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赤芝子實體三萜類化合物抗氧化譜效關系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13 18:29
測定了64株赤芝(Ganoderma lucidum)子實體醇提物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活性和三萜指紋圖譜,采用遺傳算法篩選其指紋圖譜中的26個共有峰,并標定出其中15個特征峰,運用偏最小二乘回歸分析方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對指紋圖譜中26個三萜峰與醇提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進行關聯分析,建立了赤芝子實體三萜類化合物的抗氧化譜效關系方程。在赤芝子實體醇提物三萜指紋圖譜的26個共有峰中,峰S1、S4、S9、S10和S26的峰面積與醇提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峰S3、S11、S15、S18、S19、S22和S25的峰面積與醇提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呈顯著負相關關系。分別測定鑒定出的15個峰對應的三萜化合物對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發(fā)現與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呈顯著正相關的三萜化合物靈芝酸C2(S4)、靈芝酸B(S9)、靈芝酸LM2(S10)、靈芝醛A(S26)對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明顯高于其他三萜化合物,與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呈顯著負相關...
【文章來源】:食用菌學報. 2020,27(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14 頁
【部分圖文】:
PLSR回歸模型的t1/u1
PLSR模型回歸系數
PLSR方程的VIP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藥譜效學的應用進展[J]. 蔡靚,張倩,楊豐慶. 中草藥. 2017(23)
[2]破壁靈芝孢子粉甾醇類HPLC指紋圖譜的建立及其抗腫瘤活性“譜效”關系[J]. 簡偉明,劉小慧,梁慧佳,李潔儀,焦春偉. 江西農業(yè)學報. 2016(08)
[3]基于譜效整合指紋譜技術的中藥質量評價模式的發(fā)展探究[J]. 梁云飛. 輕工科技. 2016(08)
[4]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不同產地及品種靈芝三萜類成分的含量[J]. 賈紅巖,王亞濤,張芝華,馮娜,劉艷芳,周帥,張忠,張勁松,唐慶九. 微生物學通報. 2017(01)
[5]The spectrum-effect relationship——a rational approach to screening effective compounds, reflecting the internal qualit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J]. ZHU Chun-Sheng,LIN Zhi-Jian,XIAO Ming-Liang,NIU Hong-Juan,ZHANG Bi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2016(03)
[6]廣藿香抑制腸推進藥效指紋圖譜構建與譜效關系研究[J]. 梅清華,陳燕,蘭樹敏,范翠瓊.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3(35)
[7]中藥質量評價新模式——“譜效整合指紋譜”研究進展[J]. 戚進,余伯陽. 中國天然藥物. 2010(03)
[8]基于rDNA ITS序列探討中國栽培靈芝菌株的親緣關系[J]. 蘇春麗,唐傳紅,張勁松,陳明杰,潘迎捷. 微生物學報. 2007(01)
[9]黑靈芝與赤靈芝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比較[J]. 弓曉峰,謝明勇,陳奕. 食品科學. 2006(04)
[10]創(chuàng)建中藥譜效關系學[J]. 李戎,閆智勇,李文軍,徐濤,覃仁安,潘玲,李詠梅,馬亦龍. 中醫(yī)教育. 2002(02)
碩士論文
[1]基于化學計量學的白花丹參質量評價及譜效關系的研究[D]. 段小菊.山東大學 2014
[2]猴頭菌等藥用真菌中神經活性成分的篩選、分離純化及結構鑒定[D]. 龐小博.南京農業(yè)大學 2008
[3]靈芝子實體中三萜類化學成分的分離純化、結構鑒定及體外抑制腫瘤細胞活性的研究[D]. 郝瑞霞.南京農業(yè)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493503
【文章來源】:食用菌學報. 2020,27(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14 頁
【部分圖文】:
PLSR回歸模型的t1/u1
PLSR模型回歸系數
PLSR方程的VIP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藥譜效學的應用進展[J]. 蔡靚,張倩,楊豐慶. 中草藥. 2017(23)
[2]破壁靈芝孢子粉甾醇類HPLC指紋圖譜的建立及其抗腫瘤活性“譜效”關系[J]. 簡偉明,劉小慧,梁慧佳,李潔儀,焦春偉. 江西農業(yè)學報. 2016(08)
[3]基于譜效整合指紋譜技術的中藥質量評價模式的發(fā)展探究[J]. 梁云飛. 輕工科技. 2016(08)
[4]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不同產地及品種靈芝三萜類成分的含量[J]. 賈紅巖,王亞濤,張芝華,馮娜,劉艷芳,周帥,張忠,張勁松,唐慶九. 微生物學通報. 2017(01)
[5]The spectrum-effect relationship——a rational approach to screening effective compounds, reflecting the internal qualit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J]. ZHU Chun-Sheng,LIN Zhi-Jian,XIAO Ming-Liang,NIU Hong-Juan,ZHANG Bi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2016(03)
[6]廣藿香抑制腸推進藥效指紋圖譜構建與譜效關系研究[J]. 梅清華,陳燕,蘭樹敏,范翠瓊.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3(35)
[7]中藥質量評價新模式——“譜效整合指紋譜”研究進展[J]. 戚進,余伯陽. 中國天然藥物. 2010(03)
[8]基于rDNA ITS序列探討中國栽培靈芝菌株的親緣關系[J]. 蘇春麗,唐傳紅,張勁松,陳明杰,潘迎捷. 微生物學報. 2007(01)
[9]黑靈芝與赤靈芝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比較[J]. 弓曉峰,謝明勇,陳奕. 食品科學. 2006(04)
[10]創(chuàng)建中藥譜效關系學[J]. 李戎,閆智勇,李文軍,徐濤,覃仁安,潘玲,李詠梅,馬亦龍. 中醫(yī)教育. 2002(02)
碩士論文
[1]基于化學計量學的白花丹參質量評價及譜效關系的研究[D]. 段小菊.山東大學 2014
[2]猴頭菌等藥用真菌中神經活性成分的篩選、分離純化及結構鑒定[D]. 龐小博.南京農業(yè)大學 2008
[3]靈芝子實體中三萜類化學成分的分離純化、結構鑒定及體外抑制腫瘤細胞活性的研究[D]. 郝瑞霞.南京農業(yè)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4935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hongyaolw/3493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