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算法優(yōu)化低管電壓兒童胸部CTA圖像質(zhì)量
本文選題:體層攝影術(shù) + X線計算機 ; 參考:《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shù)》2015年02期
【摘要】:目的評價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算法(MBIR)優(yōu)化低管電壓兒童胸部CTA圖像質(zhì)量的價值。方法收集接受胸部低管電壓(80kVp)CTA的兒童患者41例,對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MBIR、30%自適應迭代重建(ASiR)與70%濾波反射投影(FBP)混合及FBP重建,評價圖像整體質(zhì)量及細小血管顯示能力,測量降主動脈、同層面背部肌肉和脂肪噪聲值,計算降主動脈SNR和CNR。結(jié)果 MBIR圖像整體質(zhì)量評分和細小血管顯示能力評分為均明顯優(yōu)于30%ASiR與70%FBP混合圖像及FBP圖像(P均0.05);MBIR圖像中各組織噪聲值明顯低于30%ASiR與70%FBP混合圖像和FBP圖像(P均0.05),降主動脈SNR和CNR(28.30±7.85、24.61±7.52)明顯高于30%ASiR與70%FBP混合圖像(15.80±5.73、14.19±4.22)和FBP圖像(12.06±3.66、10.59±3.53,P均0.05)。結(jié)論 MBIR用于處理兒童低管電壓胸部CTA圖像,圖像質(zhì)量明顯高于ASiR及FBP圖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model-bas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MBIR) in optimizing chest CTA image quality of low voltage children. Methods 41 children with low chest voltage (80kVp) CTA were collected. The original data were mixed with MBIRR 30% adaptive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ASiR) and 70% filtered reflection projection (FBP). The overall image quality and the display ability of small vessels were evaluated. The descending aorta was measured, and the SNR and CNR of the descending aorta were calculated at the same level of back muscle and fat noise. Results MBIR image overall quality score and fine vessel display ability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30 ASiR and 70P mixed image and FBP image (P 0.05) the noise value of each tissue in MBIR imag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30ASiR and 70P mixed image and FBP image. As (P 0.05), the SNR and CNR of descending aorta (28.30 鹵7.85 鹵24.61 鹵7.52)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30ASiR and 70P (15.80 鹵5.73 ~ 14.19 鹵4.22) and FBP (12.06 鹵3.6 鹵10.59 鹵3.53) (P 0.05). Conclusion MBIR can be used to process low tube voltage chest CTA images in children. The image quality of MBIR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Asir and FBP image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作者單位】: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yī)院影像中心;
【基金】:首都臨床特色應用研究(Z141107002514005)
【分類號】:R816.9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于曉坤;孫浩然;李又潔;李磊;;ASIR提高低劑量CT結(jié)腸成像息肉檢出率有效性的體模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1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偉;張艷;徐益明;;迭代重建技術(shù)在臨床低劑量CT掃描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2年05期
2 張曉鵬;宦怡;孫應實;;消化系統(tǒng)影像學2011年度進展報告[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1年08期
3 宋超;王世平;趙敏;劉再強;張明標;楊芳;;多層螺旋CT對結(jié)、直腸息肉檢查的臨床應用[J];昆明醫(yī)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4 杜光舟;林黛英;吳先衡;黃朝華;張鑫佳;林少帆;馮方文;;迭代重建技術(shù)在新生兒急診頭顱CT檢查中的應用[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3年02期
5 徐姝;侯陽;郭啟勇;;肝臟低劑量迭代重建增強CT與常規(guī)增強CT圖像質(zhì)量及放射劑量的對比研究[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3年05期
6 劉琴;侯陽;郭啟勇;;迭代重建技術(shù)在低劑量CT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3年11期
7 蔣駿;黃美萍;羅純;劉其順;李景雷;梁長虹;曹希明;李新云;;迭代重建技術(shù)在前門控結(jié)合體質(zhì)量調(diào)節(jié)管電壓管電流心臟CT成像的研究——降低輻射劑量及控制圖像質(zhì)量[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4年01期
8 張超;李小虎;丁倩蕓;劉斌;余永強;;迭代重建技術(shù)在臨床低劑量腹部CT掃描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4年02期
9 王芳;邵劍波;鄭楠楠;姚紅莉;廖麗婭;王玲;;基于ASiR平臺的動態(tài)500排技術(shù)在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4年02期
10 徐學勤;林曉珠;王明亮;董海鵬;嚴福華;陳克敏;;MBIR重建算法在改善腹部CT圖像質(zhì)量方面的價值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4年0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彭洪娟;FLASH雙源CT雙能量掃描在腎臟腫瘤低kV掃描技術(shù)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2 李瓊;迭代重建技術(shù)在低劑量胸部CT中應用的體模及臨床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麗;iDose~4迭代重建技術(shù)對低劑量肺部CT圖像影響的模型及臨床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2年
2 張連宇;PET/CT中的CT劑量和質(zhì)量控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2年
3 張帆;iDose迭代重建技術(shù)在盆腔惡性腫瘤低劑量CT檢查中的應用研究[D];濟南大學;2012年
4 孫夢月;囊腫假性強化的體外實驗及臨床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5 吳瑤媛;迭代重建算法在常規(guī)劑量胸部CT的應用及圖像質(zhì)量評估[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6 張馨予;雙源CT雙能量技術(shù)在腎臟占位性病變中的臨床應用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3年
7 張俊;雙源CT低劑量技術(shù)在冠狀動脈成像中的臨床應用[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3年
8 張岳;256層iCT低劑量掃描—雙空間多模型迭代算法重建技術(shù)在肝臟腫瘤中的臨床應用[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9 彭盛坤;新一代迭代重建算法冠狀動脈CTA圖像質(zhì)量及輻射劑量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3年
10 王倩;自動管電流調(diào)制技術(shù)在腹部CT檢查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郭洪濤;劉勇;袁淑華;;CT劑量指數(shù)(CTDI)測量研究[J];中國測試技術(shù);2007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臧晨宏;張敬;張云亭;;自動毫安低管電壓技術(shù)在頭頸部血管造影中應用的可行性研究[J];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2 唐坤;曹國全;李瑞;鄭祥武;吳恩福;翁傳政;;低管電壓腹部CT掃描對圖像質(zhì)量及輻射劑量影響的體模實驗[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shù);2012年04期
3 王一民;曹建新;楊誠;陶偉;黃毅;余婷婷;;低管電壓對頭部減影CTA圖像質(zhì)量和輻射劑量的影響[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1年01期
4 胡瑩瑩;孫宏亮;王玉麗;王武;;采用低管電壓技術(shù)和低劑量對比劑行256層螺旋CT頭頸部動脈成像的可行性[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shù);2012年07期
5 鐘偉清;劉衛(wèi)東;張翼;;低管電壓CT檢查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影像學雜志;2012年04期
6 T.Nakaura;K.Awai;N.Maruyama;N.Takata;I.Yoshinaka;K.Harada;李瓊;;256層螺旋CT低劑量對比劑低管電壓高管電流掃描方案在腎功能衰竭病人腹部動態(tài)增強掃描中的臨床應用[J];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2012年01期
7 李瑞;唐坤;林潔;鄭祥武;曹國全;;低管電壓低劑量腦CTA掃描對顱內(nèi)動脈瘤的診斷價值[J];溫州醫(yī)學院學報;2013年09期
8 趙承琳;王照謙;賈崇富;楊志強;孫喜霞;盧曉娟;劉興眾;鄭飛;申敬順;;低管電壓迭代重建冠狀動脈CT成像的圖像質(zhì)量和輻射劑量[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年03期
9 杜煜;時高峰;王亞寧;;探討雙源CT頸動脈造影低管電壓掃描的可行性[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shù);2012年11期
10 王敏;李劍;;低管電壓技術(shù)在腹主動脈及下肢動脈CT成像中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4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王棟;李劍;;雙源CT肺動脈的低劑量成像技術(shù)[A];2010中華醫(yī)學會影像技術(shù)分會第十八次全國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C];2010年
2 晏子旭;;低管電壓在雙源CT冠狀動脈成像的應用[A];2009中華醫(yī)學會影像技術(shù)分會第十七次全國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C];2009年
3 唐坤;鄭祥武;李瑞;林潔;;80kV低管電壓掃描對腦CTA圖像質(zhì)量及輻射劑量影響的臨床研究[A];2012年浙江省放射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謝曉宇;128層螺旋CT低管電壓技術(shù)在頭部減影CTA中降低輻射劑量的臨床應用研究[D];瀘州醫(yī)學院;2013年
2 宋照亮;128層螺旋CT低管電壓技術(shù)在下肢血管疾病中的應用價值[D];山東大學;2014年
3 趙承琳;低管電壓迭代重建適應性序列冠狀動脈CT成像的圖像質(zhì)量和輻射劑量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3年
4 臧晨宏;CT掃描頭頸血管造影中應用自動毫安低管電壓技術(shù)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9年
5 藍嵐;顱腦DE-CTA掃描中低管電壓圖像的質(zhì)量評價[D];山東大學;2012年
6 侯朝華;MDCTA自動毫安低管電壓在診斷下肢閉塞性動脈硬化癥中的應用價值[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7 葉瑾;雙源CT Flash螺旋掃描低管電壓冠狀動脈成像的初步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4年
8 王澍;低濃度碘克沙醇聯(lián)合低管電壓在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CT血管成像中的應用[D];蘇州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1034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2103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