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脈CTA定性檢測斑塊特征對預測心肌缺血的診斷價值
發(fā)布時間:2020-05-13 16:12
【摘要】:目的:以負荷心肌灌注顯像為參照標準,探討相同患者冠狀動脈CTA檢測出的血管管腔狹窄程度及高危斑塊定性特征對預測心肌缺血是否具有診斷價值。研究方法:本研究納入了60例患者,在7天內(nèi)分別做了CCTA及SPECT負荷心肌灌注顯像檢查,所有研究對象冠脈CTA檢查結(jié)果均為陽性。收集患者臨床特征資料(性別、高血壓、高血脂、吸煙、糖尿病),對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輕度狹窄1-49%、中度狹窄50-69%、重度狹窄≥70%)及高危斑塊特征(低密度斑塊、正性重構(gòu)、點狀鈣化、餐巾環(huán)征)進行了定性評估;采用17節(jié)段心肌分類法對負荷心肌灌注斷層顯像圖像作定性分析。根據(jù)負荷心肌灌注顯像結(jié)果將研究對象分為心肌缺血陽性及心肌缺血陰性兩組,使用獨立樣本卡方檢驗進行分類變量的組間比較,采用ROC曲線比較顯著狹窄(≥70%)、高危斑塊及二者聯(lián)合對負荷心肌灌注顯像心肌缺血的診斷效能。結(jié)果:在患者臨床特征中,女性、高血脂在心肌缺血與非心肌缺血組間比較中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負荷心肌灌注顯像結(jié)果為參照,統(tǒng)計分析冠狀動脈定性特征結(jié)果顯示,中度及重度狹窄(≥50%)、正性重構(gòu)、餐巾環(huán)征及具有任意3個及以上高危斑塊特征在心肌缺血與非心肌缺血組間比較中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顯著狹窄(≥70%)預測心肌缺血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分別為75.4%、50.9%、59.5%,高危斑塊預測心肌缺血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分別為78.7%、34.8%、50.3%,二者聯(lián)合預測心肌缺血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分別為73.8%、75.0%、74.6%;二者聯(lián)合預測負荷心肌灌注顯像心肌缺血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728(95%CI:0.649~0.807)。結(jié)論:顯著狹窄(≥70%)聯(lián)合高危斑塊預測心肌缺血準確率更高,二者聯(lián)合對負荷心肌灌注顯像心肌缺血有較好的診斷效能。
【圖文】:
圖 2.1 冠脈 CTA 顯示斑塊的定性特征 A 低密度斑塊:測量區(qū)域CT 值為-10HU(<30HU) B 點狀鈣化:測量斑塊最大徑為 2.1mm(小性重構(gòu):測量狹窄部分的橫徑為 5.8,其周圍正常血管橫徑為 3.1,二者1.5) D 餐巾環(huán)征:箭頭顯示的為非鈣化斑塊周圍環(huán)形高密度。2.3 負荷心肌灌注顯像檢查及圖像分析所有研究對象采用藥物負荷心肌灌注檢查方法。負荷藥物選擇ATP(0.16mg/Kg·5min) ,注射心肌灌注顯像劑 99mTc-MIIBI10mCi,集負荷圖像。負荷后 4 小時注射 99mTc-MIIBI30 mCi,60min 后進行靜儀器采用西門子 symbiaT2 雙探頭 SPECT/CT 儀,門控采集圖像用 EC每個心動周期分 8 幀,R-R 時間窗±50%。檢查后重建圖像并由兩名學醫(yī)生分析商議后得出結(jié)論。采用美國心臟協(xié)會 17 節(jié)段評分法分析圖的冠狀動脈血管相對應,左前降支對應左室前壁、前間隔及心尖部供
圖 2.2 女,65 歲,A-H 為同一患者冠狀動脈 CTA 圖像及負荷心肌灌注前降支管腔重度狹窄伴正性重構(gòu)、點狀鈣化及低密度斑塊 3 個高危斑T 圖像顯示負荷時左室心尖部血流灌注量減低 F-H:SPECT 圖像顯示靜量明顯改善。 統(tǒng)計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541.4;R816.2
本文編號:2662207
【圖文】:
圖 2.1 冠脈 CTA 顯示斑塊的定性特征 A 低密度斑塊:測量區(qū)域CT 值為-10HU(<30HU) B 點狀鈣化:測量斑塊最大徑為 2.1mm(小性重構(gòu):測量狹窄部分的橫徑為 5.8,其周圍正常血管橫徑為 3.1,二者1.5) D 餐巾環(huán)征:箭頭顯示的為非鈣化斑塊周圍環(huán)形高密度。2.3 負荷心肌灌注顯像檢查及圖像分析所有研究對象采用藥物負荷心肌灌注檢查方法。負荷藥物選擇ATP(0.16mg/Kg·5min) ,注射心肌灌注顯像劑 99mTc-MIIBI10mCi,集負荷圖像。負荷后 4 小時注射 99mTc-MIIBI30 mCi,60min 后進行靜儀器采用西門子 symbiaT2 雙探頭 SPECT/CT 儀,門控采集圖像用 EC每個心動周期分 8 幀,R-R 時間窗±50%。檢查后重建圖像并由兩名學醫(yī)生分析商議后得出結(jié)論。采用美國心臟協(xié)會 17 節(jié)段評分法分析圖的冠狀動脈血管相對應,左前降支對應左室前壁、前間隔及心尖部供
圖 2.2 女,65 歲,A-H 為同一患者冠狀動脈 CTA 圖像及負荷心肌灌注前降支管腔重度狹窄伴正性重構(gòu)、點狀鈣化及低密度斑塊 3 個高危斑T 圖像顯示負荷時左室心尖部血流灌注量減低 F-H:SPECT 圖像顯示靜量明顯改善。 統(tǒng)計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541.4;R816.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8條
1 高揚;王成英;周艷麗;侯志輝;尹衛(wèi)華;李震南;孫凱;呂濱;;負荷動態(tài)CT心肌灌注結(jié)合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對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診斷價值[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7年04期
2 曹華;張曉良;;冠狀動脈CT成像與易損斑塊[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4年05期
3 龔梅林;楊慶軍;李康;;冠狀動脈CT成像研究及新進展[J];四川醫(yī)學;2014年08期
4 廖曼甜;黎小明;蒲貝貝;廖德祥;;腺苷負荷心肌灌注顯像對冠心病的診斷價值[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4年07期
5 ;慢性穩(wěn)定性心絞痛診斷與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年03期
6 何作祥;心臟放射性核素顯像:從診斷、危險性分層到治療決策[J];中華核醫(yī)學雜志;2005年01期
7 李殿富,黃峻,馮建林,李建華,程旭,李新立,曹克將;運動負荷后早期門控心肌顯像對冠心病嚴重三支病變的診斷價值[J];中華核醫(yī)學雜志;2005年01期
8 王錫明,武樂斌,柳澄,李振家;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血管造影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shù);2005年01期
,本文編號:26622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266220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