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腫瘤的分子病理學研究進展
本文關鍵詞: 胰腺腫瘤 導管內乳頭狀黏液腫瘤 病理學 分子 綜述文獻 出處:《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7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腫瘤(IPMN)是一種較少見的胰腺囊性腫瘤,具有惡變?yōu)橐认賹Ч芟侔┑娘L險,且一旦發(fā)生惡變,預后較差。目前國內外針對IPMN的研究較少,因此,更好地理解其發(fā)生發(fā)展的分子病理學機制對于該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改善具有重要意義。已發(fā)現(xiàn)多種癌基因、抑癌基因、信號通路等分子參與了IPMN的發(fā)生發(fā)展及惡變過程,筆者著重對IPMN的分子病理學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Abstract]: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 of pancreas (IPMN) is a rare cystic tumor of the pancreas, which has the risk of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into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and the prognosis is poor once malignant change occurs. At present, there are few researches on IPMN at home and abroa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pathological mechanism of its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improvement of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 Many kinds of oncogenes, tumor suppressor genes and signal pathways have been found to b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alignancy of IPMN. The advances in molecular pathology of IPMN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作者單位】: 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肝膽外科;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腫瘤科;
【分類號】:R73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Huan-Li Xu;Xin Zhao;Ke-Ming Zhang;Wei Tang;Norihiro Kokudo;;Inhibition of KL-6/MUC1 glycosylation limits aggressive progression of pancreatic cancer[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年34期
2 Marina Paini;Stefano Crippa;Stefano Partelli;Filippo Scopelliti;Domenico Tamburrino;Andrea Baldoni;Massimo Falconi;;molecular pathology of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 of the pancrea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年29期
3 李增山;李青;;2010年版消化系統(tǒng)腫瘤WHO分類解讀[J];中華病理學雜志;2011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暢;葉樂平;汪胡根;汪祺;李楊;張亞銘;李敏;王亞雷;;早期胃癌浸潤深度影響因素及DPS對浸潤深度的預測價值[J];山東醫(yī)藥;2017年29期
2 朱信強;張明;丁闖;孔令永;陳焰;管文賢;;不同病理類型進展期胃癌的預后因素分析[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7年05期
3 盛_g;邊云;王莉;;壁結節(jié)的影像學表現(xiàn)對鑒別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瘤良惡性的價值[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17年05期
4 郭廣秀;戴素娟;張功亮;陳青;;膽囊神經內分泌癌伴黏膜高級別腫瘤1例并文獻復習[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17年02期
5 王運九;肖瀟;何璐;高瑜振;高春芳;;鐵蛋白及其糖基化研究進展[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7年04期
6 王福棟;寧振;王阿曼;譚廣;;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腫瘤的分子病理學研究進展[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7年03期
7 劉玉金;薛重重;;無癥狀消化性潰瘍胃鏡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7年06期
8 王妍亭;顏浩;韓娟;劉進衡;;KL-6在部分腫瘤及間質性肺病中的應用進展[J];臨床肺科雜志;2017年02期
9 劉秀香;劉劍羽;程鋼;德杰;;增強MRI鑒別診斷良惡性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臨床價值[J];中華胰腺病雜志;2016年06期
10 王茜;陳浩宇;陳潔;;胰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分子特征和病理機制[J];中華胰腺病雜志;2016年06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Yoshinori Inagaki;Yutaka Midorikawa;Norihiro Kokudo;Yasuhiko Sugawara;Munehiro Nakata;Toshiro Konishi;Hirokazu Nagawa;Masatoshi Makuuchi;;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KL-6 mucin in primary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 and metastatic tissue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6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育新;胰腺導管內高粘液分泌性瘤:8例臨床病理分析[J];國外醫(yī)學(消化系疾病分冊);1992年03期
2 H.Ogawa;S.Itoh;M.Ikeda;K.Suzuki;S.Naganawa;郭歡儀;;多層CT評估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瘤的侵襲性[J];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2008年06期
3 別里克;郝立校;龔彪;;2例特殊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瘤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診治體會[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08年06期
4 郭子皓;張杰;郝建宇;;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瘤的研究進展[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1年22期
5 ;胰腺導管內腫瘤[J];國外醫(yī)學.外科學分冊;1998年06期
6 許春偉;;胰腺導管癌術后胰腺內轉移預示預后不良(英)[J];診斷病理學雜志;2014年06期
7 曹國海;胰腺導管內乳頭狀粘液樣腫瘤[J];國外醫(yī)學.外科學分冊;2002年02期
8 Kobayashi G.;Fujita N.;Noda Y.;李明;;胰腺導管乳頭狀黏液瘤的進展:超聲內鏡隨訪病例的分析[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胃腸病學分冊);2006年02期
9 鄒波;;胰腺導管內乳頭狀粘液瘤的診斷和外科治療[J];肝膽外科雜志;2009年02期
10 唐宇;史維;;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瘤[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09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文;楊雪松;;超聲診斷胰腺導管內乳頭狀粘液性腫瘤的價值[A];中國超聲醫(yī)學工程學會第八屆全國腹部超聲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2 常曉燕;陳杰;;胰腺導管內管狀腺瘤臨床病理學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日程及論文匯編[C];2010年
3 黃穎鵬;屠金夫;朱冠保;李建敏;;胰腺導管內乳頭狀粘液性腫瘤3例報告及文獻復習[A];2004年浙江省外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4年
4 錢海峰;李鳳琪;胡春洪;;增強磁共振成像與膽胰管成像對胰腺導管內乳頭狀粘液性腫瘤良惡性鑒別的比較[A];2013年浙江省放射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5 胡先貴;陳智勇;張怡杰;唐巖;劉瑞;;胰腺導管內乳頭狀粘液性腫瘤的診治[A];中華醫(yī)學會第10屆全國胰腺外科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4年
6 吳育連;;胰腺導管內乳頭狀粘液性腫瘤[A];2013年浙江省外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3年
7 滕曉東;;胰腺導管內上皮瘤變(Pan IN)、導管內乳頭狀-粘液腫瘤(IPMN)及高分化胰腺癌的鑒別診斷[A];2005年浙江省病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8 陳芬;蔣天安;趙齊羽;;胰腺導管內乳頭狀粘液性腫瘤的超聲診斷價值[A];第二屆長三角超聲醫(yī)學論壇暨2009年浙江省超聲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9 滕曉東;;胰腺導管內乳頭狀粘液性腫瘤[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10 徐祖良;胡明華;吳玉林;汪國余;張燕;譚愷;;胰腺導管內乳頭狀粘液樣瘤的MRI診斷分析[A];2012年浙江省放射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王穎黎;BRSK2基因增強胰腺導管癌細胞藥敏性的初步研究暨其參與內質網應激引起的凋亡[D];復旦大學;2011年
2 侯敏;人胚胰腺導管上皮細胞的體外長期培養(yǎng)及永生化[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7年
3 袁健;BRSK2對胰腺導管癌細胞能量壓力耐受性的調節(jié)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4 常曉燕;胰腺導管內乳頭狀粘液性腫瘤臨床病理學特點及分子生物學分析[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2年
5 葉馬棟;胰腺導管內乳頭狀粘液性腫瘤12例診治分析[D];浙江大學;2013年
6 宋瑩;slc26a6敲除和CFTR抑制對小鼠胰腺導管上皮細胞HCO_3~-分泌的影響[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小龍;26例胰腺導管內乳頭狀粘液性腫瘤的診治[D];山東大學;2016年
2 范飛;胰腺導管內乳頭狀粘液性腫瘤良惡性的比較及其意義的初步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7年
3 田龍元;PEG10與TSG101在胰腺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D];中南大學;2014年
4 丹慧國;成年大鼠類胰腺導管干細胞的分離與培養(yǎng)[D];廣東海洋大學;2013年
5 張曉健;角質細胞生長因子對大鼠胰腺導管上皮細胞體外增殖的影響[D];遼寧醫(yī)學院;2011年
6 宋彬;胰腺導管內乳頭狀粘液性腫瘤的臨床病理學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8年
7 劉琦;尼古丁對人胰腺導管上皮細胞DNMT3a表達的影響[D];首都醫(yī)科大學;2013年
8 Harsha Ajoodhea;胰腺導管內乳頭狀粘液瘤惡變的相關預測因素分析[D];浙江大學;2015年
9 尚建輝;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的影像表現(xiàn)及病理對照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0年
10 龍愛梅;胰腺導管上皮細胞分化為胰島內分泌細胞的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5110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1511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