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焦顯微鏡聯(lián)合暗視野顯微鏡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應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2-16 10:40
【摘要】:目的 1、對比活體真菌性角膜炎和真菌培養(yǎng)菌落中的菌絲和孢子的形態(tài)在共焦顯微鏡下是否一致,探討共焦顯微鏡在真菌性角膜炎診斷中的診斷效果; 2、通過對比真菌性角膜炎角膜刮片前后的共焦顯微鏡圖像變化,確定共聚焦顯微鏡最佳檢查時間; 3、聯(lián)合共焦顯微鏡檢查,探討暗視野顯微鏡在真菌性角膜炎早期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4、聯(lián)合上述研究結果,探討提高真菌性角膜炎的檢出水平的方法。 方法 1、對34例(34只眼)典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進行活體共焦顯微鏡檢查,然后行角膜刮片后行真菌培養(yǎng),得陽性結果后,將培養(yǎng)的菌落涂片行共焦顯微鏡檢查,對比活體狀態(tài)下及培養(yǎng)菌落的共焦顯微鏡圖像。 2、對45例(45只眼)典型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行共聚焦顯微鏡檢查,發(fā)現(xiàn)真菌絲或孢子后,行角膜刮片,然后給患者做第二次活體共聚焦檢查,對比刮片前后共聚焦顯微鏡圖像。 3、對23例(23只眼)非典型的真菌性角膜炎進行活體共聚焦顯微鏡檢查,再行角膜刮片涂片,先用普通顯微鏡查找真菌菌絲及孢子,發(fā)現(xiàn)可疑菌絲或孢子,再在暗視野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對比普通顯微鏡及暗視野顯微鏡圖像特征。 結果 1、活體真菌性角膜炎病灶和培養(yǎng)涂片中的菌絲、孢子在共焦顯微鏡下的形態(tài)基本一致。 2、在真菌性角膜炎刮片取材前,病灶中的菌絲在活體角膜共焦顯微鏡中結構完整、成像清晰。刮片取材后,病灶中的菌絲在共焦顯微鏡中結構不完整、成像較模糊,菌絲有斷裂。 3、非典型真菌性角膜炎病灶中的菌絲在共焦顯微鏡中結構不完整、成像不清晰;在常規(guī)鏡檢下,成像不清甚至難以成像,不能對其進行確診;但采用暗場顯微鏡檢查能發(fā)現(xiàn)清晰的真菌菌絲。 結論 1、共聚焦顯微鏡檢查活體真菌性角膜炎的菌絲、孢子與涂片培養(yǎng)的效果基本一致,其在真菌性角膜炎的研究和臨床診斷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2、對真菌性角膜炎進行活體共焦顯微鏡的最佳檢查時間應在角膜刮片前進行,以提高共焦顯微鏡對真菌性角膜炎的檢出水平。 3、暗視野顯微鏡對于觀察角膜刮片涂片中的菌絲是一種有效的檢查方法,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4、暗視野顯微鏡觀察非典型真菌性角膜炎有著獨特的優(yōu)點,該方法聯(lián)合常規(guī)涂片鏡檢及共焦顯微鏡檢查能提高對非典型真菌性角膜炎的檢出水平。
【圖文】:
圖1一3臨床共焦顯微鏡掃描原理示意圖(二)共焦顯微鏡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應用現(xiàn)狀上個世紀末有學者提出,真菌菌絲在角膜組織中呈高折光性的、非平行的線性結構,直徑約為6pm,在角膜全層均可發(fā)現(xiàn),伴有分支狀和交叉狀特征[32]。還有學者認為真菌菌絲不易和角膜基質層中的結晶體相區(qū)別,而在感染期,不管是真菌性角膜炎或細菌性角膜炎,在角膜基質內都有大量的結晶體的沉積[33]。因此,如果在感染早期和治療后期發(fā)現(xiàn)真菌菌絲才可能有臨床意義。此外,真菌性角膜炎的共焦顯微鏡檢查的陽性率高[29l。自共焦顯微鏡應用于真菌性角膜炎的臨床診斷以來,相關的研究逐漸增多。采用共焦顯微鏡可見真菌的菌絲分支結構、隔膜、雙重壁等,對診斷角膜深層真菌感染具有重要意
瓜暈⒕盜,
本文編號:2580083
【圖文】:
圖1一3臨床共焦顯微鏡掃描原理示意圖(二)共焦顯微鏡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應用現(xiàn)狀上個世紀末有學者提出,真菌菌絲在角膜組織中呈高折光性的、非平行的線性結構,直徑約為6pm,在角膜全層均可發(fā)現(xiàn),伴有分支狀和交叉狀特征[32]。還有學者認為真菌菌絲不易和角膜基質層中的結晶體相區(qū)別,而在感染期,不管是真菌性角膜炎或細菌性角膜炎,在角膜基質內都有大量的結晶體的沉積[33]。因此,如果在感染早期和治療后期發(fā)現(xiàn)真菌菌絲才可能有臨床意義。此外,真菌性角膜炎的共焦顯微鏡檢查的陽性率高[29l。自共焦顯微鏡應用于真菌性角膜炎的臨床診斷以來,相關的研究逐漸增多。采用共焦顯微鏡可見真菌的菌絲分支結構、隔膜、雙重壁等,對診斷角膜深層真菌感染具有重要意
瓜暈⒕盜,
本文編號:25800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ank/25800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