析結(jié)果提示抗uMUC1抗體仍可以特異性地結(jié)合MCF7-GFP細胞。以上結(jié)果表明,雖然MCF7-GFP細胞uMUC1表達量較MCF7細胞有所降低,但仍適用于靶向uMUC1探針成像的研究。接下來,我們使用具有活性基團N-羥基琥珀酰亞胺酯(NHS Ester)的IRDye800染料與抗uMUC1抗體進行偶聯(lián)得到抗uMUC1-IRDye800探針,并使用活體成像系統(tǒng)評價其對MCF7-GFP細胞的結(jié)合效率。我們發(fā)現(xiàn)10μg/mL的探針在37℃與細胞孵育30min后與細胞結(jié)合。而隨著孵育時間的延長,其結(jié)合率沒有顯著增高。同時,我們使用IRDye800羧化物(Carboxylate)作為陰性對照探針研究抗uMUC1-IRDye800探針與細胞結(jié)合的特異性。我們發(fā)現(xiàn),在探針濃度為10μg/mL時與抗uMUC1-IRDye800探針孵育的細胞的熒光強度明顯高于與陰性對照探針孵育的細胞;且隨著探針濃度的增加,熒光強度逐漸增加。然而,與陰性對照探針孵育的細胞的熒光強度隨著探針濃度的增加沒有顯著改變。隨后,我們通過MTT法檢測探針對細胞的毒性作用發(fā)現(xiàn),抗uMUC1-IRDye800探針僅在高濃度(50μg/mL)時對MCF7-GFP細胞產(chǎn)生明顯的毒性作用。以上結(jié)果表明,抗uMUC1-IRDye800探針能有效靶向MCF7-GFP細胞且在有效濃度下無明顯細胞毒性。綜上所述,本研究構(gòu)建了一株穩(wěn)定表達GFP的人乳腺癌MCF7細胞株,并初步利用抗uMUC1抗體(VU4H5)與IRDye800結(jié)合探針成功地在體外對MCF7-GFP細胞進行了熒光成像。該研究為將來在動物體內(nèi)開展乳腺癌影像研究提供了一株工具細胞株,也為靶向uMUC1熒光探針用于乳腺癌顯像提供了初步的實驗基礎。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37.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霍霞,徐錫金,陳耀文;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熒光探針的選擇和應用[J];激光生物學報;1999年02期
2 鄒肇娥;王化遠;唐元清;;熒光探針的應用[J];華西藥學雜志;1991年04期
3 范偉貞;馬杰;陳建平;林麗榕;黃榮彬;;識別細胞內(nèi)金屬離子的有機熒光探針研究進展[J];化學試劑;2012年08期
4 田少敏,阮康成;核酸熒光探針新進展[J];生命的化學(中國生物化學會通訊);1998年01期
5 陳偉;段武彪;賀春英;李桂平;;非對稱酞菁作為熒光探針的研究與展望[J];醫(yī)學信息;2005年12期
6 單玲玲;高貴珍;段紅;顧月清;;靶向性熒光探針在乳腺癌早期診斷中的應用[J];光譜實驗室;2013年04期
7 王水云,晏芳,彭賀新,鄭昌東,柏承文;熒光定量法測量平滑肌細胞內(nèi)鈣離子濃度的探討[J];第一軍醫(yī)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8 ;我國學者開發(fā)獨特熒光探針,實現(xiàn)對細胞代謝輔酶實時拍錄[J];微創(chuàng)醫(yī)學;2012年02期
9 胡文祥;惲榴紅;;藥物的熒光檢測探針——9--蒽酰氯的合成[J];軍事醫(yī)學科學院院刊;1991年03期
10 楊頻,楊斌盛,慈云祥,,楊燕生;鑭系熒光探針在生物學與醫(yī)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199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董小虎;劉志洪;蔡汝秀;;新型雙光子鈣離子熒光探針[A];第十屆中國化學會分析化學年會暨第十屆全國原子光譜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鄭小蘭;樊曉星;閆敏;孫丹;鄭洪;;一種新型高選擇性次氯酸熒光探針[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9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3 童愛軍;向宇;;熒光探針的設計合成及其在陰、陽離子識別中的分析應用[A];第八屆全國發(fā)光分析暨動力學分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楊秉勤;田敏;武祥龍;郭媛;史真;;蛋白標記熒光探針的合成[A];第五屆全國化學生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曹立;陳文彬;席真;;基于熒光共振能量轉(zhuǎn)移探針的設計合成及其性質(zhì)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化學生物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6 朱浩;劉曉健;樊江莉;彭孝軍;;反應型銅離子熒光探針[A];第六屆全國物理無機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7 張冠軍;王利民;張良;陳志俊;;基于高性能有機顏料功能化的熒光探針用于氟離子檢測[A];中國化學會第十二屆全國氟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8 李國平;江華;;一氧化氮熒光探針的設計合成及研究[A];全國第十六屆大環(huán)化學暨第八屆超分子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9 曹立俠;李沙瑜;楊國強;;一種新型的關于氨基酸識別熒光探針的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光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3年
10 白玉梅;劉淵;任桂佳;丁立平;房喻;;基于表面活性劑調(diào)控的熒光探針及其對爆炸物的傳感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光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樊麗;新型pH熒光探針的研究及其在細胞成像中的應用[D];山西大學;2014年
2 劉景;有機熒光探針的構(gòu)建及生物傳感研究[D];山西大學;2014年
3 彭夢姣;一系列新型有機功能小分子熒光探針的設計、合成及性質(zhì)研究[D];西北大學;2015年
4 劉姝兟;若干低濃度無機離子的富集與檢測過程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5 王曉菊;雙組分熒光探針的構(gòu)建及對單糖和糖苷的檢測[D];山西大學;2015年
6 張迪;Tk噸類熒光探針分子的設計合成與性能研究[D];鄭州大學;2014年
7 邱琳;新型Fe~(3+)、Zn~(2+)熒光探針的設計與應用[D];南京大學;2014年
8 張衛(wèi)杰;基于AIE發(fā)光機理的腫瘤靶向成像及線粒體熒光探針在細胞自噬研究中的應用[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9 渠星宇;紅光/近紅外BODIPY類熒光探針的研究及應用[D];南京大學;2013年
10 王冕;檢測有毒有害離子的熒光探針的設計、合成及其性質(zhì)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正芳;新型含二氟硼結(jié)構(gòu)熒光探針的設計合成及其在生物活性物質(zhì)檢測與成像中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夏帥;合成羅丹明B類衍生物熒光探針及利用Smiles重排合成苯并VA嗪酮類血小板聚集抑制劑[D];西南大學;2015年
3 彭文;基于香豆素的硫化氫/硫醇雙通道熒光探針的合成及其應用[D];河北大學;2015年
4 焦曉潔;基于新型熒光染料的小分子熒光探針的設計、合成及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5年
5 魏婷;基于萘二甲酸酐的熒光探針分子的設計合成及性質(zhì)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5年
6 查佳玉;新型熒光探針分子的設計合成及細胞成像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5年
7 王麗娟;基于喹啉新型銅離子(Ⅱ)熒光探針的設計、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5年
8 余青祥;基于萘酰亞胺的熒光探針的合成及其檢測功能[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9 陳少敏;基于鑭系金屬結(jié)合標簽的熒光探針的發(fā)展與應用[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物理與數(shù)學研究所);2015年
10 張亞楠;檢測次氯酸的熒光探針合成與應用[D];鄭州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6487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1648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