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琥酯對宮頸癌U14細胞移植瘤VEGF及COX-2表達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7-10-23 06:32
本文關鍵詞:青蒿琥酯對宮頸癌U14細胞移植瘤VEGF及COX-2表達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青蒿琥酯 宮頸癌 U14 移植瘤 COX-2 VEGF MVD
【摘要】:目的:子宮頸癌為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近年在發(fā)展中國家發(fā)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通過手術及放化療的方法雖可改善早期宮頸癌預后,但對導致宮頸癌患者死亡的復發(fā)性、轉移性宮頸癌,其療效尚不理想。手術相對創(chuàng)傷較大而化療藥物長期大量應用可能導致毒性積累,副反應加重甚至化療藥物耐藥,因此尋找高效、無毒的抗腫瘤藥物成為研究熱點。血管生成是促血管形成因子和抑制因子協(xié)調作用的復雜過程,在創(chuàng)傷修復、生長發(fā)育及生殖中占據(jù)重要位置。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及環(huán)氧合酶2(COX-2)是與腫瘤血管生成密切相關的細胞因子,參與多種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青蒿琥酯(ART)已證實對于肺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腫瘤、結腸癌、白血病、黑色素瘤、腎臟腫瘤等腫瘤細胞具有良好療效[1],且副作用小于傳統(tǒng)化療藥物。目前體外研究證實,青蒿琥酯可通過抑制腫瘤組織血管生成,從而抑制腫瘤生長。本實驗通過研究青蒿琥酯作用下宮頸癌U14移植瘤VEGF及COX-2的表達變化及其與微血管密度(MVD)的相關性,探究青蒿琥酯是否可通過抑制血管生成而發(fā)揮抗腫瘤效應。方法:1移植瘤動物模型的建立及實驗分組收集對數(shù)生長期U14細胞,調整濃度為1×10~7/ml,接種于小鼠腹腔(0.7ml/只),待3-5天后腹水形成,取腹水離心后,生理鹽水稀釋為5×10~7/ml,于雌性KM小鼠(5-6周齡,15-17g)左后肢近背部皮下接種0.2ml。成瘤且腫瘤直徑5mm進行后續(xù)實驗。將實驗動物隨機分為4組:1、正常對照組(未接種腫瘤,肌注生理鹽水1/日)2、腫瘤對照組(成瘤后,肌注生理鹽水1/日);3、ART組(成瘤后,肌注青蒿琥酯20mg/kg/d);4、DDP組(成瘤后,腹腔注射順鉑2mg/kg/d),各給藥0.2ml。每組80只,各組共給藥7日。后各組再次隨機分為4組,分別于第10d、20d、30d、40d處死,每組20只。2腫瘤組織中VEGF及COX-2表達情況及MVD計數(shù)的分析制備腫瘤組織石蠟切片,免疫組化染色后進行圖像分析,VEGF、COX-2表達強度以灰度值(GS)表示,數(shù)值大小與陽性細胞表達強度呈反比。以矩形走形計算200個細胞,計算各組陽性細胞表達百分率。光鏡下VEGF染色陽性細胞呈棕黃色,采用weidner等方法進行MVD量化分析。首先在低倍視野下掃視整個組織切片,在腫瘤浸潤區(qū)域選取內皮細胞染色分析、微血管數(shù)量密集的視野,隨機選取6個高倍視野,對微血管數(shù)計算,計算平均值作為MVD。任何棕黃色陽性內皮細胞或內皮細胞簇,只要與臨近腫瘤細胞、血管及其他結締組織分界清楚,即可作為1個微血管數(shù);腫瘤硬化取和大于8個紅細胞的血管不做計數(shù)對象。3統(tǒng)計學處理:對各組數(shù)據(jù)通過SPSS13.0版本軟件進行正態(tài)性、方差齊性檢驗,對VEGF、COX-2表達情況及MVD計數(shù)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對于不符合正態(tài)性或方差齊性檢驗者,采取K-independent samples秩和檢驗,SNK法進一步對多樣本均數(shù)進行兩兩比較。結果:1小鼠移植瘤中微血管生成情況與腫瘤對照組移植瘤中MVD計數(shù)相比,DDP組及ART組均明顯減低(均P0.05)。腫瘤組織中MVD計數(shù)呈腫瘤對照組ART組DDP組的總體趨勢。DDP組及ART組間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除在第20d時ART組腫瘤組織中MVD計數(shù)較DDP組明顯增高(21.23±2.71v.s16.69±2.44,P0.05)。在腫瘤對照組、DDP組及ART組中,各組MVD計數(shù)呈10d20d30d40d的總體趨勢,除腫瘤對照組在10d及20d中無顯差異(20.59±2.52v.s22.72±2.97,P0.05),ART組在20d及30d時無明顯差異(21.23±2.71v.s20.30±5.06,P0.05),其余各組間均差異顯著(均P0.05)。2 ART對小鼠移植瘤中VEGF和COX-2表達的影響2.1對小鼠移植瘤中VEGF表達情況的影響與腫瘤對照組第10天VEGF陽性細胞百分率為(20.58%±3.28%)相比,DDP組明顯降低(14.89%±2.70%,P0.05),ART組無明顯變化(17.95%±2.02%,P0.05)。第20d、30d及40d時,移植瘤中VEGF陽性細胞百分率呈腫瘤對照組ART組DDP組的總體趨勢,除30d時,ART組與DDP組之間無明顯差異外(38.54%±7.10%v.s31.67%±3.84%,P0.05),其中各組之間均差異顯著(均P0.05)。ART組、DDP組及腫瘤對照組中VEGF陽性細胞百分率均呈10d20d30d40d的總體趨勢,除DDP組在第10d和20d時無明顯差異外(14.89%±2.70%v.s17.41%±4.89%,P0.05),其中各組之間均差異顯著(均P0.05)。在第10d及40d時,移植瘤中VEGF表達GS值在各組中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第20d和30d時,與腫瘤對照組GS值(124.55±1.44,121.67±5.39)相比,ART組明顯降低(118.14±5.33,111.24±6.42,P0.05),DDP組在第20d時明顯回升(132.98±3.49,P0.05),第30d時GS值略有降低(120.40±3.89,P0.05)。2.2對小鼠移植瘤中COX-2表達情況與腫瘤對照組第10天時COX-2陽性細胞百分率(34.10%±6.79%)相比,DDP組明顯減低(16.92%±6.11%,P0.05),ART組無明顯變化(30.06%±5.28%,P0.05)。在第20d、30d及40d時,移植瘤中COX-2陽性細胞百分率呈腫瘤對照組ART組DDP組的總體趨勢,除30d時,ART組與DDP組之間無明顯差異外(53.83%±5.54%v.s45.76%±11.83%,P0.05),其余各組之間均差異顯著(均P0.05)。ART組、DDP組及腫瘤對照組中COX-2陽性細胞百分率均呈10d20d30d40d的總體趨勢。除ART組在第10d、20d時(30.06%±5.28%v.s31.88%±6.72%,P0.05),及DDP組在第10d、20d時(16.92%±6.11%v.s19.32%±6.03%,P0.05)無明顯差異外,各組間均差異顯著(均P0.05)。與腫瘤對照組第10d時COX-2表達GS值(109.36±5.37)相比,DDP組明顯回升(118.67±3.82,P0.05),ART組無明顯變化(109.52±6.40,P0.05)。在第20d、30d及40d時,移植瘤中COX-2陽性細胞表達強度在ART組、DDP組及腫瘤對照組中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均P0.05)。3小鼠移植瘤中VEGF、COX-2表達及MVD相關性分析小鼠腫瘤組織中VEGF及COX-2陽性細胞百分率在不同時間均呈正相關(10d:r=0.526,P0.05;20d:r=0.599,P0.05;30d:r=0.859,P0.05;40d:r=0.951,P0.05)。VEGF陽性細胞百分率與MVD計數(shù)之間在不同時間均呈正相關(10d:r=0.773,P0.05;20d:r=0.558,P0.05;30d:r=0.804,P0.05;40d:r=0.565,P0.05)。COX-2陽性細胞百分率與MVD計數(shù)之間在除10d時均呈正相關(10d:r=0.339,P0.05;20d:r=0.615,P0.05;30d:r=0.595,P0.05;40d:r=0.563,P0.05)。結論:1青蒿琥酯抑制小鼠U14移植瘤生長可能與抑制腫瘤組織中VEGF及COX-2的表達有關。2青蒿琥酯可顯著阻抑小鼠U14移植瘤中微血管生成,抑制腫瘤組織生長。3 VEGF與COX-2在腫瘤組織中表達具有正相關關系。COX-2及VEGF與腫瘤組織中微血管生成具有相關性。
【關鍵詞】:青蒿琥酯 宮頸癌 U14 移植瘤 COX-2 VEGF MVD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37.33
【目錄】:
- 中文摘要4-8
- 英文摘要8-13
- 英文縮寫13-14
- 前言14-15
- 材料與方法15-19
- 結果19-21
- 附圖21-26
- 附表26-29
- 討論29-32
- 結論32-33
- 參考文獻33-36
- 綜述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阻抑腫瘤生長和轉移的研究進展36-47
- 參考文獻41-47
- 致謝47-48
- 個人簡歷4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黃明;金小康;蔡慶超;李敏;林志彬;李衛(wèi)東;;雙氫青蒿素治療狼瘡腎炎與SIGIRR誘導免疫負調控的相關性[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5年12期
2 呂江濤;楊華;郎景和;譚先杰;;青蒿素衍生物對宮頸癌細胞血管形成相關分子表達和人臍靜脈內皮細胞血管形成能力的影響[J];現(xiàn)代婦產(chǎn)科進展;2013年11期
3 伍靚;吳奇;李晶;羅譽川;黃靈堅;曹聰明;;COX-2、VEGF及MVD在宮頸癌中的表達及意義[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4 萬珊;孟剛;顧康生;;外周T細胞淋巴瘤中VEGF表達和MVD水平及其臨床意義[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2年08期
5 李京佳;林相國;許濤;徐萬海;王曉民;;VEGF家族及其在腫瘤生長中作用的研究[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2年04期
6 陳歡歡,周慧君;青蒿琥酯的抗血管生成作用[J];藥學學報;2004年01期
7 鄭紅艷;青蒿素母液體外抗真菌試驗[J];四川畜牧獸醫(yī);2001年05期
8 鄧定安;蔡俊超;;具有抗腫瘤活性的青蒿酸衍生物[J];有機化學;1991年05期
,本文編號:10820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10820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