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年人超重和肥胖與高血壓發(fā)病關系的隨訪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09 09:37
本文關鍵詞:中國成年人超重和肥胖與高血壓發(fā)病關系的隨訪研究
【摘要】:研究背景和目的:我國高血壓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趨勢,與此同時,我國超重和肥胖人群也急劇增加。既往研究提示超重和肥胖與高血壓發(fā)病呈正相關?茖W評估超重和肥胖對高血壓發(fā)病的影響,對于預防和控制高血壓意義重大。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我國大樣本人群隨訪研究探討中國成年人超重和肥胖對高血壓發(fā)病的作用。研究對象和方法:研究對象來自中國心血管病流行病學多中心協作研究(China Multicenter Collaborative Study of Cardiovascular Epidemiology, ChinaMUCA)和中國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Stud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sia, InterAsia),兩項研究分別于1998年和2000-2001年開展基線調查,并在2007-2008年開展統一的健康狀況隨訪。本研究共納入13739名基線年齡在35-74歲的研究對象進入最終分析,按照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將研究對象分成四組:低體重組(18.5 kg/m2)、正常體重組(18.5-23.9 kg/m2)、超重組(24.0-27.9 kg/m2)和肥胖組(≥28.0 kg/m2)。計算四組人群年齡標化的高血壓累積發(fā)病率。以正常體重組為參照,使用廣義線性回歸模型中Log-binomial回歸方法,逐步校正混雜變量,計算其他三組高血壓發(fā)病風險(relative risk, RR)和95%置信區(qū)間(confidence interval,CI)。并按性別和年齡分層,使用公式[P×(RR-1)]/[P×(RR-1)+1]×100%計算超重/肥胖對高血壓發(fā)病的人群歸因危險度百分比(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roportion, PAR%)。研究結果:本研究平均隨訪8.1年,確診新發(fā)高血壓4271例(男性2012例,女性2259例),年齡標化高血壓累積發(fā)病率為34.7%。低體重組、正常體重組、超重組和肥胖組的年齡標化高血壓累積發(fā)病率分別為21.6%、30.6%、42.4%和50.8%。超重和肥胖顯著增加高血壓的發(fā)病風險,以正常體重組為參照,調整協變量后,低體重組、超重組和肥胖組的RR(95%CI)分別為0.84(0.74-0.94)、1.19(1.14-1.25)和1.29(1.21-1.37)。此外,以基線-隨訪體重均正常為參照,基線體重正常-隨訪超重/肥胖、基線超重/肥胖-隨訪體重正常和基線-隨訪均超重/肥胖的高血壓RR(95%CI)分別為1.31(1.23-1.40)、1.09(0.99-1.20)和1.36(1.29-1.43),提示BMI變化與高血壓發(fā)病相關?側巳、男性和女性中超重/肥胖所致高血壓發(fā)病的PAR%分別為8.3%、7.4%和8.8%。結論:我國成年人超重和肥胖導致高血壓的發(fā)病風險明顯升高。鑒于當前我國高血壓流行率高、疾病負擔重的現狀,對超重和肥胖人群實施綜合干預將有利于降低高血壓的發(fā)病率。
【關鍵詞】:高血壓 超重 肥胖 體重指數 隊列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協和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589.2;R544.1
【目錄】:
- 縮略語表4-5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9
- 前言9-10
- 一 研究背景和目的10-11
- 二 研究對象和方法11-16
- 2.1 研究對象11-12
- 2.2 基線調查12-13
- 2.3 隨訪調查13-14
- 2.4 定義14
- 2.5 質量控制14
- 2.6 統計分析14-16
- 三 研究結果16-35
- 3.1 研究對象的基線特征16-24
- 3.1.1 ChinaMUCA研究與InterAsia研究調查對象的基線特征16
- 3.1.2 失訪和隨訪研究對象的基線特征16
- 3.1.3 不同性別研究對象的基線特征16
- 3.1.4 不同BMI水平分組下研究對象的基線特征16-22
- 3.1.5 基線調查對象的BMI水平及超重和肥胖患病率22-24
- 3.2 高血壓累積發(fā)病率24
- 3.3 超重和肥胖對高血壓發(fā)病的影響24-35
- 3.3.1 基線超重和肥胖對高血壓發(fā)病的影響24-30
- 3.3.2 基線BMI水平對高血壓發(fā)病的影響30
- 3.3.3 基線-隨訪超重和肥胖狀態(tài)變化對高血壓發(fā)病的影響30-32
- 3.3.4 超重和肥胖與其他危險因素聯合作用32-34
- 3.3.5 不同年齡組中超重/肥胖與高血壓的RR及PAR%34-35
- 四 討論35-40
- 五 小結40-41
- 六 展望41-42
- 參考文獻42-46
- 文獻綜述46-59
- 參考文獻53-59
- 致謝59-60
- 個人簡歷60-6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武陽豐,周北凡,李瑩,趙連成,楊軍,匡山,李賢,謝高強,張紅葉,吳錫桂,陶壽淇,李義和,劉小清,于學海,田秀珍,劉利民,夏舜英,王海燕,錢衛(wèi)沖,朱立光,楊瑞祥,郭東雙,付西漢,阮連生,張文生,郭劍濤,吳兆蘇,吳桂賢,洪震,黃茂盛,袁光固,尹紅,王安兵,褚長軍,顧吉達,張玉琢,尹其云,張鴻修,?;我國中年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險因素流行現狀及從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變化趨勢[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1年02期
,本文編號:6446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xg/64463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