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煎劑對輻射致實驗紅鯽毒效應的保護作用
本文關鍵詞:人參煎劑對輻射致實驗紅鯽毒效應的保護作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研究~(137)Cs和鈾尾礦渣誘導實驗紅鯽氧化應激;研究人參煎劑對~(137)Cs和鈾尾礦渣誘導實驗紅鯽氧化應激損傷的保護作用;探討在核輻射毒理學及核輻射損傷與修復中應用實驗紅鯽的可行性。方法:采用~(137)Cs和鈾尾礦渣輻射處理實驗紅鯽,在輻射前和輻射后分別加以人參煎劑喂養(yǎng),分別在第1天、7天、14天和28天抽取血清測定SOD、GSH-PX酶活性和MDA含量以及血液生化指標,包括K+、Na+、Cl-、Mg2+、TP、ALB、GLB、AST、ALT、ALP、LDH濃度,并于第14天、28天取肝臟、腎臟,按Western blot方法檢測Hsp70蛋白表達量。結果:1、~(137)Cs和鈾尾礦渣輻射后,SOD、GSH-PX酶活性升高、MDA含量增加。2、~(137)Cs和鈾尾礦渣輻射后,肝臟和腎臟Hsp70表達量升高。3、~(137)Cs和鈾尾礦渣輻射后,血清中K+、Na+、Cl-、Mg2+濃度增加,TP、ALB含量下降,GLB含量上升,ALT、AST、ALP酶活性升高。4、輻射后給藥人參煎劑與輻射前給藥人參煎劑均抑制SOD、GSH-PX酶活性升高,抑制MDA含量增加,抑制Hsp70表達量增加。結論:1、核輻射誘導實驗紅鯽氧化應激。2、人參煎劑能夠降低實驗紅鯽氧化應激程度,對于核輻射引起的實驗紅鯽氧化應激損傷有保護作用。3、實驗紅鯽可用于核輻射毒理學和核輻射損傷修復研究。
【關鍵詞】:實驗紅鯽 人參煎劑 核輻射 氧化應激
【學位授予單位】:南華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818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主要英文縮略詞10-11
- 1 緒論11-15
- 2 實驗材料15-19
- 2.1 實驗動物15
- 2.2 主要儀器15
- 2.3 主要試劑15-17
- 2.4 分析軟件17-19
- 3 實驗方法19-25
- 3.1 實驗紅鯽飼養(yǎng)19
- 3.2 實驗紅鯽~(137)Cs核輻射急性毒理學實驗19
- 3.3 ~(137)Cs和鈾尾礦渣誘導實驗紅鯽的氧化應激19-25
- 3.3.1 ~(137)Cs輻射處理19-20
- 3.3.2 鈾尾礦渣處理20
- 3.3.3 采血方法20
- 3.3.4 檢測指標與檢測方法20-21
- 3.3.5 血清SOD酶活性測定21
- 3.3.6 血清GSH-PX酶活性測定21
- 3.3.7 血清MDA含量測定21
- 3.3.8 熱休克蛋白Hsp70表達量測定21-25
- 4 實驗結果25-55
- 4.1 ~(137)Cs對實驗紅鯽的急性毒性和輻射致實驗紅鯽毒效應25-36
- 4.1.1 ~(137)Cs對實驗紅鯽血清GSH-PX酶活性的影響25-26
- 4.1.2 ~(137)Cs對實驗紅鯽血清SOD酶活性的影響26-27
- 4.1.3 ~(137)Cs對實驗紅鯽血清MDA含量的影響27-28
- 4.1.4 ~(137)Cs對實驗紅鯽血清離子濃度的影響28-29
- 4.1.5 ~(137)Cs對實驗紅鯽血清蛋白濃度的影響29-31
- 4.1.6 ~(137)Cs對實驗紅鯽血清酶活性的影響31-32
- 4.1.7 ~(137)Cs對實驗紅鯽肝臟和腎臟Hsp70蛋白表達量的影響32-34
- 4.1.8 鈾尾礦渣對實驗紅鯽血清SOD酶活性的影響34-35
- 4.1.9 鈾尾礦渣對實驗紅鯽血清GSH-PX酶活性的影響35
- 4.1.10 鈾尾礦渣誘導血清MDA含量變化35-36
- 4.2 人參煎劑在~(137)Cs和鈾尾礦渣致實驗紅鯽氧化損傷的保護作用36-55
- 4.2.1 人參煎劑給藥方法36-37
- 4.2.2 人參煎劑對~(137)Cs處理實驗紅鯽血清中SOD酶活性的影響37-38
- 4.2.3 人參煎劑對~(137)Cs處理實驗紅鯽血清中GSH-PX酶活性的影響38-40
- 4.2.4 人參煎劑對~(137)Cs處理實驗紅鯽血清中MDA含量的影響40-41
- 4.2.5 人參煎劑對~(137)Cs處理實驗紅鯽血清離子濃度的影響41-43
- 4.2.6 人參煎劑對~(137)Cs處理實驗紅鯽血清蛋白濃度的影響43-45
- 4.2.7 人參煎劑對~(137)Cs處理實驗紅鯽血清酶活性的影響45-47
- 4.2.8 人參煎劑對~(137)Cs處理實驗紅鯽肝臟和腎臟Hsp70蛋白表達量的影響47-49
- 4.2.9 人參煎劑對鈾尾礦處理實驗紅鯽血清中SOD酶活性的影響..3949-50
- 4.2.10 人參煎劑對鈾尾礦處理實驗紅鯽血清GSH-PX酶活性的影響50-52
- 4.2.11 人參煎劑對鈾尾礦渣處理實驗紅鯽血清MDA含量的影響52-55
- 5 討論55-59
- 6 結論59-61
- 參考文獻61-67
- 綜述67-75
- 參考文獻72-75
- 碩士期間研究成果75-77
- 致謝7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朝暉;王婧;李程;黃煉;張?zhí)斐?;鎘對紅鯽組織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響[J];南華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年06期
2 吳端生,王宗保,張軒杰,劉冬娥,姚峰,劉鑫,徐詩平;紅鯽近交系的建立[J];中國實驗動物學報;2001年02期
3 張朝暉,陳鋒,吳端生,賀棟梁,姚峰;除草劑樂草隆對紅鯽的遺傳毒性研究[J];中國實驗動物學報;2002年03期
4 張朝暉;王婧;黃煉;張?zhí)斐?;氯化鎘染毒對紅鯽脂質(zhì)過氧化作用的影響[J];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2009年10期
5 譚翔文;吳端生;許金華;劉鑫;姚峰;練高建;;紅鯽實驗動物含肉率及營養(yǎng)成分分析[J];中國比較醫(yī)學雜志;2008年01期
6 吳端生,鄭家銓,劉冬娥,王宗保;紅鯽實驗動物生物學特性的研究[J];中國實驗動物學雜志;1997年02期
7 王宗保,吳端生,宋穎,姚峰;紅鯽主要器官組織的顯微和超微結構研究[J];中國實驗動物學雜志;2002年02期
8 吳端生;石孟芝;江千秋;胡代炎;譚翔文;;紅鯽與金魚對洞庭湖外睪吸蟲感染的對比實驗[J];實驗動物科學與管理;2006年03期
9 伍愛榮;劉冬娥;陳勇;;紅鯽Sox基因的聚合酶鏈反應擴增[J];南華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年06期
10 龍黎南;賀慶芝;劉運蓮;楊露青;殷杰;鄭濟芳;;紅鯽Sox4基因保守區(qū)的克隆與序列分析[J];南華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吳端生;羅琛;王宗保;張軒杰;劉冬娥;姚峰;劉鑫;徐詩平;;紅鯽近交系的建立[A];中國實驗動物學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0年
2 胡榮;李妤;吳端生;;鎘致實驗紅鯽生物學毒性的研究[A];第九屆中國實驗動物科學年會(2010新疆)論文集[C];2010年
3 史建伍;盛軍慶;曾柳根;王軍花;洪一江;;萍鄉(xiāng)紅鯽卵母細胞透明帶糖蛋白ZP3基因及其側(cè)翼序列的克隆和分析[A];中國南方十六。ㄊ、區(qū))水產(chǎn)學會漁業(yè)學術論壇第二十六次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下冊)[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劉啟紅;萍鄉(xiāng)紅鯽成為我省淡水漁業(yè)新品種[N];江西日報;2008年
2 于秀;萍鄉(xiāng)紅鯽有望“游向”全國市場[N];中國特產(chǎn)報;2009年
3 武志明;稻田培育觀賞魚[N];中國漁業(yè)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何偉國;紅鯽與翹嘴紅湆不同倍性水平雜交魚的形成及其生物學特征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2 史建伍;萍鄉(xiāng)紅鯽卵母細胞組化及ZP(zona pellucida)基因的分子特征和表達分析[D];南昌大學;2014年
3 陳禹保;四倍體鯽鯉BAC文庫構建及其演化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廖小立;核輻射對實驗紅鯽損傷的毒理學及AFLP分子標記的研究[D];南華大學;2015年
2 陶宏婷;實驗紅鯽遺傳標準參數(shù)及核輻射生物效應的研究[D];南華大學;2015年
3 彭贊平;人參煎劑對輻射致實驗紅鯽毒效應的保護作用[D];南華大學;2016年
4 甘云飛;萍鄉(xiāng)紅鯽轉(zhuǎn)鐵蛋白研究[D];南昌大學;2008年
5 付小全;不同體色萍鄉(xiāng)紅鯽皮膚組織學、黑色素濃集激素受體及細胞色素b基因的研究[D];南昌大學;2008年
6 姚s,
本文編號:2669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266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