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依賴蛋白激酶在人喉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及意義
本文選題:喉黏膜 + 喉鱗狀細胞癌; 參考:《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4年21期
【摘要】:目的:研究DNA依賴蛋白激酶(DNA-PK)在人喉鱗狀細胞癌(LSCC)及正常喉黏膜組織中的表達,探討其與LSCC臨床病理特征之間的關(guān)系。方法:應(yīng)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Envision)檢測64例LSCC組織(實驗組)及15例正常喉黏膜組織(對照組)中DNA-PK的表達水平,結(jié)合LSCC的臨床病理特征進行分析。結(jié)果:DNA-PK在對照組和實驗組中的陽性表達率分別為26.67%(4/15)、78.13%(50/6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DNA-PK表達與LSCC的組織分化程度相關(guān)(P0.05),與臨床分期、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無明顯相關(guān)(P0.05)。結(jié)論:DNA-PK的表達與LSCC的病變發(fā)展有關(guān)。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DNA-PKase in human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SCC) and normal laryngeal mucosa, and to explore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LSCC.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DNA-PK in 64 cases of LSCC (experimental group) and 15 cases of normal laryngeal mucosa (control group)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The expression of DNA-PK was analyz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LSCC. Result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10% DNA-PK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26.6767 / 15 / 78.13 and 50 / 64,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expression of DNA-PK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of LSCC (P 0.05), but ha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clinical stag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P 0.05).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DNA-PK i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LSCC.
【作者單位】: 貴州省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基金】:貴州省科技聯(lián)合基金[No:黔科合LS字(2011)016號]
【分類號】:R739.6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莊亮;于世英;黃曉園;曹陽;熊慧華;;DNA-PKcs、Ku80及ATM備選宮頸癌放療增敏靶點的體外研究[J];癌癥;2007年07期
2 張代奎,李進,劉永麗;關(guān)于免疫組化假陰性或假陽性發(fā)生的原因及預(yù)防[J];重慶醫(yī)學;2003年09期
3 許良中,楊文濤;免疫組織化學反應(yīng)結(jié)果的判斷標準[J];中國癌癥雜志;1996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安靜,隋建麗,徐勤枝,周平坤;siRNA抑制DNA-PKcs表達及對HeLa細胞增殖的影響[J];癌變.畸變.突變;2005年06期
2 余海;施瑞華;凌亭生;;食管鱗癌發(fā)生過程中TESTIN的表達變化及臨床意義[J];安徽醫(yī)學;2010年08期
3 黃健;李小寧;趙英偉;;人結(jié)腸直腸癌組織中B7-H4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安徽醫(yī)藥;2009年08期
4 胡陸林,區(qū)穗芳;乳腺癌雌激素受體表達與p53、PCNA、AgNOR表達關(guān)系[J];癌癥;2000年06期
5 冀學寧,王波,毛利民,王麗輝,呂申,張朝;間葉組織腫瘤中增殖細胞核抗原、p53、Rb基因產(chǎn)物表達及意義[J];癌癥;2001年05期
6 李杰,許良中,吳炅;三種耐藥基因蛋白表達在乳腺癌中的臨床意義[J];癌癥;2001年08期
7 王麗輝,劉大漁,陳英杰,候力,王波,毛利民,呂申;乳腺癌淋巴道轉(zhuǎn)移潛能與癌細胞中鈣粘素及金屬蛋白酶的關(guān)系[J];癌癥;2002年09期
8 項達軍,薛文群,馮一中,陸以農(nóng),陳萍倩,王嘉園;CD44v6、bcl-2和VEGF在子宮內(nèi)膜腺癌中的表達及其意義[J];癌癥;2003年06期
9 譚平國,李則群,蔡望青,呂建平,謝富生,翁陽;人腦膠質(zhì)瘤組織中nm23與PCNA的表達及其意義[J];癌癥;2003年10期
10 代文博;鄭英偉;米小軼;劉楠;林紅;閆俊;;TRAF4蛋白在乳腺癌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J];癌癥;2007年1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姚暉;姜曉剛;梁磊;梁穎;黃志恩;張繼平;鄧虹珠;;哈蟆油對雌性衰老大鼠肝臟組織p16,p21和cyclinD1蛋白表達的影響[A];共鑄醫(yī)藥學術(shù)新文明——2012年廣東省藥師周大會論文集[C];2012年
2 姚暉;姜曉剛;梁磊;梁穎;黃志恩;張繼平;鄧虹珠;;哈蟆油對雌性衰老大鼠肝臟組織p16,p21和cyclinD1蛋白表達的影響[A];2011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11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1年
3 姚暉;姜曉剛;張繼平;焦河玲;鄧虹珠;;哈蟆油對D-半乳糖致雄性衰老大鼠肝臟組織STAT3蛋白的影響[A];2010年廣東省藥師周大會論文集[C];2011年
4 姚暉;姜曉剛;張繼平;焦河玲;鄧虹珠;;哈蟆油對D-半乳糖致雄性衰老大鼠肝臟組織STAT3蛋白的影響[A];2010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0年
5 戰(zhàn)曉農(nóng);趙學軍;劉戀;黃燕;王雷;梁志;馮偉峰;;雙氫青蒿素抑制結(jié)直腸細胞生長作用及其機理的研究[A];中醫(yī)肛腸理論與實踐——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肛腸分會成立三十周年紀念大會暨二零一零年中醫(yī)肛腸學術(shù)交流大會論文匯編[C];2010年
6 姚暉;康秀蘭;彭榮芳;黃志恩;謝偉賢;梁磊;;哈蟆油對雌性衰老大鼠子宮組織p16和cyclinD1蛋白表達的影響[A];2013年廣東省藥師周大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婧;Toll樣受體4在肝癌CD4~+CD25~(high)FOXP3~+T細胞免疫調(diào)節(jié)中的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劉恩伊;CTEN在胃癌侵襲及上皮間質(zhì)轉(zhuǎn)化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3 焦河玲;苦豆堿抗結(jié)腸癌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鄒戈;膀胱移行細胞癌及人膀胱癌T24細胞中VEGF、TSP-1和COX-2mRNA表達及意義研究[D];中南大學;2003年
5 劉曉;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家族及其受體在乳腺癌中的表達、意義及以此為靶點的抗血管生成治療[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3年
6 孫敬芬;人支氣管上皮細胞惡性轉(zhuǎn)化中DNA-PKcs的生物學功能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3年
7 張一民;細胞凋亡在增齡大鼠中的變化及游泳運動對體細胞凋亡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03年
8 湯蘇陽;VAC對創(chuàng)面血管生成、神經(jīng)肽分泌和修復細胞凋亡基因表達的影響[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3年
9 楊紅軍;整合素激活FAK介導的信號轉(zhuǎn)導在大腸癌侵襲和轉(zhuǎn)移中的作用機制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4年
10 朱金明;Tiam 1對胃癌侵襲轉(zhuǎn)移的影響及機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亞秋;三氧化二砷對雄激素非依賴性前列腺癌PC-3裸鼠移植瘤作用的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2 高菲菲;降鈣素受體在骨肉瘤的表達及意義[D];鄭州大學;2010年
3 盧瑞利;自噬相關(guān)基因Beclin1和PTEN在食管鱗癌中的表達和意義[D];鄭州大學;2010年
4 楊麗敏;Paxillin、PTEN在胃腺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D];鄭州大學;2010年
5 云新蕾;DLC-1和p130Cas在卵巢上皮性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意義[D];鄭州大學;2010年
6 吳瑞華;雌孕激素受體、Ki-67在子宮內(nèi)膜息肉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D];蘇州大學;2010年
7 潘海邦;胃癌組織中CEACAM6、MMP-9的表達及其臨床病理意義[D];蘭州大學;2010年
8 徐翠;抑癌基因Maspin與Caspase-3、MVD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達及相關(guān)性研究[D];泰山醫(yī)學院;2010年
9 張云良;胃癌組織中BRMS1,GELSOLIN,uPA蛋白表達及意義研究[D];泰山醫(yī)學院;2010年
10 李俊鵬;膀胱移行細胞癌組織中P53、VEGF、PCNA的表達及臨床意義[D];承德醫(yī)學院;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劉民培,陳偉,馬世英,安天義,鄒燕玲,初俊杰,呂振濤,張白潔,武憲榮;單克隆抗體SC13A的識別抗原在乳腺癌中的表達及其意義[J];癌癥;1992年05期
2 趙彤,朱梅剛,黃宗義, 張亞歷,張素娟,李梅芳;肺癌癌基因蛋白產(chǎn)物同步檢測的對比分析[J];癌癥;1995年01期
3 沈明,顏亞暉,傅春燕;組織固定對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的影響[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01年01期
4 谷化平,馮和平,徐志勇,,蘇紅;免疫組化在惡性黑色素瘤診斷中的作用[J];中國腫瘤臨床;1996年08期
5 周小鴿,王鵬,陸鳴,劉麗娜,張彥寧,張淑紅,陳光勇,張長淮,黃受方;加熱抗原修復對內(nèi)源性抗生物素蛋白結(jié)合物的影響及其對策[J];中華病理學雜志;2002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淑芝;陳海燕;張偉;劉達根;范爾鐘;李穎;;喉鱗狀細胞癌轉(zhuǎn)化生長因子β_1與熱休克蛋白70表達的相關(guān)性研究[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7年12期
2 王軍;杜佳;王愛平;田廣勇;;整合素連接激酶及抑癌基因PTEN在人喉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7年11期
3 杜玉曉;楊成章;張小萌;張龍;;整合素β1和整合素連接激酶在喉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及意義[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8年11期
4 張海琴;李薇;尚偉;;Ⅰ型和Ⅳ型膠原及纖維連接蛋白在喉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及其與腫瘤的臨床關(guān)系[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9年24期
5 劉杰;潘松;周遠紅;喻志華;劉立思;;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受體和蛋白激酶C在喉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及意義[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0年04期
6 李文妍;任曉勇;許珉;;手術(shù)治療喉鱗狀細胞癌的預(yù)后影響因素[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0年05期
7 王建亭;張玉祥;;程序性細胞死亡因子4蛋白表達與喉鱗狀細胞癌相關(guān)性研究[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1年12期
8 張艷秋;李培華;李巍;張旭;劉穩(wěn);;喉鱗狀細胞癌中成纖維細胞的活性和Ⅰ型膠原的表達及意義[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年19期
9 王建亭;張玉祥;;程序性細胞死亡因子4在喉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及其與腫瘤細胞增殖和凋亡的關(guān)系[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2年06期
10 戴文成;蔣斌;韓靚;;喉鱗狀細胞癌組織和血漿中肝細胞生長因子受體的表達[J];腫瘤基礎(chǔ)與臨床;2013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倪鑫;高晗;韓德民;黃志剛;房居高;陳曉紅;陳學軍;;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在喉鱗狀細胞癌中的意義[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shù)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王冰;姬長友;關(guān)力謙;;血漿肝細胞生長因子在喉鱗狀細胞癌中的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下)[C];2007年
3 任曉勇;李文妍;許珉;汪立;王建剛;;人β-防御素2在喉鱗狀細胞癌組織中表達的初步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下)[C];2007年
4 許珉;李文妍;任曉勇;汪立;王建剛;;手術(shù)治療喉鱗狀細胞癌的預(yù)后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下)[C];2007年
5 崔春蓮;;延邊地區(qū)女性喉鱗狀細胞癌發(fā)病趨勢的分析[A];吉林省醫(yī)學會第九次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6 章如新;劉國均;余少卿;溫武;;喉鱗狀細胞癌基因表達譜的研究[A];全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耳鼻咽喉科學術(shù)會論文匯編[C];2004年
7 徐潔潔;;內(nèi)皮細胞特異性分子1在喉鱗狀細胞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A];華東六省一市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shù)會議暨2008年浙江省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8 Xiaolin Cao;Yaoshu Teng;Yong Li;Qiaoyun Li;;喉鱗狀細胞癌伴原發(fā)性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1例報道(英文)[A];2012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2年
9 龔洪立;石毅;周梁;陶磊;吉建;陳惠雯;;幽門螺桿菌感染和喉鱗狀細胞癌的相關(guān)性研究[A];2010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青年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10 石毅;龔洪立;陶磊;曹文俊;周梁;;幽門螺桿菌感染和喉鱗狀細胞癌的相關(guān)性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九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shù)會議暨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臨床檢驗管理專業(yè)委員會第六屆全國臨床檢驗實驗室管理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陳默;中山“協(xié)和”“喉癌全切術(shù)”喜獲成功[N];中山日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田雅婷 本報通訊員 李運紅 胡顏;長期抽煙喝酒小心喉癌[N];光明日報;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正江;喉鱗狀細胞癌綜合治療的臨床和實驗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0年
2 賀光;喉鱗狀細胞癌新的相關(guān)基因的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2年
3 李琳;炎性微環(huán)境對喉鱗狀細胞癌促癌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吳平安;反義整合素連接激酶寡核苷酸對上皮—間充質(zhì)轉(zhuǎn)型的調(diào)控及抑制喉癌轉(zhuǎn)移的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5 姚鴻超;腫瘤壞死因子相關(guān)凋亡誘導配體誘導喉鱗狀細胞癌凋亡的實驗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7年
6 古慶家;喉鱗狀細胞癌患者組織及血液中線粒體DNA突變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7 崔香艷;粉防己堿對喉鱗狀細胞癌抑癌基因Brg1表達的影響及相關(guān)機制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8 張軍輝;OCT-4在喉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及意義[D];鄭州大學;2010年
9 陳慧;BMI1基因在喉鱗狀細胞癌及腫瘤干細胞中的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10 張華;微量元素、抗氧化酶與差異蛋白質(zhì)組學在吸煙相關(guān)早期喉鱗狀細胞癌發(fā)病機制中的初步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詹國文;微小RNA-34a在喉鱗狀細胞癌的功能研究及臨床意義[D];寧波大學;2012年
2 李琳;金屬硫蛋白在喉鱗狀細胞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D];吉林大學;2005年
3 房高麗;白細胞介素18與人喉鱗狀細胞癌的相關(guān)性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4 王雅堂;白介素17在喉鱗狀細胞癌中的作用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5 李翠;擇區(qū)性頸淋巴結(jié)清掃術(shù)在喉鱗狀細胞癌中的應(yīng)用[D];蚌埠醫(yī)學院;2013年
6 徐紅;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在喉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及意義[D];中南大學;2008年
7 崔春蓮;延邊地區(qū)喉鱗狀細胞癌發(fā)病趨勢的分析[D];延邊大學;2008年
8 龔梁;中期因子在喉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及其與血管生成的相關(guān)性探討[D];浙江大學;2008年
9 張中華;骨橋蛋白與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在喉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及意義[D];山東大學;2009年
10 張婷;運用組織芯片研究整合素連接激酶在喉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及意義[D];中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0218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ank/2021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