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伴高血壓患者睡眠呼吸指數(shù)與同步血壓特征
本文選題: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切入點:高血壓 出處:《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5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利用PSG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伴高血壓(HT)患者睡眠呼吸指數(shù)及同步血壓變化分析其與單純OSA、HT差異,揭示其變化的特征。方法:PSG與動態(tài)血壓分別監(jiān)測2012-2013年確診的單純HT(45例)、單純OSA(50例)及OSA伴HT(56例),比較3組睡眠呼吸參數(shù)及同步血壓,并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與HT組及OSA組比較,OSA伴HT組AHI增加(P0.01),氧減指數(shù)(ODI)、微覺醒指數(shù)(AI)、覺醒時間(WASO)及N1期占總睡眠時間(TST)比例顯著增多(P0.05),平均血氧飽和度(MSaO2)、最低血氧飽和度(LSaO2)、慢波睡眠期(SWS)及REM期(REM)占TST的比例顯著減少(P0.05)。經持續(xù)氣道正壓(CPAP)治療后,與單純OSA組比較,OSA伴HT組晝間平均收縮壓(dMSP)、晝間平均舒張壓(dMDP)、夜間平均收縮壓(nMSP)、夜間平均舒張壓(nMDP)較治療前均明顯降低(P0.05),晝夜平均收縮壓差(△SBP)、晝夜平均舒張壓差(△DBP)明顯增加(P0.05)。AHI、ODI、AI、WASO及N1期占TST百分比與平均收縮壓/舒張壓(SBP/DBP)呈正相關(P0.05),與MSaO2、LSaO2呈負相關(P0.05)。血壓變化主要發(fā)生在REM時相增多的睡眠后期,該血壓以DBP升高為顯著特征,并伴有SaO2降低。結論:OSA伴HT睡眠呼吸指數(shù)與OSA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睡眠期血壓變化密切相關;AHI是OSA伴HT高危因素;CPAP可顯著OSA伴高血壓患者晝夜血壓。PSG是判斷OSA伴HT病程發(fā)展和預后有效手段。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of sleep apnea index and synchronous blood pressure between patients with PSG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 and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Methods the changes of HT(45 and OSA(50 in 2012-2013 and OSA with HT(56 were monitored respectively, and the sleep respiration parameters and synchronous blood pressure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HT group and OSA group, AHI in OSA with HT group increased P0.01T, OSA decreased oxygen index (ODIN), microarousal index (AAI), awakening time (WASO) and N1 phase in total sleep time (TS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5), mean oxygen saturation (MSAO _ 2) and lowest oxygen saturation (MSaO _ 2)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proportion of LSaO _ 2 (slow wave sleep phase) and REM phase (REM) in TS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5). After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 treatment, the ratio of LSaO _ 2 to TST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simple OSA group, the diurnal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diurnal 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nocturnal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RBP), nocturnal 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NDB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the diurnal mean systolic pressure difference (SB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Pressure difference (DB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N. AHIOOODII-AIWASO and N1% of TST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ean systolic /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 DBP)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MSaO2LSaO2. The changes of blood pressure occurred mainly in the late stage of REM. The blood press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elevation of DBP and the decrease of SaO2. Conclusio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leep apnea index 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OSA and the patients with OSA. AHI is a high risk factor for OSA with HT. 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judge the course and prognosis of OSA with HT in patients with OSA and hypertension.
【作者單位】: 甘肅省人民醫(yī)院睡眠醫(yī)學中心;甘肅省人民醫(yī)院心內科;蘭州大學基礎醫(yī)學院;甘肅省永靖縣人民醫(yī)院;
【分類號】:R766;R54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鐘杭美,羅昭林,何作云,劉莉,劉春艷;老年人高血壓伴心力衰竭動態(tài)血壓晝夜節(jié)律特點及臨床意義[J];重慶醫(yī)學;2005年09期
2 王瑩,李明嫻,雷平;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血漿脂類的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5年02期
3 楊琳;何權瀛;羅華;于蘭芳;鄭綺雯;王娘娣;;睡眠呼吸暫停對血壓的影響及相關機制的研究[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11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行艷;陳寧;;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合并高血壓患者血壓特點及臨床意義[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2 周雋;王瑋;田青;;非杓型血壓節(jié)律與左心室肥厚的相關性[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3 岑瑞金;;經鼻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合并高血壓的治療[J];重慶醫(yī)學;2006年12期
4 魯力;周建中;;動脈血壓的節(jié)律性和變異性及其臨床意義[J];重慶醫(yī)學;2007年04期
5 吉維敏;李曉彤;;老年高血壓患者24h平均脈壓與冠狀動脈病變的關系[J];重慶醫(yī)學;2008年03期
6 劉春燕;鐘杭美;羅昭林;于世勇;劉世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壓晝夜節(jié)律的變化對心率變異性的影響[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0年12期
7 唐慎思;張麗麗;王舒;杜宇征;;血壓晝夜節(jié)律異常與靶器官損害相關性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3年11期
8 唐松巖;郭宏;梁兆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與高血壓的關系[J];黑龍江醫(yī)學;2008年02期
9 黃向東;韓麗雅;管朝紅;戴新建;;急性腦血管病并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危險因素[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年06期
10 趙軍;郝芙蓉;汪賀媛;魏小剛;;經鼻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治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合并高血壓的臨床研究[J];臨床薈萃;2008年1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明嫻;島葉皮層與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發(fā)病關系及其傳導通路[D];吉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朱偉;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對患者聽覺功能的影響[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張望強;動態(tài)血壓晝夜節(jié)律變化與血清Apelin-36、脂聯(lián)素水平及相關性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1年
3 王晶華;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血壓及血漿5-HT的變化[D];吉林大學;2006年
4 韓麗麗;OSAHS對心血管結構和功能的影響[D];吉林大學;2007年
5 王鴻博;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動態(tài)血壓及血壓變異性的變化[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8年
6 張媛媛;季節(jié)變化對腦梗死患者睡眠呼吸的影響[D];南昌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行艷;陳寧;;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合并高血壓患者血壓特點及臨床意義[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2 鐘杭美,羅昭林,何作云,劉莉,劉春艷;老年人高血壓伴心力衰竭動態(tài)血壓晝夜節(jié)律特點及臨床意義[J];重慶醫(yī)學;2005年09期
3 申源生,施麗芳,陳妙芳;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動態(tài)血壓的變化及意義[J];廣東醫(yī)學;2000年12期
4 蔡曉萍;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動態(tài)血壓特征及臨床意義[J];廣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5 伍彩霞,趙鴻寶,祁維良,陳瑤;心力衰竭患者血壓晝夜節(jié)律的改變[J];國外醫(yī)學.心血管疾病分冊;1999年03期
6 司全金,李小鷹,范利,葉平,劉德新,樊瑾;老年人心力衰竭臨床特點的對比分析[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02年04期
7 楊銳英,張金莉,劉志軍,張麗芳;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分析[J];寧夏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8 張鳳如,張維忠,顧剛,龔蘭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晝夜動態(tài)血壓特征及臨床意義[J];高血壓雜志;1999年03期
9 陳懷京;王小平;丁靜;劉曉松;黃容暉;曾祥毅;陳泉坤;;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對高血壓患者血壓節(jié)律、心律失常的影響[J];高血壓雜志;2006年01期
10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睡眠呼吸疾病學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診治指南(草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2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孟珍;;改變服藥時間對控制血壓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年08期
2 呂桂蘭;樊蓉;;動態(tài)監(jiān)測腎病患者血壓的臨床意義[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7年02期
3 孫靖;鐘健;倪銀星;閆振成;何洪波;陳靜;趙志鋼;祝之明;;家庭遠程血壓監(jiān)測改善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J];內科理論與實踐;2009年06期
4 朱燕;白智勇;;初入高原100名新兵血壓變化分析[J];西藏科技;2011年01期
5 張維忠;;血壓的正確測量與應用[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1年34期
6 曾廣會;;體外循環(huán)心臟術后患者血壓的監(jiān)護問題及護理對策[J];當代醫(yī)學;2012年11期
7 ;如何測量雙臂血壓[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3年08期
8 蘇定馮,程勇;血壓波動性的神經體液調控[J];生理科學進展;1991年03期
9 MarvinMoser;降低血壓 延長壽命[J];中國健康教育;1998年04期
10 劉力生;;怎樣正確監(jiān)測血壓的變化[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0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晶;;夾層動脈瘤術前血壓控制的護理體會[A];全國內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2 馬瑞華;胡建芳;;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自我監(jiān)測血壓效果的影響[A];全國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學術交流會議、全國社區(qū)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3 王文博;;考慮血壓變動的降壓藥使用方法[A];2013年全國醫(yī)藥學術交流會暨臨床藥學與藥學服務研究進展培訓班論文集[C];2013年
4 俞雪飛;;老年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的護理[A];全國第九屆老年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5 姚紅;;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急救護理體會[A];2006年全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張明明;王t ;梁璐;王天有;米杰;程紅;;兒童期高血壓對成年罹患高血壓的預測作用:北京兒童血壓研究隊列[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四次全國兒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7 趙地;張明明;王t ;梁璐;王天有;米杰;侯冬青;;兒童至成年血壓變化對成年期心腎功能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第五次全國兒科中青年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上冊)[C];2008年
8 朱敏;陳恩慈;何益平;裘宇芳;袁敏;彭放;;高血壓病患者血壓控制與血漿BNP關系的探討[A];2006年浙江省內科學學術年會、2006年浙江省老年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9 鄭永華;馬文紅;李豁達;閆享福;;高血壓時辰用藥[A];2012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二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2年
10 梁娟;;淺談高血壓的護理措施[A];全國內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全國心臟內、外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瑞星;冬天血壓應勤量[N];保健時報;2007年
2 白軼南;冬天多測幾次血壓[N];健康時報;2007年
3 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心肺血管中心主任醫(yī)師 和渝斌;天氣涼了,血壓計別離身[N];健康時報;2008年
4 保健時報記者 范宏博;三大要點穩(wěn)血壓[N];保健時報;2010年
5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心內科主任醫(yī)師 孫琳;在家測血壓 條條框框多[N];健康報;2013年
6 韓詠霞;天冷血壓易增高[N];農村醫(yī)藥報(漢);2006年
7 副主任醫(yī)師 魏開敏;為何血壓不高也要定期測血壓[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6年
8 魏開敏;冬季宜上午測血壓[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7年
9 玉光;天涼血壓攀高 自我監(jiān)測很重要[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10 胡乾風;長期血壓高要做血壓監(jiān)測[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路欽;上海松江區(qū)血壓監(jiān)測技術在社區(qū)應用的有效性和適宜性評估[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3年
2 馬青;對直接血壓與間接血壓差值影響因素的分析[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國誠蹊;3種不同血壓計測量高血壓患者瞬時血壓的比較[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3年
4 詹林墅;血壓波動性的比較研究及血壓波動性在血管損傷中的重要性[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6年
5 成志新;無氣泵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系統(tǒng)設計[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6 張文超;基于虛擬儀器的遠程血壓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設計[D];南京理工大學;2013年
7 魏倩雯;大存儲容量的電子血壓與脈搏計的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8 賀翠娟;基于遠程醫(yī)療的多參數(shù)監(jiān)護系統(tǒng)中的血壓監(jiān)測系統(tǒng)設計[D];北京郵電大學;2013年
9 劉松松;穿戴式連續(xù)血壓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xiàn)[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10 劉一輝;心源性大腦中動脈栓塞后大面積腦梗死出血性轉化與血壓的關系[D];揚州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5814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ank/1581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