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鼻竇炎伴或不伴鼻息肉的細菌培養(yǎng)分析
本文關鍵詞:慢性鼻-鼻竇炎伴或不伴鼻息肉的細菌培養(yǎng)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鼻-鼻竇炎中細菌的分布,比較慢性鼻-鼻竇炎伴和不伴鼻息肉患者及正常對照患者中鼻道分泌物的細菌學特征。方法:回顧性分析72名慢性鼻-鼻竇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 NP)患者、65名慢性鼻-鼻竇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 NP)患者和40名正常對照者鼻道分泌物中細菌培養(yǎng)的陽性率和分布。結果:細菌經培養(yǎng)后,CRSw NP,CRSs NP及對照組的陽性率分別為81.9%,80.0%和82.5%,3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需氧菌主要為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屬、棒狀桿菌屬,厭氧菌主要為梭桿菌屬,3組間比較差異亦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CRSs NP,CRSw NP和對照組培養(yǎng)出的細菌分布沒有明顯的差異。細菌感染并非是慢性鼻-鼻竇炎伴或不伴鼻息肉發(fā)病機制中的唯一因素。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分類號】:R765
【正文快照】: Methods: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positive rate and types of bacterial culture in middlemeatus specimens from 40 controls,65 patients with CRSw NP,and 72 patients of CRSs NP.Th especimens from the middle meatus were obtained during endoscopic sinus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馬云鵬;孟大為;暴繼敏;李哲;;慢性鼻-鼻竇炎分泌物病原菌培養(yǎng)及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8年20期
2 左可軍,史劍波,樊韻平,許庚;慢性鼻竇炎的細菌學研究[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5年07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姚瓊;;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在慢性鼻竇炎患者手術治療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2年01期
2 譚君武;;鼻腔霧化吸入給藥在鼻內鏡手術后的臨床應用觀察[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0年02期
3 楊秀海;高曉勤;李源;陳乾美;;TLR_4和HBD-2在鼻黏膜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4 梁慶全;;成人慢性鼻竇炎膿液普通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結果分析[J];華夏醫(yī)學;2013年01期
5 陳奕霞;彭頌國;田麗貞;陳浩;羅耀凌;;鼻咽癌患者腫瘤周圍分泌物細菌培養(yǎng)及耐藥性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年01期
6 宋翠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老年慢性鼻竇炎[J];光明中醫(yī);2014年06期
7 汪武;姚紅兵;;小兒慢性鼻-鼻竇炎的細菌培養(yǎng)及藥物敏感觀察[J];重慶醫(yī)學;2014年27期
8 張永蘭;孫沛涌;林鵬;;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細菌學檢測及藥敏分析[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5年01期
9 王士杰;王好真;馬玉茹;劉秀平;于淑蘭;;慢性鼻-鼻竇炎的細菌培養(yǎng)與藥敏分析[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5年06期
10 洪元庚;周興瑋;;慢性鼻竇炎鼻息肉鼻內鏡術后的治療概況[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濤;急慢性鼻—鼻竇炎鼻腔灌洗液微生物學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白偉紅;慢性鼻—鼻竇炎細菌PCR檢測和傳統(tǒng)培養(yǎng)對比分析[D];青島大學;2012年
3 楊珍珍;TLR4、MyD88mRNA在膽脂瘤型中耳炎中的表達及意義[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4 翟性友;慢性鼻竇炎—鼻息肉內窺鏡術后中醫(yī)辨證分型及療效觀察[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5 米淑娜;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3在慢性鼻—鼻竇炎病變組織中的表達及其意義[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7年
6 王春利;慢性鼻竇炎患者鼻竇分泌物的需氧菌分離鑒定及藥敏觀察[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7年
7 陳煒;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124例臨床分析[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7年
8 諸葛盼;慢性鼻—鼻竇炎手術樣本的細菌培養(yǎng)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9 鄧澤義;放療后鼻鼻竇炎患者的細菌學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08年
10 邱曉倩;培土生金法治療慢性咳嗽肺脾氣虛證的臨床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農輝圖,李菊裳,黃光武,農東曉,吳鴻泉,溫文勝,程鸝;鼻腔鼻竇真菌病的真菌學和臨床診療研究(附51例報告)[J];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0年01期
2 鐘誠,張學淵;鼻內鏡手術對竇口鼻道復合體微生態(tài)的影響[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5年08期
3 左可軍,史劍波,樊韻平,許庚;慢性鼻竇炎的細菌學研究[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5年07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郭劍鋒;王向東;陶呼;張呼和;;鼻息肉的復發(fā)與控制[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01年01期
2 黃秋生,張學光,孫高燦;鼻息肉病的研究現狀[J];江蘇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2年01期
3 吳數良,甄澤年;鼻息肉病[J];山東大學基礎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4 ;我的鼻息肉怎樣才能徹底治愈?[J];首都醫(yī)藥;2005年21期
5 陳金輝;吳建平;陶澤璋;孔勇剛;吳玉珍;;36例鼻息肉病的綜合治療及療效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6年08期
6 吳敏曼;孫虹;;鼻息肉復發(fā)的防治[J];國際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6年04期
7 趙安濱;方玲;姜梅;;白細胞介素5、嗜酸性粒細胞在鼻息肉和鼻息肉病中差異性研究[J];南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年06期
8 宋麗華;巴雅爾圖;;鼻息肉病的再認識[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06年05期
9 任永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鼻息肉病16例分析[J];廣西醫(yī)學;2007年11期
10 許偉民;劉濤;凌祚鐘;;液氮噴射冷凍在手術治療鼻息肉病中的應用[J];上海醫(yī)學;2008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仇榮星;朱麗麗;;激光治療鼻息肉的臨床體會[A];大珩先生九十華誕文集暨中國光學學會2004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4年
2 黃敏;;白介素6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在鼻息肉及鼻息肉病組織中的表達[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C];2007年
3 張興勇;韓守林;;30例鼻息肉臨床分析(摘要)[A];第三屆第二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0年
4 江龍生;;鼻息肉病的圍手術期處理[A];2005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5 高志偉;邢奮麗;馬儉;唐輝;樊賢超;;經鼻內鏡碟篩切除治療鼻息肉病——長期整體療效的臨床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C];2007年
6 任曉勇;張向紅;汪立;石季;許珉;康全清;鄒紀東;;平陽霉素息肉內注射治療鼻息肉病 安全性和治療效果評估[A];2010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青年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7 王兵;杜海燕;;鼻內窺鏡手術結合中藥治療鼻息肉200例分析[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耳鼻喉專業(yè)委員會山東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耳鼻喉專業(yè)委員會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8 陳敏;李娜;;變應性鼻炎和鼻息肉病患者血清蛋白質的差異表達[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C];2007年
9 王秋萍;季俊峰;江滿杰;李澤卿;;548例慢性鼻竇炎和鼻息肉病患者下呼吸道相關疾病資料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上)[C];2007年
10 高志偉;;伴發(fā)哮喘的鼻息肉病患者經鼻內鏡鼻竇外科術后的獲益情況調查[A];華東六省一市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暨2008年浙江省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本報記者 王磊;窺鏡手術降低鼻息肉復發(fā)率[N];保健時報;2004年
2 通訊員 程莉 記者 范又;鼻竇炎鼻息肉診治研究取得系列進展[N];光明日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劉火旺;復發(fā)性鼻息肉分子標志物篩選及其意義[D];中南大學;2010年
2 張海令;鼻息肉中LIVIN,SMAC及MCM3的表達及與其臨床分型分期和復發(fā)率的相關性分析[D];山東大學;2012年
3 張桂敏;IL-18和p100蛋白在鼻息肉形成過程中潛在作用機制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張心浩;慢性鼻竇炎和鼻息肉中miRNAs的差異性表達及其意義[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5 吳敏曼;慢性鼻竇炎、鼻息肉與正常鼻粘膜組織差異蛋白質的檢測及其意義[D];中南大學;2006年
6 陳玉;炎性細胞因子在慢性鼻—鼻竇炎組織中的表達及其意義[D];中南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炳煌;bFGF及TGF-β1對鼻-鼻竇炎伴鼻息肉黏膜中成纖維細胞生長的調控作用[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段晨;EGF、EGFR與ERBB4在鼻息肉上皮中的表達[D];山東大學;2015年
3 張珂珂;鼻息肉的基因表達譜研究及發(fā)病機理探討[D];山東大學;2010年
4 趙艷波;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及白介素8在不同病理類型鼻息肉中表達的對比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0年
5 王志剛;鼻息肉中環(huán)氧化酶-2的表達及意義[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3年
6 樸美蘭;干擾素-γ、白介素-4及白介素-17在鼻息肉中的表達及其意義[D];延邊大學;2012年
7 徐亞男;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和轉化生長因子-β1在鼻息肉中的表達和意義[D];遼寧醫(yī)學院;2013年
8 孫家強;鼻息肉一氧化氮合酶表達及其意義探討[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2年
9 蔡晶;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細胞與中性粒細胞的分布比較[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8年
10 李秀國;三種神經肽在復發(fā)性鼻息肉形成初期的表達及其意義[D];山東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2346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ank/1234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