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
發(fā)布時間:2017-07-26 14:05
本文關鍵詞: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
更多相關文章: 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 中西醫(yī)結合 針刺
【摘要】: 目的:通過臨床癥狀的改變,來觀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面神經麻痹患者的療效。積極探索針刺加西藥對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的治療作用,為提高臨床療效及拓展針灸的治療范圍提供科學依據。 方法:將符合入選標準56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0例(針刺加西藥組)與26例對照組(西藥組),治則為祛風散寒、通經活絡。治療組穴位按照《針灸學.》[75]定位,取患側太陽、陽白、地倉、四白、下關及健側合谷穴等,每天1次針刺, 14次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潑尼松30mg,頓服或分兩次,連續(xù)5天之后在第7-10天內逐漸減量。vitB110mg、vitB1225μg,日一次口服,14次為1個療程。對照組予西藥激素及維生素B的治療,方法同治療組。分別觀察兩組臨床療效,并采用美國耳鼻喉頭頸外科學確立的House-Brachmmm面神經功能分級標準[76]。 結果:中西醫(yī)聯(lián)合治療的痊愈率(69.67%)總有效率(87.34%)均明顯高于單純用西藥的痊愈率(46.15%)總有效率(63.28%),經統(tǒng)計學處理(P0.05),具有明顯差異。 結論:針刺配合西藥能明顯改善口眼歪斜的臨床癥狀。比單獨服用西藥治療效果更佳,臨床值得推廣。
【關鍵詞】: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 中西醫(yī)結合 針刺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246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前言7-8
- 文獻綜述8-17
- 正文17-21
- 1 臨床資料17
- 2 診斷標準17-18
- 3 治療方法18-19
- 4 療效判斷標準19-20
- 5 統(tǒng)計學處理20
- 6 結果與分析20-21
- 分析討論21-26
- 結論26-27
- 參考文獻27-32
- 致謝32-33
- 個人簡歷3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競文;陳昕;王春激;;按摩治療周圍性面癱78例的臨床觀察[J];按摩與導引;2006年08期
2 黎順瑜;;三白五蟲湯治療面癱38例[J];中國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2007年02期
3 董媛;TDP透穴針刺治療面癱100例[J];光明中醫(yī);2002年05期
4 劉彥嶺,楊倩;手法結合中藥外洗治療周圍性面癱70例[J];河北中醫(yī);2000年10期
5 褚靜;半刺配合閃罐治療面神經炎32例[J];黑龍江中醫(yī)藥;2003年02期
6 王秀娟;劉紅;孫鳳菊;;推拿治療小兒面神經麻痹的臨床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7年02期
7 劉本立;耳針治療周圍性面癱105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yī)雜志;2002年03期
8 賀萍;;辨證施針治療面癱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9 王曉紅,張黎明,張克清,蔣佼佼;類固醇激素配合功能訓練治療Bell′s面癱的療效觀察[J];華西藥學雜志;2002年06期
10 李玉梅;;針刺治療顏面神經麻痹40例[J];江蘇中醫(yī);1997年02期
,本文編號:5767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hxiyjh/57673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