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脂肪肉瘤29例診療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10-19 06:48
本文關鍵詞:腹膜后脂肪肉瘤29例診療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臨床表現(xiàn)、病理特點、診治方法、預后及其影響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間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收治的29例腹膜后脂肪肉瘤病例,回顧性分析病人資料并進行隨訪,同時復習相關文獻進行比較和總結。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檢驗水準為0.05,P0.05為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結果:共29例病例,包含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齡34~83歲,平均年齡62.5±11.2歲。首次入我院時,22例為初發(fā)病例,7例為復發(fā)病例。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腹部包塊,占79.3%,其后依次為腹脹占55.2%,腹痛占17.2%,體檢偶然發(fā)現(xiàn)占10.3%,腰背部疼痛占6.9%。所有病例均進行腹部CT檢查,20例報告腹膜后脂肪肉瘤,準確率為69.0%;20例患者進行腹部B超檢查,7例報告腹膜后脂肪肉瘤,準確率為35.0%;7例進行腹部MRI檢查,5例報告腹膜后脂肪肉瘤,準確率71.4%。29例病例均接受手術治療,最少1次,最多4次,總計共進行52次手術。29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中,共有26例獲得隨訪,隨訪率89.7%。隨訪期0-66個月,中位隨訪時間22.5個月。至末次隨訪,共有7例患者未復發(fā),其余19例患者出現(xiàn)過復發(fā)(包括入我院時為復發(fā)狀態(tài)或我院術后出現(xiàn)復發(fā)),其中我院術后有15例出現(xiàn)復發(fā),術后復發(fā)率57.7%(15/26);11例死于腫瘤,其余15例存活?傮w中位生存期40個月,其中完整切除21例,中位生存期55個月,姑息切除5例,中位生存期23個月,Log-rank檢驗P=0.03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7例未復發(fā)患者中6例存活,中位生存期無法預測,19例復發(fā)患者,中位生存期37個月,Log-rank檢驗P=0.177,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經過單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腫瘤是否完整切除、術中出血量、病理學類型及惡性程度高低為影響患者生存時間的重要因素。COX回歸模型多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術中出血量及惡性程度高低是影響患者生存時間的獨立危險因素。總體上,從我院首次手術計算,1、3和5年生存率分別為82.6%(19/23)、50%(8/16)和25%(3/12)。結論:腹膜后脂肪肉瘤是少見疾病,發(fā)病癥狀不典型。CT是最主要的檢查手段。完整切除腫瘤是該病主要治療方式,必要時行聯(lián)合器官切除。該病復發(fā)率高,復發(fā)患者多數仍可手術切除治療。生存分析顯示腫瘤是否完整切除、術中出血量、病理學類型及惡性程度高低為患者生存時間的影響因素,其中術中出血量及病理學惡性程度為影響生存時間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手術前應完善檢查,明確腫瘤位置和周圍臟器情況,手術中盡量減少出血,力求徹底切除腫瘤,以提高患者術后生存時間。
【關鍵詞】:腹膜后脂肪肉瘤 手術 預后 復發(fā)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35.4
【目錄】:
- 致謝4-5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引言10-12
- 1 臨床資料12-19
- 1.1 一般資料12
- 1.2 臨床表現(xiàn)12-13
- 1.3 輔助檢查13-15
- 1.4 治療15-16
- 1.5 手術標本情況16-17
- 1.6 統(tǒng)計17-19
- 2 結果與預后分析19-23
- 3 討論23-27
- 3.1 概述及臨床表現(xiàn)23
- 3.2 影像及病理診斷23-24
- 3.3 治療24-26
- 3.4 預后及其影響因素26-27
- 4 總結27-28
- 參考文獻28-31
- 綜述31-44
- 參考文獻39-44
- 作者簡介44-4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徐果;李濤;;原發(fā)性腹膜后脂肪肉瘤119例臨床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0年19期
,本文編號:10596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105966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