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華中地區(qū)不同亞型動脈性肺動脈高壓患者臨床表型及血流動力學特征,提高臨床診斷及治療。探討兩步聚類法用于先天性心臟病相關(guān)性肺動脈高壓患者分類的可靠性,并比較不同類別患者臨床表型及血流動力學的差異。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7年4月武漢亞洲心臟病醫(yī)院收治的556例華中地區(qū)動脈性肺動脈高壓患者的基線資料,按病因?qū)W將患者分為特發(fā)性肺動脈高壓(IPAH)、遺傳性肺動脈高壓(HPAH)、疾病相關(guān)性肺動脈高壓(APAH)3組;其中,APAH組分為結(jié)締組織病相關(guān)性肺動脈高壓(CTD-PAH)、門靜脈高壓相關(guān)性肺動脈高壓(portal HT-PAH)、先天性心臟病相關(guān)性肺動脈高壓(CHD-PAH)3組。比較不同亞型肺動脈高壓患者臨床表型及血流動力學特征的差異。根據(jù)肺-體動脈收縮壓比值將436例先天性心臟病相關(guān)性肺動脈高壓患者分級,同時,按照mPAP和PVR指標的聚類方法將患者分類,比較不同級別和類別患者血流動力學及生化指標的差異。結(jié)果:1.556例患者年齡中位數(shù)為28.2歲,其中女性367例(66.0%),CHD-PAH組患者最多(448例,93.9%)。2.呼吸困難/氣短是PAH患者最常見癥狀。3.IPAH組患者PVRI(F=7.504,P=0.001)、ALT(F=5.833,P=0.007)、SUA(F=6.659,P=0.001)、NT-proBNP(F=4.199,P=0.027)及WHO-FCⅢ/Ⅳ級比例(?~2=23.099,P=0.001)較高。4.CHD-PAH組患者mPAP(F=7.319,P=0.001)及Pp/Ps(F=8.089,P0.001)較高,但NT-proBNP(F=5.960,P=0.003)較低,并且CI及心功能評估較好。5.436例CHD-PAH患者的mPAP和PVR呈現(xiàn)5種聚類特征,即聚類1(34例,7.8%)以低mPAP、低PVR為特征;聚類2(93例,21.3%)以次低mPAP、次低PVR為特征;聚類3(180例,41.3%)以中度mPAP、中度PVR為特征;聚類4(105例,24.1%)以次高mPAP、次高PVR為特征;聚類5(24例,5.5%)以高mPAP、高PVR為特征。6.436例CHD-PAH患者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生化指標、功能評估及施行手術(shù)率比較結(jié)果顯示,兩步聚類法分類中5類患者mPAP(F=290.280,P0.001)、PVR(F=300.528,P0.001)、Pp/Ps(F=304.531,P0.001)、RDW(F=9.841,P=0.043)、AST(F=9.663,P=0.047)、SUA(F=4.998,P=0.001)、WHO-FC(?~2=20.336,P0.001)、6MWD(F=3.543,P=0.009)、施行手術(shù)率(?~2=86.964,P0.001)指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p/Ps分級中3級患者mPAP(F=232.017,P0.001)、PVR(F=131.453,P0.001)、Pp/Ps(F=275.802,P0.001)、AST(F=7.058,P=0.029)、施行手術(shù)率(?~2=50.968,P0.001)指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3級患者RDW(F=1.379,P=0.253)、SUA(F=2.881,P=0.057)、WHO-FC(?~2=3.578,P=0.167)、6MWD(F=1.024,P=0.362)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論:1.華中地區(qū)PAH患者年齡較小且高發(fā)于青年女性;CHD-PAH為最常見類型。2.PAH組患者就診時肝、腎功能受損,心功能較差。3.在評價CHD-PAH患者預后時,應結(jié)合右室功能及CI,而不是單純的依靠mPAP。4.肺-體動脈收縮壓比值分級與兩步聚類法分類兩種方法患者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及施行手術(shù)率差別不大,生化指標及功能評估略有差異。采用mPAP和PVR指標的兩步聚類法對CHD-PAH患者分類的方法可靠且更具有臨床意義。
【圖文】:
武漢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HIV-PAH) 、門靜脈高壓相關(guān)性肺動脈高壓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Associated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portal HT-PAH)、CHD-PAH、血吸蟲病相關(guān)性肺動脈高壓(SchistosomiasisAssociated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CHD-PAH 可進一步分為艾森曼格綜合征(Eisenmenger’s Syndrome)、體肺分流相關(guān)性肺動脈高壓(PAH Associated with Prevalent Systemic-to-Pulmonary Shunts)、小型缺損伴肺動脈高壓(PAH with Small/Coincidental Defects)、矯治術(shù)后肺動脈高壓(PAH after DefectCorrection),如圖 1.1。特發(fā)性肺動脈高壓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544.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剛成;;先天性心臟病相關(guān)肺動脈高壓及其診治進展[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17年05期
2 靳鵬;鄭薇;顧文竹;賴亞宇;武曉靜;;左心疾病相關(guān)性肺動脈高壓患者血清生化標志物的特征[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6年04期
3 張英杰;王超;曹凱;胥芹;郭秀花;;中國大陸2008—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聚類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5年05期
4 高偉;顧紅;胡大一;華益民;黃奕高;李奮;秦永文;宋治遠;王廣義;吳炳祥;徐仲英;徐卓明;張端珍;張偉華;張玉順;周達新;朱鮮陽;;2015年先天性心臟病相關(guān)性肺動脈高壓診治中國專家共識[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5年02期
5 李雯;孫云娟;逄坤靜;王浩;楊濤;顧晴;趙智慧;熊長明;倪新海;柳志紅;何建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肺動脈高壓的發(fā)生率及危險因素[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4年32期
6 陸曉東;單小云;趙碩;杜紅衛(wèi);薛亞東;;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抗核抗體譜聚類分析初探[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年08期
7 李震南;柳志紅;顧晴;倪新海;程顯聲;何建國;熊長明;;紅細胞分布寬度與特發(fā)性肺動脈高壓病情和預后的相關(guān)性分析[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3年02期
8 程顯聲;郭英華;何建國;荊志成;;1996—2005年阜外心血管病醫(yī)院肺動脈高壓住院構(gòu)成比變化[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年03期
9 荊志成;;我國肺動脈高壓專家共識闡釋[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7年04期
10 柳志紅;秦春常;;歐洲心臟病學會肺動脈高壓指南解讀[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7年04期
,
本文編號:
26969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xg/2696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