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fā)性肺動脈高壓的預后預測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01 13:23
【摘要】:一、PET成像技術檢測的右心室與左心室18F-氟代脫氧葡萄糖(18F-FDG)攝取值之比對特發(fā)性肺動脈氋壓患者長期生存的預測價值(Clin Nucl Med 2015;40:859-863)研究目的:肺動脈高壓時,由于右心室后負荷增加,右心室心肌會出現代謝重構,表現為產生ATP的主要途徑從依靠游離脂肪酸氧化轉為依靠葡萄糖的氧化磷酸化。FDG-PET成像技術可通過檢測心室18F-FDG攝取值來反應代謝變化水平,從而評估肺動脈高壓患者的右心功能。在本研究中,我們用FDG-PET成像技術檢測特發(fā)性肺動脈高壓患者右心室代謝改變水平,探討右心室代謝改變水平對特發(fā)性肺動脈高壓患者長期生存的預測價值。研究方法:通過前瞻性隊列研究,于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之間入選新診斷的、未接受過靶向藥物治療的特發(fā)性肺動脈高壓患者。所有入選患者均在1周內完成右心導管檢查、FDG-PET顯像掃描和心臟磁共振掃描,以獲得血流動力學指標和左右心室的FDG攝取值,之后對患者進行長期隨訪,分析右心室與左心室FDG攝取值比及其對患者長期生存的預測。結果:本研究共納入45例新診斷的特發(fā)性肺動脈高壓患者,其中男性13例(28.9%),女性32例(71.1%),中位隨訪時間為1043天。隨訪結束時,36例患者存活,9例患者死亡,死因均為右心功能衰竭。多因素Cox比例風險分析發(fā)現:在糖負荷和空腹狀態(tài)下,FDG-PET檢測的校正后的右心室與左心室FDG攝取值比(cRV/LV)在校正了肺血管阻力指數、平均右房壓和WHO心功能分級后,可獨立地預測特發(fā)性肺動脈高壓患者長期生存情況。Kaplan-Meier生存分析進一步發(fā)現,空腹狀態(tài)下cRV/LV143.65%(log rank,P = 0.030)或糖負荷狀態(tài)下cRV/LV120.55%(log rank,P = 0.014)者長期生存較差。結論:FDG-PET顯像技術測得的cRV/LV指標是判斷特發(fā)性肺動脈高壓患者長期生存的獨立預測指標。二、心臟磁共振技術測得的右心室射血/充盈指標對特發(fā)性肺動脈高壓患者長期生存和臨床惡化的預測價值(Respirology.2017;22(1):172-178.)背景及目的:心臟磁共振技術測得的右心室射血/充盈指標對右心功能的評估價值不明確。本研究旨在探討心臟磁共振技術測得的右心室射血/充盈指標對特發(fā)性肺動脈高壓患者長期生存和臨床惡化的預測價值。研究方法:通過前瞻性隊列研究,于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之間,入選新診斷且未接受肺動脈高壓靶向藥物治療的特發(fā)性肺動脈高壓患者。所有入選患者均在1周內完成右心導管檢查、6分鐘步行距離測試和心臟磁共振掃描,采集患者的心肺血流動力學特征,分析心臟磁共振測得的右心室射血/充盈指標,之后對患者進行長期隨訪,分析右心室射血/充盈指標對患者長期生存和臨床惡化的預測價值。研究結果:共納入41例特發(fā)性肺動脈高壓患者,中位隨訪時間是824天。在隨訪期間內,13例患者出現了顯著的臨床惡化,其中7例患者死亡。心臟磁共振測得的右心室(RV)峰值射血速度(peak ejection rate,PER)與心臟磁共振測得的右心室每搏射血指數(stroke volume index,SVI;r=0.574,P0.001)和右心導管測得的心指數(cardiacindex,CI;r=0.611,P0.001)有顯著相關性,但與右心室舒張末容積指數(end diastolic volume index,EDVI;r=0.201,P=0.208)和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r=-0.134,P=0.403)無顯著相關性。多因素Cox回歸分析提示右心室射血達峰時間(RV time to PER,TPER;hazard ratio=1.010,95%CI:1.003-1.017,P=0.005)以及 TPER/心動周期時間(TPER/TCC,HR=1.085,95%CI:1.031-1.141,P=0.002)在校正了 NT-proBNP和RV EDVI之后是臨床惡化的獨立預測指標。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RV TPER≥199.01ms(log rank:P=0.036)或 RV TPER/TCC≥20.02%(log rank:P=0.007)者長期生存差。結論:心臟磁共振測得的RV TPER和TPER/TCC可反應右心早期收縮功能,是預測特發(fā)性肺動脈高壓患者長期生存及臨床惡化的指標。研究目的:近年研究發(fā)現,肺動脈內皮細胞間質化(EndoMT)在肺動脈高壓肺血管重構中起重要作用。而本課題組前期右心功能研究還發(fā)現特發(fā)性肺動脈高壓患者肺部存在葡萄糖高攝取現象,即Warburg效應。因此,結合目前研究熱點,我們的研究目的是:探討體外用肺動脈內皮細胞誘導的EndoMT(I-EndoMT)細胞是否存在Warburg效應,應用代謝調節(jié)藥物二氯乙酸鹽(DCA)能否抑制EndoMT。研究方法和結果:用 5ng/mLTNF-α、5ng/mLTGF-β1、0.1ng/mLIL-1β 聯合干預正常人原代肺動脈內皮細胞(PAECs)以制備I-EndoMT細胞。I-EndoMT細胞自干預后第2天,失去原有形態(tài)轉變?yōu)槠交蛹毎?SMC-like);自干預后第4天起,Western Blot檢測發(fā)現I-EndoMT細胞中,內皮細胞標記蛋白VE-cadherin和vWF的表達含量顯著降低,間質細胞標記蛋白α-SMA、SM-22α的表達含量有升高趨勢,EndoMT的轉錄調節(jié)分子TWIST在I-EndoMT細胞中表達逐漸升高而在正常PAECs中幾乎不表達;雙重免疫熒光共染色進一步證實I-EndoMT細胞可同時表達內皮細胞標記分子和間質細胞標記分子。在I-EndoMT細胞中,Western Blot檢測的糖代謝途徑關鍵酶GLUT1、PDK1和PDH-E1αα的蛋白表達含量均降低,以PDK1和PDH-E1α的降低更為明顯,且PDH-E1α/PDK1顯著低于PAECs,提示I-EndoMT細胞偏向于通過葡萄糖有氧酵解產能。同時,I-EndoMT細胞中Caspase3和cytochrome C的蛋白表達水平和TUNEL凋亡染色共染細胞的比例增高,PCNA和骨橋蛋白的蛋白表達水平和EdU細胞增殖染色共染細胞比例顯著降低,提示I-EndoMT細胞處于凋亡增強和增殖減弱狀態(tài)。分別用2.5mM和5mM DCA干預I-EndoMT細胞,發(fā)現5mM DCA+EndoMT組中,維持內皮形態(tài)的細胞比例和VE-cadherin的蛋白表達水平均較EndoMT組、2.5mM DCA+EndoMT組有升高趨勢,凋亡和增殖水平均較EndoMT組顯著增強,提示DCA可通過抑制Warburg效應促進EndoMT細胞發(fā)生凋亡,從而起到抑制EndoMT的作用。結論:干預Warburg不僅是抑制EndoMT致病的重要的方向,更是抑制肺動脈高壓肺血管重構的重要治療靶點。
【圖文】:
圖2-1.手動描繪心內膜示意圖逡逑左右心室的射血/充盈指標由Medis邋QMass軟件分析計算。PER和PFR由心室容逡逑枳-時間曲線一階求導得來(圖2-2)。該曲線的負向峰為PER。該曲線的第一個正逡逑向峰為PFR,發(fā)生在心室充盈早期。第二個正向峰為心室舒張末期心房收縮貢獻的逡逑充盈峰。TPER指從心室開始射血到射血速度達到最大速度的時間,TPFR是指從心逡逑室開始充盈到充盈血流速度達到最大速度的時間。考慮到心動周期時間對TPER和逡逑TPFR可能的影響,我們用心動周期時間(time邋of邋a邋cardiac邋cycle,,TCC)對TPER和逡逑TPFR進行了校正。TCC的計算公式為:TCC邋(ms)邋=60sx邋1000/心率。逡逑0邋8邐1邐?邐?邐1邐1邐*邐1邐?邐s1^3逡逑0sT、、邐PF?邐j^J)erivatiye_C?rw-邋_邋壚逡逑\邐\邋^邐Left邋Ventricular邋Volume逡逑0.4邋-邐\邐/X邐-b濆義希埃常、、、一\逦-
本文編號:2610511
【圖文】:
圖2-1.手動描繪心內膜示意圖逡逑左右心室的射血/充盈指標由Medis邋QMass軟件分析計算。PER和PFR由心室容逡逑枳-時間曲線一階求導得來(圖2-2)。該曲線的負向峰為PER。該曲線的第一個正逡逑向峰為PFR,發(fā)生在心室充盈早期。第二個正向峰為心室舒張末期心房收縮貢獻的逡逑充盈峰。TPER指從心室開始射血到射血速度達到最大速度的時間,TPFR是指從心逡逑室開始充盈到充盈血流速度達到最大速度的時間。考慮到心動周期時間對TPER和逡逑TPFR可能的影響,我們用心動周期時間(time邋of邋a邋cardiac邋cycle,,TCC)對TPER和逡逑TPFR進行了校正。TCC的計算公式為:TCC邋(ms)邋=60sx邋1000/心率。逡逑0邋8邐1邐?邐?邐1邐1邐*邐1邐?邐s1^3逡逑0sT、、邐PF?邐j^J)erivatiye_C?rw-邋_邋壚逡逑\邐\邋^邐Left邋Ventricular邋Volume逡逑0.4邋-邐\邐/X邐-b濆義希埃常、、、一\逦-
本文編號:26105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xg/261051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