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噪聲性聽力損失伴耳鳴患者的掩蔽效果分析
本文選題:耳鳴 + 噪聲性聽力損失; 參考:《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5年01期
【摘要】:目的:觀察耳鳴掩蔽療法在早期噪聲性聽力損失伴耳鳴患者中的掩蔽效果,為臨床該類耳鳴患者的治療提供依據。方法:對68例早期噪聲性聽力損失伴耳鳴患者進行常規(guī)聽力學檢查和耳鳴檢測,所有患者掩蔽治療6個月后對其療效進行比較分析。療效評估采用耳鳴殘疾評估量表及主觀視覺模擬量表,測試比較其治療前后的最小掩蔽聲大小。結果:耳鳴檢測結果顯示該類患者的耳鳴主頻絕大部分(59例,86.8%)為4kHz,殘余抑制試驗完全陽性者居多(44例,64.7%),掩蔽治療效果好,有效率達83.8%,其中3例耳鳴完全消失;治療前后耳鳴殘疾評估量表得分、主觀視覺模擬量表得分和最小掩蔽聲大小比較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1)。結論:早期噪聲性聽力損失伴耳鳴患者的掩蔽治療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masking effect of tinnitus masking therapy in early noise hearing loss and tinnitus patients and provide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tinnitus patients. Methods: 68 cases of early noise hearing loss and tinnitus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routine audiology and tinnitus detection,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compared after 6 months of masking treatment. The evaluation of tinnitus disability assessment scale and subjective visual analogue scale were used to test the minimum masking sound siz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innitus detec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main frequency of tinnitus (59 cases, 86.8%) was 4kHz, the residual inhibition test was mostly positive (44 cases, 64.7%), and the effect of masking treatment was goo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3.8%, of which 3 cases of tinnitus completely disappeared; the scores of the tinnitus disability assessment scal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subjective visual analogue scale score and the minimum masking sound siz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0.01). Conclusion: the early noise hearing loss with tinnitus patients' masking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 and worthy of promotion.
【作者單位】: 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No:81170923,81260160) 湖南省科技計劃項目資助(No:2013FJ4110)
【分類號】:R764.4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琦;陳慶法;;半導體激光血管內照射并藥物治療感音神經性耳聾的療效觀察[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7年11期
2 袁國英;楊玉珍;王玉博;;耳鳴對患者生活質量及心理影響的調查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13期
3 譚麗;王愛平;陸波;;耳鳴湯配合針刺治療耳鳴52例臨床觀察[J];新中醫(yī);2011年11期
4 劉蓬,劉春松,劉建民,伍艷明,魏榕清,梁美芳;純音測聽在耳鳴耳聾中醫(yī)辨證中的作用[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5 薛希均 ,王丕琳 云南昆明77233部隊,張金淑 ,于克敏 ,成詩黔 ,楊建云 云南昆明77233部隊,邵付印;丹參、骨碎補片預防爆震性聾效果觀察[J];人民軍醫(yī);2002年03期
6 郭曉民;薛希均;張金淑;邵付印;楊曉東;鐘玲;任黎;嚴旭坤;張艷;;軍事噪聲對參訓官兵聽力影響調查[J];人民軍醫(yī);2007年03期
7 嚴旭坤;戴樸;薛希均;韓東一;陳良飛;張艷;郭曉民;孫林輝;陳克久;楊曉東;;坦克兵聽力損失情況調查[J];人民軍醫(yī);2008年04期
8 紀竹;吳小娟;陸薪竹;;耳鳴99例治療體會及病因淺析[J];四川中醫(yī);2012年04期
9 丁雷;劉博;王嘉璽;劉大新;;耳鳴治療的影響因素分析[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10 易景成;余可華;陳爽;黃正強;古道健;李魯寧;黃紫青;張應君;;音樂噪音掩蔽治療感音神經性耳鳴[J];山東醫(yī)藥;2007年3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徐桂麗;劉蓬;;耳鳴嚴重程度評估方法的研究[A];世界中聯耳鼻喉口腔專業(yè)委員會換屆大會及第三次學術年會暨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第十七次學術交流會暨廣東省中醫(yī)及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耳鼻喉科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1年
2 戈言平;;銀杏葉提取物序貫治療耳鳴的臨床研究[A];世界中聯耳鼻喉口腔專業(yè)委員會換屆大會及第三次學術年會暨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第十七次學術交流會暨廣東省中醫(yī)及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耳鼻喉科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1年
3 李石良;李輝;張永旺;;針刺與連續(xù)多點脈沖刺激治療主觀性耳鳴的初步評價[A];中國針灸學會第七屆全國中青年針灸推拿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6年
4 鄒凌;李剛;蔣濤;;以聲音為基礎的耳鳴治療技術和方法[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上)[C];2007年
5 徐勇剛;楊金發(fā);魏炯洲;張健;;董氏奇穴結合耳三針治療神經性耳鳴74例療效觀察[A];浙江省針灸學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學術論文匯編[C];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曹永茂,銀力,龍墨;耳鳴掩蔽治療條件的測定[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0年03期
2 劉蓬;耳鳴的中醫(yī)治療[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0年03期
3 王洪田,姜泗長,楊偉炎,韓東一;一種耳鳴分類調查表的介紹(附225例主觀耳鳴分析)[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1年01期
4 孟照莉;鄭蕓;王愷;;推薦一種耳鳴主觀評估量表[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7年04期
5 陳秀蘭;秦兆冰;;性別、年齡、聽力損失程度與耳鳴嚴重程度的關系探討[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2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倩,宮露霞,劉玉俊,聶文英,相麗麗,李應會,李慧,戚以勝,梁傳余;先天性聽力損失的確診和隨訪及病因分析[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2004年11期
2 王杰,黃維國;嬰幼兒聽力損失的醫(yī)學評價[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5年05期
3 David JIANG;鄒凌;;老年聽力損失現狀和干預策略[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06年01期
4 阮標;徐志文;;重度聽力損失者的又一選擇[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06年03期
5 王偉蓉;沈曄;;使用耳機學生聽力損失的原因分析與干預評價[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07年01期
6 鄧玉琴;陳金輝;曹永茂;;小兒重度以上聽力損失的干預[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7年04期
7 葛潤梅;劉偉;;嬰幼兒聽力損失的干預措施[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7年05期
8 孫建軍;刁明芳;;急性聽力損失的診斷與治療[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7年11期
9 王世強;侯建鑫;;學生噪聲性聽力損失的預防[J];安全;2009年10期
10 余紅;樊潔敏;陳曉霞;;聽力損失嬰兒的聽力監(jiān)測[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飛;;聽力損失的重新定義[A];中醫(yī)耳鼻喉學術傳承與研究論文匯編[C];2009年
2 吳銘權;崔博;佘曉俊;;抗氧化劑在噪聲性聽力損失中的保護作用[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特殊營養(yǎng)第七屆學術會議會議資料匯編[C];2009年
3 徐飛;;聽力損失的重新定義[A];第15屆全國中醫(yī)耳鼻喉科學術研討和繼續(xù)教育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4 胥科;王愷;孟娟;孟照莉;陶勇;鄭蕓;;非綜合征型遺傳性聽力損失的治療研究進展[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C];2007年
5 徐飛;;聽力損失的重新定義[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第15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6 王秋菊;縱亮;袁虎;李慶忠;趙亞麗;蘭蘭;郭維維;翟所強;楊偉炎;韓東一;;遲發(fā)型聽力損失的臨床聽力學評估及相關基因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上)[C];2007年
7 郭恩欽;劉蓬;安玲玲;;耳鳴頻率與蝸性聽力損失的相關性研究[A];世界中聯耳鼻喉口腔專業(yè)委員會換屆大會及第三次學術年會暨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第十七次學術交流會暨廣東省中醫(yī)及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耳鼻喉科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1年
8 鄒廣華;李彥華;徐紅霞;;新疆部分聾校及語訓學校學生聽力損失的流行病學調查[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第15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9 王碩;徐立;董瑞娟;王媛;;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人群使用聲音信息感知漢語聲調的能力[A];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青年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10 趙英;舒瓊;韓濟生;;探索星狀神經節(jié)阻滯配合韓氏儀對突發(fā)性耳聾導致的聽力損失的康復作用[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三屆中國康復醫(yī)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晨;聽力損失,現代人需要了解的話題[N];新華日報;2006年
2 黃敏;腭裂患兒防聽力損失[N];大眾衛(wèi)生報;2009年
3 北京同仁醫(yī)院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主任醫(yī)師 莫玲燕;耳鳴病因復雜[N];光明日報;2010年
4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yī)院 韓德民 黃麗輝;對所有小寶寶都要查聽力[N];保健時報;2006年
5 鎮(zhèn)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耳鼻喉科主任 陳志強;小心噪音傷耳[N];鎮(zhèn)江日報;2008年
6 李新萍;兒童聽力障礙要早治[N];光明日報;2008年
7 中國聾兒康復中心主任醫(yī)師 孫喜斌;新生寶寶都該查聽力[N];健康報;2011年
8 李水銀;藥物耳毒性反應不可小覷[N];醫(yī)藥經濟報;2000年
9 高莎;共同關愛無聲世界的人們[N];工人日報;2005年
10 本報記者 戴岱;告別無聲世界聆聽你的成長[N];中國消費者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袁虎;非綜合征型遺傳性聽力損失家系致病基因定位克隆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6年
2 縱亮;遲發(fā)型聽力損失的分子遺傳機制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7年
3 劉穹;非綜合征型遺傳性聽力損失家系致病基因定位克隆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9年
4 汪芹;增齡相關聽力損失及卡那霉素致聾大鼠耳蝸TMPRSS3、ENaC-α基因表達的初步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5 林倩;新生兒及嬰兒的聽覺特性與山東地區(qū)耳聾熱點基因突變及其聽力學表現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6 徐百成;基于西北少數民族的聾病資源庫構建及基因診斷策略研究[D];蘭州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倩;嬰幼兒先天性聽力損失的早期診斷和干預及其隨訪策略[D];四川大學;2004年
2 邱芬芳;聽力損失對腭裂術后患者漢語語音影響的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3年
3 楊靜;耳鳴性質及聽力損失對耳鳴患者生活影響的分析[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4 劉陶然;青島市農村地區(qū)中老年人聽力損失患病率及相關因素分析[D];青島大學;2011年
5 郭朝斌;青島市膠南中老年人聽力損失狀況及相關因素分析[D];山東大學;2012年
6 銀炯;太原市中老年人聽力損失影響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9年
7 南書玲;甘肅省0~6歲兒童聽力障礙流行病學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8 王巍;腦癱患兒聽力損失的原因分析[D];鄭州大學;2006年
9 周蔚;改良Contour試驗測試正常聽力與聽力損失兒童響度增長的對比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10 霍新穎;CAT基因多態(tài)性與噪聲性聽力損失發(fā)生風險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0248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ank/2024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