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腫瘤論文 >

307例ⅠB~ⅡA期宮頸鱗癌患者的臨床及預后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10-30 08:32

  本文關鍵詞:307例ⅠB~ⅡA期宮頸鱗癌患者的臨床及預后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宮頸鱗癌 治療 DFS 預后 淋巴結轉移


【摘要】:目的:通過回顧與隨訪307例初治為手術的ⅠB~ⅡA期宮頸鱗癌病例,分析臨床特點、臨床病理因素及治療方式對預后的影響,同時針對公認的宮頸癌預后影響因素-淋巴結轉移,分析盆腔淋巴結轉移危險因素,為改善我院宮頸鱗癌患者預后提供依據(jù)。方法:對河北醫(yī)科大學第四醫(yī)院于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初治為我院手術,并經術后病理證實的ⅠB~ⅡA期(按照FIGO 2009年分期)宮頸鱗癌439例,查閱病歷并隨訪調查,選取臨床及隨訪資料完整的307例入組本研究。307例患者均符合以下納入標準:①初治為在我院行手術治療;②臨床分期為ⅠB~ⅡA期;③術后病理證實為宮頸鱗癌;④臨床及隨訪資料完整;⑤不合并有其他惡性腫瘤;⑥死亡患者均是宮頸癌引起的死亡。分析患者因素(年齡、絕經狀態(tài)、分娩次數(shù)),腫瘤的臨床病理參數(shù)(臨床分期、腫塊直徑、腫瘤形態(tài)、組織分化、肌層浸潤深度、脈管瘤栓、淋巴結轉移、手術切緣、宮頸內口)及治療方式對預后的影響,以及分析盆腔淋巴結轉移危險因素。采用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各因素與ⅠB~ⅡA期宮頸鱗癌患者預后的影響: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預后的單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Log-rank對數(shù)等級檢驗方法,COX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作為差別顯著性判斷標準。結果:1年齡本組307例患者,發(fā)病年齡25歲~71歲,中位年齡48歲,平均年齡55歲。年齡≤35歲患者26例(8.5%),35歲281例(91.5%),其中41-45歲患者66例(21.5%),46-50歲患者(21.2%)。資料顯示41-45歲為發(fā)病的高峰年齡,其次是46-50歲患者。2絕經狀態(tài)與分娩次數(shù)本組資料未絕經患者247例(80.5%),絕經60例(19.5%);分娩次數(shù)≤2次220例,占71.7%,分娩次數(shù)2次87例,占28.3%。結果顯示宮頸鱗癌在未絕經及分娩次數(shù)≤2次女性中發(fā)病率高。3臨床表現(xiàn)本組307例中,以接觸性陰道出血就診159例,占51.8%,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122例,占39.7%,陰道排液53例,占17.3%,顯示接觸性陰道出血為主要癥狀。4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全組患者總生存時間2~77個月,中位生存時間39個月,死亡25例,3年總生存率為91.9%,5年總生存率89.2%。單因素分析各因素對預后的影響,結果顯示:淋巴結轉移、脈管瘤栓(LVSI)、宮頸內口是否受侵是預后的影響因素(P0.05)。年齡、絕經狀態(tài)、分娩次數(shù)、臨床分期、腫塊直徑、腫瘤形態(tài)、組織分化、肌層浸潤深度、手術切緣、治療方式與ⅠB~ⅡA期宮頸鱗癌預后無關(P0.05)。多因素分析淋巴結轉移、脈管瘤栓(LVSI)、宮頸內口是否受侵對預后的影響,結果顯示:淋巴結轉移和LVSI是ⅠB~ⅡA期宮頸鱗癌患者預后獨立影響因素(P0.05),宮頸內口是否受侵統(tǒng)計學無顯著性差異(P0.05)。5術后無病生存時間(disease-free survival,DFS)本資料中,復發(fā)40例,2年總復發(fā)率9.8%,3年總復發(fā)率13.0%,5年總復發(fā)率10.8%。單因素分析顯示:淋巴結轉移、脈管瘤栓(LVSI)、宮頸內口是否受侵是無進展生存時間的影響因素(P0.05)。年齡、絕經狀態(tài)、分娩次數(shù)、臨床分期、腫塊直徑、腫瘤形態(tài)、組織分化、肌層浸潤深度、手術切緣、治療方式與術后復發(fā)無關(P0.05)。應用COX回歸模型對淋巴結轉移、LVSI、宮頸內口是否受侵對術后DFS的影響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淋巴結轉移、LVSI是影響ⅠB~ⅡA期宮頸鱗癌術后無病生存的獨立預后影響因素(P0.05),存在淋巴結轉移及LVSI的患者術后復發(fā)風險高。6淋巴結轉移相關危險因素分析LVSI、宮頸內口是否受侵、臨床分期差異有顯著性(P0.05),而年齡、絕經狀態(tài)、分娩次數(shù)、手術切緣、組織分化、肌層浸潤深度、腫塊直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1本組病例中41≤年齡≤45歲患者66例占21.5%,提示41≤年齡≤45歲患者宮頸鱗癌發(fā)病率較高。2本組病例中,未絕經患者占80.5%,分娩次數(shù)≤2次患者占71.7%,顯示ⅠB~ⅡA期宮頸鱗癌多發(fā)生于未絕經女性,分娩次數(shù)≤2次患者的發(fā)病率高。3本組資料中,以接觸性陰道出血就診159例,占51.8%,提示接觸性陰道出血為主要癥狀。4淋巴結轉移、脈管瘤栓(LVSI)、宮頸內口是否受侵是預后和DFS的影響因素。多因素分析顯示淋巴結轉移和LVSI是ⅠB~ⅡA期宮頸鱗癌患者預后和DFS的獨立影響因素,術后病理有此類危險因素的患者應予以重視。5 LVSI、宮頸內口是否受侵、臨床分期是淋巴結轉移的危險因素。6ⅠB~ⅡA期無高危因素并強烈要求保留卵巢功能的年輕患者,可考慮保留卵巢,但應充分告知卵巢轉移的風險。7術后無治療,單純化療、單純放療、放療+化療對ⅠB~ⅡA期宮頸鱗癌患者預后無影響。
【關鍵詞】:宮頸鱗癌 治療 DFS 預后 淋巴結轉移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37.33
【目錄】:
  • 中文摘要4-7
  • 英文摘要7-11
  • 英文縮寫11-12
  • 前言12
  • 材料與方法12-14
  • 結果14-17
  • 附圖17-20
  • 附表20-25
  • 討論25-29
  • 結論29-30
  • 參考文獻30-33
  • 綜述 早期宮頸癌預后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33-43
  • 參考文獻38-43
  • 致謝43-44
  • 個人簡歷44

【共引文獻】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鶴;HPV58mE6E7融合基因疫苗構建及其免疫效果的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侯彩英;宮頸癌微創(chuàng)手術的初步比較研究及數(shù)據(jù)庫和相關預后數(shù)學模型的構建[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1年

3 徐洪斌;宮頸癌新輔助化療和影響根治性治療后預后因素的評估[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4 徐洪斌;宮頸癌新輔助化療和影響根治性手術后預后因素的評估[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趙秀芝;異位寧對實驗性子宮內膜異位癥免疫調節(jié)和凋亡調控機制的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2年

6 饒智國;抗人乳頭瘤病毒16型E6核酶對宮頸癌細胞株端粒酶活性和放化療敏感性的影響[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2年

7 劉文苓;子宮肌瘤發(fā)病機制及肌瘤內消制劑作用的實驗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3年

8 熊正愛;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子宮肌瘤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3年

9 吳緒峰;宮頸癌根治手術泌尿道并發(fā)癥的預防及預后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10 潘芳;溫陽祛痛中藥復方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病盆腔疼痛的臨床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

本文編號:111692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111692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d30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