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二氧化硅對體外培養(yǎng)A549細胞氧化應激與凋亡的影響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nano-silica on oxidative stress and apoptosis of human lung adenocarcinoma A549 cells. [methods] A549 cells were exposed to nano-silica solution of 25,50100200 mg/L for 24 and 48 hours, but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treated.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cells were observed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Cell count kit (cell counting kit,CCK-8) was used to detect the survival rate of each group and the cell inhibition rate and 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percentage curve of cell inhibition was drawn.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SOD)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activity were measured with kit,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ROS) content and apoptosis rate were measured by flow cytometry (FCM). [results] after exposure to nano-silica for 24 h and 48 h, the morphology of A549 cells was chang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nano-Sio _ 2, and the cells were shriveled and vacuolated. After 24 h and 48 h treatment, the inhibition rates of A549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C50 were 125.8 mg/L. and 50.83 mg/L., respectively. After 24 h, 48 h,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ent of MDA and the activity of LDH in each concentration group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P0.05). The activity of SOD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exposure concentration (P 0.05). The results of Ros content and apoptosis rate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ROS and apoptosis rat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exposure concentration at 48 h.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Nano-silica can damage the cell membrane of A549 cells, produce oxidative stress reaction, stimulate the release of ROS, and induce apoptosis and even death of A549 cells.
【作者單位】: 東南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 蘇州納米科技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環(huán)境醫(yī)學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生物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項目(編號:2011CB93340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81302461,81473003,81502783,81573186,31671034,81673218) 江蘇省研究生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基金(編號:SJLX15_0072)
【分類號】:R1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張幫勇;李婷竹;孫晉都;沈埝秋;張婷;孔璐;薛玉英;唐萌;;納米銀對人肺癌和肝癌細胞毒性的差異[J];癌變·畸變·突變;2016年03期
2 昂盛駿;熊麗林;唐萌;;PM_(2.5)對人肺腺癌A549細胞iNOS合成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J];環(huán)境與職業(yè)醫(yī)學;2016年05期
3 應佳麗;張婷;唐萌;;金屬氧化物納米材料對L02細胞和Hep G2細胞毒性預測模型的構建[J];環(huán)境與職業(yè)醫(yī)學;2016年03期
4 張幫勇;薛玉英;唐萌;;納米銀誘導細胞毒性和遺傳毒性研究進展[J];東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5年05期
5 王雯;Oberdrster Gnter;劉曉梅;孫磊;杜忠君;楊文勝;孫志偉;;納米SiO_2粒子特性及其在無細胞體系中氧化能力的檢測及意義[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年02期
6 應杏秋;曾群力;;劬;鄭一凡;朱心強;;納米SiO_2與標準SiO_2致大鼠急性肺損傷的作用[J];中華勞動衛(wèi)生職業(yè)病雜志;2006年02期
7 董靜,陳瑩,金一和,陳杰;納米SiO_2與常規(guī)SiO_2粉塵致肺纖維化作用的研究[J];衛(wèi)生毒理學雜志;2004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士涵;梁雪;汪巖;陸杰;姚影;吳添舒;張婷;薛玉英;唐萌;;納米二氧化硅對體外培養(yǎng)A549細胞氧化應激與凋亡的影響[J];環(huán)境與職業(yè)醫(yī)學;2017年05期
2 成峗;潘維誠;;納米銀凝膠治療面頸部Ⅱ度燒傷創(chuàng)面的療效觀察[J];現(xiàn)代醫(yī)學;2017年01期
3 劉源;陳法軍;周可新;;納米二氧化硅對兩性生殖和孤雌生殖鹵蟲無節(jié)幼體毒性影響的比較研究[J];生態(tài)毒理學報;2016年05期
4 楊紅;吳秋云;勞燦山;李明月;李文超;;納米氧化硅對RAW264.7細胞的DNA損傷作用[J];癌變·畸變·突變;2016年04期
5 胡佳麗;胡衛(wèi)敏;高玉;;打磨除銹對艦艇艙室粉塵及微生物污染的影響[J];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2016年05期
6 王國豫;張燦;李曉曦;;納米實驗室的安全文化現(xiàn)狀及對策[J];工程研究-跨學科視野中的工程;2015年04期
7 郭肖非;王偉;肖倩;;腫瘤壞死因子相關受體2介導的IRE1-JNK信號通路在染矽塵大鼠肺泡巨噬細胞凋亡中的作用[J];環(huán)境與職業(yè)醫(yī)學;2015年04期
8 王素華;孫景萍;高艷榮;張營;;姜黃素對納米級二氧化硅粉塵所致大鼠肺損傷的抗氧化作用研究[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4年03期
9 曾燦;封少龍;;二氧化鈦納米顆粒對大鼠肺泡巨噬細胞凋亡的影響研究[J];首都公共衛(wèi)生;2014年01期
10 鐘柏華;付超;劉旭東;于悅;彭梅;王冬;廖曉梅;楊旭;;單壁碳納米管致昆明小鼠腦組織的氧化損傷[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4年0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熊麗林;吳添舒;唐萌;;大氣納米顆粒物對人體健康效應的研究進展[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15年09期
2 鞏凡;張幫勇;黃艷梅;張婷;薛玉英;唐萌;;納米銀在HepG2和L02細胞中的生物分布及凋亡作用研究[J];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2014年10期
3 張幫勇;鞏凡;黃艷梅;張婷;薛玉英;唐萌;;納米銀對肝細胞體外增殖作用的實驗研究[J];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2014年10期
4 黃艷梅;鞏凡;張婷;胡媛媛;薛玉英;唐萌;;納米銀對人肝癌細胞及正常肝細胞增殖與凋亡的影響[J];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2013年09期
5 張姍姍;薛玉英;唐萌;張婷;劉曉閏;張鵬;張智勇;;納米銀在小鼠體內的組織分布[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2期
6 沈筱筠;閆春蘭;楊軍;;DNA雙鏈斷裂誘導的細胞損傷應答反應研究進展[J];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2010年06期
7 周國鳳;湯京龍;奚廷斐;萬子義;;納米銀誘導細胞凋亡的研究與進展[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年42期
8 董靜,陳瑩,金一和,陳杰;納米SiO_2與常規(guī)SiO_2粉塵致肺纖維化作用的研究[J];衛(wèi)生毒理學雜志;2004年04期
9 謝妮,董靜,金一和;石英粉塵粒徑與肺損傷作用關系的實驗研究[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4年06期
10 姜又紅,董靜,陳瑩,陳杰,高艷玉,金一和;納米SiO_2對大鼠肺臟白介素-4表達的影響[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4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鳳琴;朱家壁;葛亮;;納米二氧化硅穩(wěn)定乳劑系統(tǒng)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工業(yè)雜志;2009年03期
2 崔媛;李艷輝;段潛;;多孔納米二氧化硅球的制備及其對胰島素的擔載和釋放行為[J];硅酸鹽學報;2013年02期
3 王磊石;于文芳;;微米與納米二氧化硅對肺組織影響光鏡下比較研究[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0年05期
4 郭玉婷;劉明學;董發(fā)勤;;納米二氧化硅細胞毒性效應研究進展[J];環(huán)境與職業(yè)醫(yī)學;2014年05期
5 崔冠群;杜忠君;高靜;侯松萍;;氣管滴注納米二氧化硅顆粒致大鼠肺炎癥反應及臟器中硅濃度變化的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年10期
6 趙光強;黃云超;李光劍;李森;周永春;雷玉潔;陳小波;楊凱云;陳穎;楊X;;納米二氧化硅在人支氣管上皮細胞內的亞細胞分布和遺傳毒性[J];中國肺癌雜志;2013年03期
7 張兵;楊細飛;王曉梅;劉建軍;何浩偉;龔春梅;蔣英芝;鄭波;莊志雄;;納米二氧化硅對HaCaT細胞谷胱甘肽還原酶表達及活力的影響[J];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2010年07期
8 王素華;白鋼;吳玲;周少磊;;納米二氧化硅粉塵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毒理學雜志;2010年03期
9 李光劍;黃云超;劉擁軍;郭律;周永春;楊X;陳穎;趙光強;雷玉潔;;C1煙煤中自然產(chǎn)出的納米二氧化硅對BEAS-2B細胞的體外毒性[J];中國肺癌雜志;2012年10期
10 李虎;趙光強;黃云超;;納米二氧化硅與肺癌的關系[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伍林;曹淑超;易德蓮;劉峽;孫少學;秦曉蓉;;納米二氧化硅的制備進展[A];第七屆全國顆粒制備與處理學術暨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聞新;方建勇;韓立晶;冉祥海;莊宇剛;董麗松;;聚乳酸/納米二氧化硅復合材料的制備和性能研究[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9年
3 吳春蕾;楊本意;劉莉;康旭;;納米二氧化硅絕熱材料研究進展[A];低碳技術與材料產(chǎn)業(yè)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王曉英;蔡旭;徐白;洪若瑜;李洪鐘;;納米二氧化硅的制備及應用[A];中國顆粒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8年
5 伍林;曹淑超;易德蓮;殷海蓉;秦曉蓉;黃晶;;納米二氧化硅的制備及表征[A];第七屆全國顆粒制備與處理學術暨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李清海;翟玉春;印萬忠;;球形納米二氧化硅的制備[A];第十屆全國粉體工程學術會暨相關設備、產(chǎn)品交流會論文專輯[C];2004年
7 蔡勇;;多孔納米二氧化硅顯微結構分析[A];第三屆散裂中子源多學科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胡學梅;秦長喜;魏杰;;噴墨打印紙用納米二氧化硅的分散研究[A];'2007(第十四屆)全國造紙化學品開發(fā)應用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劉昕;孫皎;;納米二氧化硅顆粒對大鼠心血管系統(tǒng)毒性的體內研究[A];2009年上海市醫(yī)用生物材料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10 李傳常;任艷萍;唐愛東;楊艷;;不同干燥方法對納米二氧化硅比表面積的影響[A];中國顆粒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我省首個納米二氧化硅項目開始建設[N];山西日報;2000年
2 顧云平 周衛(wèi)紅;納米二氧化硅制備技術有突破[N];中國化工報;2003年
3 伍維;納米二氧化硅制備技術取得重大突破[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5年
4 本報記者 馮海波;奇跡:用“稻殼灰”筑高樓[N];廣東科技報;2006年
5 ;納米二氧化硅氣相燃燒制備技術通過鑒定[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5年
6 記者 李陳續(xù);織一張“大網(wǎng)”收集浮油[N];光明日報;2014年
7 中國包裝總公司供稿;“智能型緩釋殺菌水果保鮮包裝膜制備與應用技術”及“納米二氧化硅改性聚乙(丙)烯軟包裝材料制備技術”[N];中國包裝報;2010年
8 徐少亞;執(zhí)著耕耘 創(chuàng)新超越[N];中國化工報;2008年
9 ;吉林:稻殼提取納米二氧化硅[N];經(jīng)濟參考報;2006年
10 記者雷克鴻;北京印刷學院兩種食品包材新技術通過鑒定[N];中國食品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慧媛;木質高分子復合材料的改性設計及性能評價[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5年
2 任曉川;基于納米二氧化硅改良的凍(融)土力學特性的試驗研究[D];蘭州大學;2016年
3 游波;聚合物/二氧化硅納米復合乳液及結構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4 侯雪艷;制革用含酶助劑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5年
5 鄭凈植;聚丙烯/微、納米二氧化硅復合材料的分散與性能[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李陽;納米二氧化硅顆粒致細胞多核作用及其相關機制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7 常雪靈;有機凝膠模板法制備納米二氧化硅及其形成機理[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8 陳國棟;丙烯酸酯聚氨酯/納米二氧化硅復合涂層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9 袁俊杰;有機顏料的表面納米包覆改性及其在涂料中的應用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10 賈鑫;新型功能化聚乙烯醇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施莉;用硅溶膠制備納米二氧化硅[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葉超;表面修飾親水性納米二氧化硅的超疏水復合膜制備[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3 葉光寶;聚合物/SiO_2雜化材料的制備與性能[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4 于聰;煉錫廢渣多組分回收工藝[D];江蘇理工學院;2015年
5 楊尚悅;納米二氧化硅和常規(guī)二氧化硅的水生態(tài)毒性初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6 楊維超;納米二氧化硅對斑馬魚胚胎發(fā)育的毒性[D];鄭州大學;2015年
7 楊曉彤;原位聚合法制備SiO_2/聚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D];沈陽理工大學;2015年
8 彭璇;三維織物的成型加工及其納米復合材料的性能研究[D];武漢紡織大學;2015年
9 牛建偉;納米氧化硅和碳纖維復合砂漿性能與改性機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10 李恒;納米二氧化硅刺激BEAS-2B細胞炎癥和纖維化反應及其與外周血相關細胞因子的關系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4740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2474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