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歲兒童鼻腔共鳴功能亢進的聲學特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23 09:34
本文關鍵詞:2-15歲兒童鼻腔共鳴功能亢進的聲學特征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鼻音亢進 口腔第二共振峰 頻段內能量集中率 腭裂兒童
【摘要】:鼻腔共鳴功能亢進是鼻腔共鳴障礙的一種臨床表現,而鼻腔共鳴障礙是共鳴障礙的一種,共鳴系統(tǒng)在言語產生的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是清晰的言語,自如的溝通的前提。評估鼻腔共鳴能力長久以往均以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結合,其中客觀評價多以鼻流量這單一的聲學參數衡量,本研究期望可以找出更多更合理的聲學參數與鼻流量一起評價鼻腔共鳴功能。 本研究以唇腭裂患者作為鼻腔共鳴功能亢進的典型群體,以分離式雙通道形式采集語音樣本,利用Nasalview Plus語音處理軟件,對語音進行分析。通過對30名2-15歲正常兒童和30名2-15歲鼻音功能亢進兒童的語音u\i\m的共振峰類和集中率類的鼻腔共鳴聲學參數的分析,尋找出不僅可以區(qū)分鼻腔共鳴功能亢進和正常人群的聲學參數,而且能夠區(qū)分輕度鼻音亢進與正常的聲學參數,分別是i的口腔第二共振峰、u的鼻腔0.5k-1kHz頻段內能量集中率、u鼻腔2k-3kHz頻段內能量集中率、i的鼻腔1k-2kHz頻段內能量集中率、i鼻腔2k-3kHz頻段內能量集中率、i的口腔1k-2kHz頻段內能量集中率和i的口腔3k-4kHz頻段內能量集中率這七個參數。 除此之外,本研究探索了腭裂人群的鼻腔共鳴功能的聲學特征,通過對51名經過腭裂修補手術之后的患者與正常人群做比較,探索腭裂患者的鼻腔共鳴特點。發(fā)現這七個參數在類型上均呈現顯著性差異,具體表現為u鼻腔2k-3kHz頻段內能量集中率、i的鼻腔lk-2kHz頻段內能量集中率、i的鼻腔2k-3kHz頻段內能量集中率、i的口腔1k-2kHz頻段內能量集中率腭裂兒童均高于正常兒童;i的口腔第二共振峰、u的鼻腔0.5k-1kHz頻段內能量集中率、i的口腔3k-4kHz頻段內能量集中率,腭裂兒童低于正常兒童。另外年齡也對u鼻腔2k-3kHz頻段內能量集中率、i的鼻腔2k-3kHz頻段內能量集中率有影響,具體表現為u鼻腔2k-3kHz頻段內能量集中率、i的鼻腔2k-3kHz頻段內能量集中率,學前兒童均低于學齡兒童。
【關鍵詞】:鼻音亢進 口腔第二共振峰 頻段內能量集中率 腭裂兒童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765.2
【目錄】:
- 論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研究概述11-21
-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11-12
- 第二節(jié) 國內外研究現狀12-17
- 一、國外研究現狀12-15
- 二、國內現狀15-17
- 第三節(jié) 本研究的思路和框架17-18
- 第四節(jié) 參數介紹18-21
- 一、共振峰類參數18
- 二、能量集中率類參數18-21
- 第二章 2-15歲兒童鼻腔共鳴亢進的聲學特征實驗研究21-54
- 第一節(jié) 鼻腔共鳴亢進兒童的共振峰類聲學參數的提取21-34
- 一、研究方法和過程21-23
- 二、研究結果和分析23-33
- 三、結果討論33-34
- 第二節(jié) 鼻腔共鳴亢進兒童的集中率類聲學參數的提取34-48
- 一、研究方法和過程34-35
- 二、研究結果和分析35-46
- 三、結果討論46-48
- 第三節(jié) 鼻腔共鳴亢進聲學參數的篩選48-54
- 一、篩選聲學參數48-52
- 二、篩選能區(qū)分正常和輕度鼻音障礙的參數52-54
- 第三章 2-15歲腭裂兒童與正常兒童的共鳴聲學特征比較研究54-64
- 第一節(jié) 研究方法和過程54-55
- 一、被試和主試的選擇54
- 二、實驗材料54
- 三、實驗設備54
- 四、實驗設計54-55
- 五、實驗過程55
- 第二節(jié) 研究結果和分析55-62
- 一、正常兒童和腭裂兒童各參數的測試結果55-56
- 二、i的口腔第二共振峰的影響因素研究56-57
- 三、u的鼻腔0.5 k-1kHz頻段內能量集中率的影響因素研究57-58
- 四、u的鼻腔2k-3kHz頻段內能量集中率的影響因素研究58-59
- 五、i的鼻腔1k-2kHz頻段內能量集中率的影響因素研究59
- 六、i的鼻腔2k-3kHz頻段內能量集中率的影響因素研究59-60
- 七、i的口腔1k-2kHz頻段內能量集中率的影響因素研究60-61
- 八、i的口腔3k-4kHz頻段內能量集中率的影響因素研究61-62
- 第三節(jié) 結果討論62-64
- 第四章 研究總結與展望64-67
- 第一節(jié) 研究總結64-65
- 一、本研究的主要結果64
- 二、本研究的意義64-65
- 三、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65
- 第二節(jié) 反思與展望65-67
- 一、本研究的不足之處65
- 二、本研究的后續(xù)展望65-67
- 附錄167-68
- 參考文獻68-70
- 后記70-7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丘衛(wèi)紅;構音障礙的評價及語言治療[J];中國臨床康復;2004年28期
2 馬蓮;王光和;任延方;;腭裂術后語音效果主觀評價——腭裂字表的建立和應用[J];現代口腔醫(yī)學雜志;1988年03期
3 于洪志;郭蕾;李永宏;;口鼻流信號分析軟件的功能設計[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4期
4 朱守莉;王祥雨;馬新亮;;腭裂術后患者回訪及語音治療效果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07年24期
5 朱洪平,馬蓮,羅奕,陳仁吉,孫勇剛,王光和;鼻化元音的頻譜特點與過高鼻音主觀判聽的相關關系研究[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3年01期
,本文編號:7243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ank/7243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