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9年中國腫瘤登記地區(qū)肝癌疾病負擔變化趨勢分析
本文關鍵詞: 肝癌 疾病負擔 PYLL率 DALY率 出處:《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7年19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分析2005-2009年中國腫瘤登記地區(qū)肝癌疾病負擔的變化趨勢,為評價肝癌防治措施和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學依據(jù)。方法根據(jù)腫瘤登記年報肝癌相關發(fā)病死亡數(shù)據(jù),計算每千人潛在減壽年(PYLL率)、標化每千人潛在減壽年(s PYLL率)、每千人傷殘調整壽命年(DALY率)、相對比(RR)等指標連續(xù)性分析我國2005-2009年肝癌疾病負擔的變化趨勢。結果 2005-2009年全國腫瘤登記地區(qū)肝癌新發(fā)病例為90047例,發(fā)病率為27.63/10萬;死亡病例為83976例,死亡率為25.77/10萬。PYLL率(2.56/千人~2.65/千人)和DALY率(3.19/千人~3.30/千人)均維持在穩(wěn)定水平。其中城鎮(zhèn)地區(qū)疾病負擔呈上升趨勢,PYLL率和DALY率分別上升了9%和7%;農(nóng)村地區(qū)疾病負擔呈下降趨勢,PYLL率和DALY率分別下降了22%和14%。農(nóng)村與城鎮(zhèn)發(fā)病率之比由1.45下降至1.24,死亡率之比由1.52下降至1.24,PYLL率之比由2.02下降至1.43,DALY率之比由1.73下降至1.39。肝癌的死亡發(fā)病比在2006年達峰值0.97,隨后逐年下降。結論 2005-2009年我國腫瘤登記地區(qū)肝癌疾病負擔仍較重,男性高于女性,農(nóng)村高于城鎮(zhèn)。農(nóng)村與城鎮(zhèn)肝癌疾病負擔的差距正在縮小。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nge trend of disease burden of liver cancer in China from 2005 to 2009,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evaluating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of liver cancer and formulatin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incidence and death data of liver cancer related to cancer registration annual report in China, To calculate the PYLL rate per 1000 population, to standardize the PYLL rate of potential life loss per thousand population, and to calculate the Daly rate of 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span per thousand population, to analyze the change trend of the disease burden of liver cancer in China from 2005 to 2009. From 2005 to 2009, there were 90047 new cases of liver cancer in the tumor registration areas of China. The incidence is 27.63 / 100, 000; the number of deaths is 83976. The mortality rate of 25.77 / 100,000.PYLL / 2.65 / 1000) and the DALY rate of 3.19 / 1000 / 1000) were maintained at a stable level. Among them, the disease burden in urban area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and the rate of Pyll and DALY increased by 9% and 7 respectively in urban areas and rural areas,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ratio of rural to urban areas decreased from 1.45 to 1.24, the ratio of mortality from 1.52 to 1.24 from 2.02 to 1.43 from 1.43 to 1.43 from 1.73 to 1.39. The peak value reached 0.97 in 2006, and then decreased year after year. Conclusion the burden of liver cancer in China from 2005 to 2009 is still heavy. Men are higher than women, rural areas are higher than towns. The gap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liver cancer is narrowing.
【作者單位】: 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預防醫(yī)學系;
【基金】:新疆兵團石河子腫瘤登記與食管癌/賁門癌早診早治項目(兵財社[2011]141號)
【分類號】:R735.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慶生,郝希山,于世北,郭則宇,陳可欣,李潤田,王繼芳,董淑芬,宋娜,何敏,錢碧云,史玉榮;天津市1993~1997年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2000年11期
2 戴滌新,劉曙正,李剛;河南省應用計算機開展腫瘤登記工作現(xiàn)狀[J];中國腫瘤;2001年09期
3 王啟俊,李玲,祝偉星,邢秀梅;北京腫瘤登記處發(fā)展歷程和展望[J];中國腫瘤;2002年02期
4 馬新源,姚開顏;開展農(nóng)村腫瘤登記監(jiān)測和質量控制的體會[J];中國腫瘤;2002年02期
5 馬新源,姚開顏;提高腫瘤登記資料質量的幾點體會[J];中國腫瘤;2003年03期
6 趙洪軍,劉衛(wèi)東;臨朐縣腫瘤登記現(xiàn)狀及對策[J];中國腫瘤;2003年03期
7 李艷華,黃啟洪;四會市惡性腫瘤登記工作簡介[J];中國腫瘤;2003年09期
8 魯鳳珠,張思維,陳永紅,鄒小農(nóng),李連弟;中國腫瘤登記情況調查結果初步分析[J];中國腫瘤;2004年03期
9 王曉輝,劉玉琴,徐建華;蘭州市腫瘤登記現(xiàn)況調查分析及對策研究[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5年17期
10 ;腫瘤登記知識問答[J];上海預防醫(yī)學雜志;2005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葉劍;湯靜燕;潘慈;王耀平;顧龍君;;醫(yī)院系統(tǒng)化腫瘤登記系統(tǒng)建立與管理[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2 朱惠君;;病理科腫瘤登記及質量控制的初步應用探討[A];2013年第三屆長三角地區(qū)病理技術新進展研討會暨浙江省第八次病理技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3 常娜;;應用捕獲-再捕獲分析唐?h1995~2006年惡性腫瘤流行趨勢[A];第五屆全國中醫(yī)藥免疫學術研討會——暨環(huán)境·免疫與腫瘤防治綜合交叉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4 李鳴;馬建輝;那彥群;;中國部分市縣泌尿系統(tǒng)常見癌癥發(fā)病趨勢比較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5 王長利;;2013-2016中國肺癌展望[A];第13屆全國肺癌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6 劉衛(wèi)東;趙洪軍;馬峻嶺;趙建軍;;山東省臨朐縣1987-2005年惡性腫瘤發(fā)病死亡及生存時間分析[A];全國腫瘤流行病學和腫瘤病因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7 高靜;陳萬清;張思維;高姍;楊萬水;項永兵;;中國11市縣1988-2005年肝癌發(fā)病趨勢分析[A];全國腫瘤流行病學和腫瘤病因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曹斯 通訊員 柳海山;腫瘤登記隨訪系統(tǒng)亟須完善[N];南方日報;2010年
2 記者 任珊珊 通訊員 黃金娟 歐曉芳 江瀾;廣東:專家吁建腫瘤登記系統(tǒng)[N];廣州日報;2013年
3 記者 劉曉芳邋李超 實習生施曉玲;蘭州應重點防治四種癌癥[N];蘭州日報;2008年
4 記者 宜秀萍;肺癌乳腺癌高發(fā)需重點防治[N];甘肅日報;2008年
5 通訊員 胡曉軍 記者 楊力勇;河南首發(fā)腫瘤發(fā)病年報[N];健康報;2014年
6 中國抗癌協(xié)會理事長 亞太抗癌聯(lián)盟主席 郝希山 院士;別讓恐癌心理打垮你自己[N];健康報;2013年
7 通訊員 王屹峰 特約記者 陸桂芳;浙江發(fā)布十年“癌情”數(shù)據(jù)[N];健康報;2014年
8 福建福州 吳志;“吃喝玩樂”,,防癌有份健康計劃[N];上海中醫(yī)藥報;2013年
9 本報記者 周映夏 通訊員 林茹珠 喬建萍 黃琳;每年新增3300名癌癥患者[N];中山日報;2014年
10 本報記者 王雪飛 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 供本報專稿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防癌科 供稿;癌癥防控 我們能做什么[N];健康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潘睿;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隊列惡性腫瘤發(fā)病與死亡分析[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7年
2 馮國雙;中國癌癥高發(fā)現(xiàn)場評價與質量控制[D];北京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楊國慶;醫(yī)院為基礎腫瘤登記流程分析與設計[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2 韓蘇軍;中國前列腺癌發(fā)病及死亡現(xiàn)狀和流行趨勢分析[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5年
3 李道娟;河北省腫瘤登記地區(qū)2013年惡性腫瘤發(fā)病死亡分析及高發(fā)區(qū)惡性腫瘤發(fā)病預測[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6年
4 杜靈彬;浙江省惡性腫瘤發(fā)病與死亡分布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5 常娜;唐?h1995~2006年惡性腫瘤流行趨勢分析[D];華北煤炭醫(yī)學院;2008年
6 李曼;河北省涉縣惡性腫瘤死亡調查報告[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5年
7 李媛秋;中國癌癥發(fā)病率預測統(tǒng)計方法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15106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1510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