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射血率和高峰充盈率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收縮功能不全患者預后評估中的價值
發(fā)布時間:2020-03-28 07:02
【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血運重建術(shù)后左室收縮功能不全(LVSD)患者常預后不良,~(99m)Tc-MIBI門控心肌灌注斷層顯像(GSMPI)可獲得評價患者預后的相關(guān)參數(shù),本研究旨在探討GSMPI的參數(shù)高峰射血率(PER)和高峰充盈率(PFR)在評價AMI血運重建術(shù)后LVSD患者預后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1.回顧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AMI血運重建術(shù)后1個月內(nèi)在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核醫(yī)學科行GSMPI檢查且LVSD[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40%]的患者178例,男140例、女38例,年齡(59.7?11.0)歲。通過定量灌注SPECT(QPS)軟件分析心肌灌注圖像,獲得評價心肌灌注異常程度的參數(shù)靜息灌注總積分(SRS)和總灌注缺損面積(TPD);通過定量門控SPECT(QGS)軟件分析左室收縮和舒張功能,獲得評價左室功能的參數(shù)LVEF、左室舒張末期容積(EDV)、收縮末期容積(ESV)、PER和PFR。2.收集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并隨訪患者,隨訪時間:28(20,32)個月,以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為隨訪終點,將心力衰竭、再發(fā)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和全因死亡定義為本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3.PER和PFR之間的相關(guān)性采用Pearson相關(guān)分析,以是否發(fā)生心血管事件分組,比較兩組各參數(shù)的差異,計數(shù)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或Mann-Whitney u檢驗,以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獲得預測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PER和PFR等最佳閾值,Kaplan-Meier生存曲線分析累積無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生存率,Cox回歸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結(jié)果:1.PER和PFR兩者之間高度相關(guān)(r=-0.964,P0.001),PER和PFR與EDV、ESV和LVEF之間有較高的相關(guān)性(PER:r值分別是0.615、0.706、-0.733,PFR:r值分別是-0.628、-0.706、0.681,均P0.001)。PER和PFR與心率、SRS和TPD之間有一定的相關(guān)性(PER:r值分別是-0.291、0.219、0.219,PFR:r值分別是0.360、-0.217、-0.210,均P0.05)。2.經(jīng)28(20,32)個月的隨訪,178例患者中有87例(48.9%)患者發(fā)生了心血管事件。以是否發(fā)生心血管事件將患者分為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組(發(fā)生組,87例)和未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組(未發(fā)生組,91例),患者性別、年齡、BMI、吸煙史、高血壓史、糖尿病史、高血脂癥史、冠脈病變支數(shù)、SRS和TPD 2組之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均P0.05)。發(fā)生組患者其EDV和ESV的值高于未發(fā)生組患者[EDV:136(122,166)vs 116(93,141);ESV:100(79,127)vs 75(61,94)];發(fā)生組患者其心率、LVEF、-PER和PFR的值低于未發(fā)生組患者[心率:66(59,73)vs 70(64,77);LVEF:29(22,34)vs 35(29,38);-PER:1.03±0.25 vs 1.34±0.23;PFR:1.01±0.24 vs 1.31±0.24](均P0.05)。3.-PER和PFR預測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最佳閾值分別是1.13 EDV/s、1.12EDV/s。Kaplan-Meier生存分析結(jié)果顯示:-PER≤1.13 EDV/s組(73例)無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生存率較-PER1.13 EDV/s組(105例)明顯減低(20.5%與72.4%,χ~2=82.3,P0.001);PFR≤1.12 EDV/s組(77例)無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生存率較PFR1.12 EDV/s組(101例)明顯減低(22.1%與73.3%,χ~2=76.21,P0.001)。Cox多因素生存分析顯示-PER(HR=0.31,95%CI:0.14~0.71)和PFR(HR=0.39,95%CI:0.17~0.89)是影響本組患者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獨立預后因素。結(jié)論:1.AMI血運重建術(shù)后LVSD患者PER和PFR高度相關(guān),且PER和PFR與LVEF、EDV和ESV評價心室功能參數(shù)的相關(guān)性要高于與SRS和TPD評價心肌血流灌注參數(shù)。2.心率、LVEF、EDV、ESV、PER和PFR是預測AMI血運重建術(shù)后LVSD患者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因素,而只有PER和PFR對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有獨立預測價值。
【圖文】:
山西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斜 66 旋轉(zhuǎn)步進法采集 208 ,采集 34 幀,每幀角度約 6 ,采集時間約 8 分鐘。采用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方法(Ordered subsetion, OSEM)重建圖像(迭代次數(shù) 10,子集 3),得左心室心肌axis slices, SA)、垂直長軸斷層圖像(vertical long axis slices, V像(horizontal long axis slices, HLA)(圖 1)。
圖 2 QPS 軟件分析后的圖像通過 QGS 軟件分析左心室收縮和舒張功能(圖 3),其中通過左心室容積曲線得到參數(shù) LVEF、左室舒張末期容積(end diastolic volume, EDV)和收縮末期容積end systolic volume, ESV),曲線波峰頂端對應的值對應的是 EDV,曲線波谷底端應的值對應的是 ESV;通過左心室充盈速率曲線得到參數(shù) PER 和 PFR,曲線波峰端對應的值是 PFR,,曲線波谷底端對應的值是 PER。其中 LVEF 和 PER 評價的是室收縮功能,EDV、ESV 和 PFR 評價的是左室舒張功能。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542.22
本文編號:2604106
【圖文】:
山西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斜 66 旋轉(zhuǎn)步進法采集 208 ,采集 34 幀,每幀角度約 6 ,采集時間約 8 分鐘。采用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方法(Ordered subsetion, OSEM)重建圖像(迭代次數(shù) 10,子集 3),得左心室心肌axis slices, SA)、垂直長軸斷層圖像(vertical long axis slices, V像(horizontal long axis slices, HLA)(圖 1)。
圖 2 QPS 軟件分析后的圖像通過 QGS 軟件分析左心室收縮和舒張功能(圖 3),其中通過左心室容積曲線得到參數(shù) LVEF、左室舒張末期容積(end diastolic volume, EDV)和收縮末期容積end systolic volume, ESV),曲線波峰頂端對應的值對應的是 EDV,曲線波谷底端應的值對應的是 ESV;通過左心室充盈速率曲線得到參數(shù) PER 和 PFR,曲線波峰端對應的值是 PFR,,曲線波谷底端對應的值是 PER。其中 LVEF 和 PER 評價的是室收縮功能,EDV、ESV 和 PFR 評價的是左室舒張功能。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542.2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蔡立英;;聯(lián)用經(jīng)皮冠狀動脈腔內(nèi)成形術(shù)與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shù)治療冠心病的效果探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7年06期
2 張南濱;汪曾煒;張仁福;陳憲英;劉志凡;張兆中;王凱庚;;核素心室顯像對法洛四聯(lián)癥矯正術(shù)前后心室功能的評價[J];中華核醫(yī)學雜志;1996年04期
3 許蘭文,楊幼明,周文江,時浩,陳紹亮;獼猴心功能觀察[J];上海實驗動物科學;2001年02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徐顯海;高峰射血率和高峰充盈率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收縮功能不全患者預后評估中的價值[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9年
本文編號:26041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xxg/260410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