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型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病例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9-04 08:31
本文關(guān)鍵詞:H型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病例分析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H型高血壓 血漿同型半胱氨酸 頸動脈粥樣硬化 頸動脈內(nèi)-中膜厚度 頸動脈粥樣斑塊
【摘要】:目的:比較H型高血壓與單純高血壓患者的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通過頸動脈超聲檢查評價H型高血壓與單純型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結(jié)構(gòu)變化,分析H型高血壓的頸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探討H型高血壓在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進程的作用,為高血壓病的臨床治療決策提供參考,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據(jù)。 方法:抽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沈陽醫(yī)學院附屬中心醫(yī)院內(nèi)科就診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430例,年齡25~79歲,按照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為單純高血壓組(原發(fā)性高血壓,血漿Hcy<10μmol/L)、H型高血壓組(原發(fā)性高血壓+血漿Hcy≥10μmol/L)。記錄觀察對象的年齡、性別、吸煙史,身高、體重、高血壓病程、血壓、血糖、血脂、血尿酸、血漿同型半胱氨酸、頸動脈血管壁內(nèi)-中膜厚度、頸動脈硬化斑塊、頸動脈狹窄等項目。利用Excel錄入數(shù)據(jù)、SPSS1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或秩和檢驗。 結(jié)果: 1.H型高血壓與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H型高血壓組患者的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顯高于單純高血壓組。 2.H型高血壓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H型高血壓組患者的頸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較單純高血壓組明顯。 3.H型高血壓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相關(guān)因素 (1)年齡≥60歲的H型高血壓患者,其頸動脈內(nèi)-中膜增厚、斑塊形成、不穩(wěn)定斑塊、動脈狹窄程度50%的檢出率和內(nèi)-中膜厚度、斑塊數(shù)、斑塊平均直徑,均明顯高于<60歲組。 (2)男性H型高血壓患者的頸動脈不穩(wěn)定斑塊、動脈狹窄程度50%的檢出率,均明顯高于女性。 (3)吸煙史≥5年的H型高血壓患者,其頸動脈內(nèi)-中膜增厚、斑塊形成、不穩(wěn)定斑塊、動脈狹窄程度50%的檢出率和內(nèi)-中膜厚度、斑塊數(shù)、斑塊平均直徑,,均明顯高于吸煙史<5年組。 (4)高血壓病程>5年的H型高血壓患者,其斑塊形成、不穩(wěn)定斑塊、動脈狹窄程度50%的檢出率和內(nèi)-中膜厚度、斑塊數(shù)、斑塊平均直徑,均明顯高于高血壓病程1~5年組。 (5)體質(zhì)指數(shù)≥24的H型高血壓患者,其頸動脈內(nèi)-中膜增厚、斑塊形成、不穩(wěn)定斑塊、動脈狹窄程度50%的檢出率和內(nèi)-中膜厚度、斑塊數(shù)、斑塊平均直徑,均明顯高于體質(zhì)指數(shù)<24組。 (6)高甘油三酯血癥的H型高血壓患者,其頸動脈內(nèi)-中膜增厚、斑塊形成、不穩(wěn)定斑塊的檢出率和內(nèi)-中膜厚度、斑塊數(shù)、斑塊平均直徑,均明顯高于甘油三酯正常組。 高膽固醇血癥的H型高血壓患者,其內(nèi)-中膜厚度明顯高于膽固醇正常組。 高LDL-C血癥的H型高血壓患者,其動脈狹窄程度50%的檢出率和內(nèi)-中膜厚度,均明顯高于LDL-C正常組。 低HDL-C血癥的H型高血壓患者,其不穩(wěn)定斑塊、動脈狹窄程度50%的檢出率,均明顯高于HDL-C正常組。 (7)血尿酸異常的H型高血壓患者,其頸動脈內(nèi)-中膜增厚、不穩(wěn)定斑塊、動脈狹窄程度50%的檢出率和內(nèi)-中膜厚度、斑塊數(shù)、斑塊平均直徑,均明顯高于血尿酸正常組。 結(jié)論: 1.H型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危險性大于單純高血壓患者。 2.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0.0μmol/L是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增齡、男性、長期高血壓史、長期吸煙史、超重或肥胖、高尿酸血癥、高脂血癥尤其高甘油三酯,與H型高血壓患者的頸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與進展有關(guān)。
【關(guān)鍵詞】:H型高血壓 血漿同型半胱氨酸 頸動脈粥樣硬化 頸動脈內(nèi)-中膜厚度 頸動脈粥樣斑塊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544.1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緒論11-17
- 1.1 動脈粥樣硬化及其影響因素11-13
- 1.2 高血壓與動脈粥樣硬化13
- 1.3 同型半胱氨酸與 H 型高血壓13-15
- 1.4 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超聲標識15-16
- 1.5 研究目的及意義16-17
- 第2章 內(nèi)容與方法17-20
- 2.1 資料與分組17
- 2.2 檢測項目、方法與判定17-19
- 2.2.1 人體測量指標及其判定17-18
- 2.2.2 實驗室檢查指標及其判定18
- 2.2.3 頸動脈影像學檢查項目及其判定18-19
- 2.3 統(tǒng)計分析19-20
- 第3章 結(jié)果20-28
- 3.1 病例一般資料20-21
- 3.2 H 型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硬化形成狀況21-22
- 3.3 H 型高血壓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相關(guān)因素22-28
- 3.3.1 不同年齡段的 H 型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硬化狀況22
- 3.3.2 不同性別的 H 型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硬化狀況22-23
- 3.3.3 不同吸煙史的 H 型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硬化狀況23
- 3.3.4 不同病程的 H 型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硬化狀況23-24
- 3.3.5 不同體質(zhì)指數(shù)的 H 型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硬化狀況24
- 3.3.6 不同血脂狀況的 H 型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硬化狀況24-27
- 3.3.7 不同血尿酸水平的 H 型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硬化狀況27-28
- 第4章 討論28-36
- 4.1 高血壓與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28-29
- 4.2 H 型高血壓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分析29-30
- 4.3 H 型高血壓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相關(guān)因素分析30-34
- 4.3.1 性別與 H 型高血壓30
- 4.3.2 年齡與 H 型高血壓30-31
- 4.3.3 吸煙與 H 型高血壓31-32
- 4.3.4 高血壓病程與 H 型高血壓32
- 4.3.5 體重與 H 型高血壓32
- 4.3.6 血脂與 H 型高血壓32-33
- 4.3.7 血尿酸與 H 型高血壓33-34
- 4.4 防治 H 型高血壓相關(guān)動脈粥樣硬化的建議34-36
- 第5章 結(jié)論36-37
- 參考文獻37-44
- 作者簡介44-45
- 致謝4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王慧梅;李淮玉;;頸動脈易損斑塊的臨床特征及其與缺血性卒中關(guān)系的研究進展[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2年05期
2 賴誠民;;H型高血壓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guān)性研究[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2年23期
3 任雅芳;張淑玲;張道培;;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相關(guān)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4年10期
4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年05期
5 張鳴;周曉健;張金聲;黃永禧;;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年07期
6 劉雪娜;蔡少杭;洪朝璋;王佳琛;陳暉;王仲涵;盧廷貴;;頸動脈粥樣硬化及頸動脈斑塊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9年08期
本文編號:7904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xg/7904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