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超短波結合電針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
本文關鍵詞:五官超短波結合電針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
【摘要】:目的觀察五官超短波結合電針治療周圍性面癱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西南大學校醫(yī)院一院康復理療科就診病人,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對照組。治療組予電針常規(guī)取穴加TDP遠距離照射及五官超短波翳風穴,對照組予電針常規(guī)取穴加TDP遠距離照射,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組的療程比對照組短(P0.01)。結論五官超短波翳風穴結合電針治療面癱可以提高療效,明顯縮短療程。
【作者單位】: 重慶醫(yī)科大學中醫(yī)藥學院;西南大學校醫(yī)院一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81273870)
【分類號】:R246
【正文快照】: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又稱面癱,是針灸理療科的常見病及多發(fā)病,但是目前治療上主要是以傳統(tǒng)的針刺為主,而且治療時間比較長,患者依從性比較差,給本病的治療和康復帶來很大的障礙。因為翳風穴獨特的生理位置及穴位治療作用,所以筆者用電針配合翳風穴使用五官超短波治療面癱,療效顯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孟培燕;翳風穴證治機理淺探[J];湖北中醫(yī)雜志;2001年08期
2 鄧紅衛(wèi);針刺配合超短波治療周圍神經性面癱108例[J];湖北中醫(yī)雜志;2003年06期
3 劉霞文;;針刺分段分期治療周圍性面癱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2年01期
4 熊燦東;面神經炎急性期針刺的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02年11期
5 姜雪梅,高彥平,黃泳;翳風穴的形態(tài)學特征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針灸;2005年11期
6 牙祖蒙,王建華,李忠禹,譚穎徽;面神經損傷后穴位電針刺激對神經組織中神經營養(yǎng)因子-3及其受體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0年01期
7 李瑛;吳曦;胡卡明;陳曉琴;;針灸擇期治療周圍性面癱臨床研究現狀與評價[J];中醫(yī)雜志;2008年05期
8 趙淑芹;;針灸配合超短波治療顳頜關節(jié)炎185例療效分析[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2年10期
9 張英;莫艷芬;馬春藝;;超短波透熱療法結合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58例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忠祥,徐應琴,胡福永;杏丁注射液對普通型偏頭痛的治療作用[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5年04期
2 丁啟;自擬頭風湯治療偏頭痛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5年04期
3 趙靜;王訓;胡紀源;程楠;;中醫(yī)藥治療遺傳性共濟失調研究進展[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0年08期
4 張利平;;中藥配合針灸治療血管性頭痛療效觀察[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1年04期
5 胡文彬;楊金鵬;韋玉國;楊任民;;肝豆狀核變性患者頸部及顱內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結果分析[J];安徽醫(yī)學;2010年09期
6 胡文彬;吳舒梅;薛本春;蘇增鋒;楊金鵬;楊任民;;苦參素聯合驅銅治療對肝豆狀核變性患者肝纖維化血清學指標的影響[J];安徽醫(yī)藥;2008年11期
7 王祥國;腦創(chuàng)寧化瘀散治療腦外傷綜合征80例[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8 陳青墨,陳衛(wèi)東;β-七葉皂苷鈉治療面神經炎46例[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9 汪瀚;楊文明;鮑遠程;;從銅毒論治肝豆狀核變性初探[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10 張東鋒;楊任民;;肝豆狀核變性中西醫(yī)治療概況[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徐秀梅;肖朝陽;;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多發(fā)性硬化38例療效觀察[A];江西省第七次中西醫(yī)結合危重病、急救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老錦雄;李子勇;;針刺加懸灸治療周圍性面癱的臨床觀察[A];廣東省針灸學會第十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7年
3 彭建民;;針灸治療面神經炎的臨床研究[A];廣東省針灸學會第十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7年
4 胡愛中;劉玉泉;周國平;;全經針刺法對中風偏癱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影響的臨床觀察[A];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第十七屆全國針灸臨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張寶國;高明利;劉冀東;;電針配合藥物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活動期腫脹[A];第十二屆全國中醫(yī)風濕病學術研討會專輯[C];2008年
6 范美麗;孫均重;鄒煒;王廣新;;推拿加超短波治療兒童面癱30例[A];第十三次中醫(yī)推拿學術年會暨推拿手法治療脊柱相關疾病高級培訓班論文匯編[C];2012年
7 張秦宏;岳金換;孫忠人;;淺談《黃帝內經》對針灸學的影響[A];中醫(yī)學術流派菁華——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四次中醫(yī)學術流派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8 鄭霖勃;;翳風單穴治療彌漫性外耳道炎病案的機理探析[A];第九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基礎理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鈔建峰;益氣活血養(yǎng)陰中藥對缺血性中風二級預防的多中心、隨機、雙盲臨床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2 孫運花;電針促進面神經損傷修復的JAK_1-STAT_3信號轉導機制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3 王婧;針刺安全理論探源及框架構建[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4 李蕾;帕金森氏病Synphilin-1基因分析及針刺對Synphilin-1 mRNA表達的影響[D];湖北中醫(yī)學院;2002年
5 趙德喜;益腎活絡飲治療腦梗塞恢復期的臨床與實驗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2年
6 張東勛;四君子湯及其衍化方的文獻與臨床應用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4年
7 陳虎;電針對缺血腦損傷大鼠神經干細胞增殖遷移的影響[D];復旦大學;2004年
8 趙永烈;芎芷地龍湯對偏頭痛模型動物鎮(zhèn)痛鎮(zhèn)靜作用及機制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9 趙文樹;從內源神經干細胞神經再生探討針灸治療缺血性腦中風的機理[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10 宗慧梅;活血化瘀、瀉下通腑法治療腦梗死急性期的實驗研究[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玉娜;頭部腧穴配合循經遠近配穴法治療神經性耳鳴耳聾的臨床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2 張勇;滎合配穴加常規(guī)取穴治療面神經炎的療效觀察[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3 邢丹;針灸分期治療周圍性面癱方案優(yōu)化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4 邙玲玲;經筋排刺法分期治療貝爾麻痹的臨床隨機對照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5 汪雙雙;中藥紫河車提取制劑輔助治療重癥肌無力的療效觀察[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6 田昕;不同留針時間電針治療失眠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7 吳家滿;電針足三里穴對脾虛型幼年大鼠神經干細胞增殖的影響[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8 鄧慧明;刺血為主治療周圍性面癱急性期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9 黃杏環(huán);子午流注推拿調治亞健康軀體癥狀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10 黎鳴;電生理對電針治療輕中度腕管綜合征療效評價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辛立,李學武;翳風穴刺法初探[J];中國醫(yī)藥學報;2000年04期
2 陳建康,鄒萬忠,,由江峰;半定量RT-PCR方法在基因表達研究中的應用[J];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1996年03期
3 劉靜;高慧;;慢性盆腔炎的中醫(yī)藥治療進展[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4 蘇俊波;電生理學檢測貝爾麻痹及術中監(jiān)測面神經功能的研究進展[J];重慶醫(yī)學;2003年03期
5 鄧永志;李振;寧飛;劉洋;;多針淺刺分期治療周圍性面癱[J];長春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6 許佩群,許雙虹,陳治珍,李亞紅;分期辨證手法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J];廣東醫(yī)學;2002年08期
7 安珂;周圍性面癱定位診斷與針刺療效關系[J];甘肅中醫(yī)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8 金炳旭,唐純志;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研究進展[J];甘肅中醫(yī);2005年05期
9 孟培燕;翳風穴證治機理淺探[J];湖北中醫(yī)雜志;2001年08期
10 聶緒發(fā),韓永明,吳昌清,熊迎春,袁尚榮;莖乳孔解剖學研究[J];湖北中醫(yī)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曾令濟;馮良甫;胡新銘;江金春;;超短波治療帶狀皰疹45例初步小結[J];皮膚病與性病;1983年Z1期
2 隋華,耿霓;超短波治療秋季腹瀉41例臨床分析[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97年22期
3 王天濟,應佩云,沈紅;超短波治療腎移植術后少尿二例[J];中華理療雜志;1998年04期
4 盧宇,李增華,宋美春,宋巖;紫外線、超短波治療小腿潰瘍1例[J];黑龍江醫(yī)學;1999年11期
5 昌玉華;牽引和超短波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0例療效觀察[J];現代康復;2000年13期
6 秦秀,付照華,孫楊梅;超短波治療引起過敏性皮炎一例[J];中華理療雜志;2001年06期
7 陳秀敏,蔡廣銳,湯玉蓮;超短波治療顳頜關節(jié)紊亂綜合征40例報告[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02年04期
8 劉玉英,李珊,劉靜;TDP并超短波治療面神經麻痹37例[J];醫(yī)學文選;2004年05期
9 楊涓;許志雄;;超短波對小兒急性中耳炎的治療作用[J];井岡山醫(yī)專學報;2008年01期
10 成建平;李國增;;超短波治療手指屈肌腱腱鞘炎[J];中外醫(yī)療;2008年2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印衛(wèi)鋒;陳蘇;熊偉;李鋒;方煌;陳安民;;泰勒寧配合超短波治療肩關節(jié)周圍炎的臨床評價[A];中華醫(yī)學會疼痛學分會第八屆年會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論文集[C];2009年
2 朱柳;;電針結合超短波治療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綜合征的臨床觀察[A];廣東省針灸學會第十一次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3 張騫云;高凱英;王慧玲;;超短波治療自發(fā)性氣胸的臨床觀察[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呼吸病學術會議暨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6年
4 王正和;瞿宇;;推拿手法配合超短波治療膝關節(jié)的體會[A];繼往開來 與時俱進——2003年康復醫(yī)學發(fā)展論壇暨慶祝中國康復醫(yī)學會成立20周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3年
5 江國英;;超短波治療外傷性胸腔積液的體會[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三次康復治療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2年
6 石瑜;吳志明;瞿建文;;針刺與超短波配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觀察[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八屆全國康復治療學術年會資料及論文匯編[C];2011年
7 陳秋明;劉春梅;;熱敏灸治療梨狀肌綜合征療效觀察[A];廣東省針灸學會第十一次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8 孫燕芝;曹素環(huán);鐘旬華;陳心春;付向東;蘇堅;;超短波治療結核性胸腔積液的療效觀察[A];中國防癆雜志2003第25卷增刊——2003年中國防癆協會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9 孫強三;王偉;徐少華;陸志偉;;超短波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療效評價[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三屆中國康復醫(yī)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1年
10 李華云;;超聲波和超短波治療女性附件液性包塊[A];第六次全國運動療法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常英;針刺配合超短波治療面癱[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2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yī)院 吳靜;超短波治療腰痛療效好[N];家庭醫(yī)生報;2004年
3 北京友誼醫(yī)院 吳靜;超短波治療腰痛[N];健康時報;2004年
4 李華;超短波也有消炎作用[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5年
5 張中橋;超短波治療前列腺術后膀胱痙攣痛[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6 王振嶺 印素萍;冀醫(yī)一院免費救治重癥先心病女孩[N];科技日報;2006年
7 濟南軍區(qū)青島第二療養(yǎng)院主任醫(yī)師 鄭曙峰;哪些疾病理療效果好[N];健康報;2007年
8 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理療科副教授 周莉邋夏青 整理;老人肩痛不妨做做理療[N];健康報;2008年
9 ;久坐腿馬上就腫該注意啥?[N];健康時報;2006年
10 小美;射精疼痛先查因[N];保健時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張立新;物理因子對脫細胞同種異體神經移植物修復大鼠坐骨神經缺損的影響[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瑩瑩;超短波和超聲波對兔膝骨關節(jié)炎軟骨細胞凋亡和NF-κB的影響[D];中南大學;2011年
2 孫強三;超短波對兔激素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VEGF mRNA和BMP-2mRNA的影響[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3 李大鵬;超短波配合針刺療法治療膝骨關節(jié)炎的療效觀察[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4 魏穎鴻;超短波療法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超早期的影響[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6年
5 王偉;超短波療法對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早期的影響[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7年
6 孫闖;超短波配合手法治療胸椎小關節(jié)紊亂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7 孫鋒;大鼠腦缺血再灌注后超短波治療時間窗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8 林晶;超短波治療對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愈合的影響[D];中南大學;2009年
9 李琳;經皮電刺激小腦和超短波對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治療比較[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5年
10 巴方;超短波對金屬內固定物周圍組織溫度變化的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2334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hxiyjh/1233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